书城社科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10657300000035

第35章 做个“偏心”的校长

校长怎么能够偏心呢?学校的管理需要公平、公正,校长对全校的教职员工都应当一视同仁,应将自己的个人喜恶以及私人关系放在一边,秉公地处理每项工作,公正地对待每位教师,这样才能让学校的每一个教师心悦诚服,才能将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得井然有序,才能充分地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诚然,这是校长管理学校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也是校长个人必备的精神品质。但是,校长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对个别教师“偏心”一点也无妨,说不定校长的“偏心”还会起到更加积极的管理效果,对教师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呢!

1.对个性教师多一些“偏心”。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学校教师群体的思想意识越来越解放,个性化表现越来越明显,学校中肯定会有一些个性突出、思想鲜明的“新新人类”。这类教师对于学校的管理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对于教育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也较之普通教师有所不同。他们往往会对学校的管理制度颇有微词,对于死板硬性的规定坚决抵抗,对于学校领导不屑一顾。这些做法与行为,用传统世俗的观点来看是无法容忍的。但是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在叛逆性格背后裹藏的是才华,他们虽然不能按照学校要求完成各项材料,却能上出一节节让人称赞叫绝的好课;他们虽然常常不满意领导的管理,却常常会对学校的管理提出有创意的金点子。对于这些教师,校长不妨“偏心”一点,对他们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关注,少一些束缚。在传统形式化的备课、文字书写中,可以放松一下要求;给其教育思想、管理意见和建议提供一个表达的平台,充分发挥其潜在的智力资源,引导其积极大胆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长的“偏心”可以赢得这部分教师的信任,可以给这部分教师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校长的“偏心”或许可以改变个性教师的“偏激”,从而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

2.对内秀教师多一些“偏心”。

每一个学校都有一些性格内向、老实本分的教师,他们工作上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对于学校管理者分配的各项任务总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在关系到自己的荣誉、利益面前也不会与别人争抢。他们每天早早地上班,默默地奉献,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却没有半点怨言。对于这类教师,需要校长的“偏心”。实际上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教师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他们工作上的成绩需要别人的承认;他们的职业价值需要体现的时机;他们内心的苦楚需要倾诉的机会;他们的愿望与诉求需要表达的空间。而一些校长对于这些性格内向的“老实教师”最容易忽视,因为这些教师没有突出的优点,没有鲜明的个性,没有惊人的成绩,甚至见到校长也很少主动搭讪。校长的忽视会让这些教师倍感失落,因此,校长不应当冷落学校中性格内秀的教师群体。校长对其应当多一些关心,多一些爱护,多一些交流,多一些理解。校长在平时的教育中应主动地向这些教师询问工作的进展、家庭的情况、遇到的困难、潜在的问题。在公开课教学上对这些教师多一些鼓励;在教育活动上对这些教师多一些提携;在评优晋级方面对这些教师多一些支持。校长的“偏心”可以让性格内向的教师感受到领导的关怀,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自我主体的存在。校长的“偏心”不至于让这些教师“寒心”,从而极大地调动这部分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让其既出色又愉悦地完成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3.对后进教师多一些“偏心”。

学校教师的发展不可能保持一致,有先进教师必然存在后进教师。由于学历、资历、智力、努力程度的差异,一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明显低于其他教师。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对这部分教师不应当过多地打击、批评与指责,而应当多一些指导、引领与关注,他们更需要校长的“偏心”。校长对于这些后进教师群体不妨偏心一点,对他们多一些耐心,静静地等候其成长;对他们多一些宽容,原谅他们工作中存在的失误;对他们多一些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校长的期望与信任;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促进他们专业技能的提升。校长的这些“偏心”也许会激发这部分教师的“上进心”,从而改变他们的工作态度,使其积极努力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尽力地改变自己,发展自己。

校长对于个别教师的“偏心”实际上是为了实施因人而异的学校管理,做到充分关注每一位教师,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样的“偏心”也是一种管理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