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姚树锦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10657200000024

第24章 风湿病研究概要

风湿类疾病是常见症、多发病。其中风湿寒性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简称风湿四病)在我们国家是危害较大的疾病。但由于风湿病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学科,故该病的流行病调查学抽样研究,在我国尚是一项空白。

中国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类疾病协作组利用横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优势,从1990年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目前从上海、江苏、黑龙江、内蒙、青海、山东、浙江、广东及海南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36个样本88127人的流行病调查结果表明,风湿病患病16004人,总发病率为1846%,其中风湿寒性关节痛为1604%,风湿关节炎为147%,强直性脊柱炎为022%。这次调查初步摸清了部分省、市、自治区风湿病的患病情况,在高寒地区的黑龙江,发病率为3054%,在比较潮湿的沿海地区海南省,竟高达5727%。

这次流行病学调查初步结果,不仅有利于支持中国医药学的风寒湿可致病学说,而且提示劳累对风湿病的致病作用不容忽视,在今后对风湿类疾病的防治工作中,应注意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的改善以及在治疗上应重视对患者本身抗病能力的整体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名虽在一百多年前已经确定,但病因却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在中国中医药历代医籍中,属于“痹症”范畴,医学界普遍认为是一种变态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期周身大小关节均有不同程度“肿”、“胀”、“热”、“痛”,伴有反复发作,最终可使骨骼脱钙、骨质疏松、结缔组织增生、软骨破坏、关节腔狭窄,关节面损伤、肌肉萎缩,以致关节强直变形,直至瘫痪,令病者痛苦不堪,医学界颇为棘手。

姚树锦主任医师对该病的治疗,当然也是以祛寒、化湿、散风为原则。因类风湿关节炎绝非一般的风湿痛,由于患者素体肾虚,寒邪深侵入骨,肾虚则髓不能满,正气衰弱,三气之邪得以深凑,因此治疗上掌握了以“祛寒补肾为主”辅以化湿散风的原则。根据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的原理,继承了上三代人的学术,结合姚树锦主任医师40余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适用于病情的系列良药。

在长期的临床经验中,总结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控制期、治疗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用内服药和用熨热外用相结合施药,一般1~2个疗程(1~2月)能控制病情,减轻症状,一旦症状消失后,停止用药,进入恢复阶段(一般3~5个月)。这时针对不同情况,选用数个验方,系统治疗,治愈率高达95%以上。

通过治疗患者体质改善,肌肉渐至丰满,肌力增强,关节红肿疼痛减轻或消失,畸型有不同程度的矫正,部分瘫痪数年的病人能重新站起来。类风湿是一种顽症,要治疗和毅力相结合方能达到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