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姚树锦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10657200000002

第2章 一代宗师福年创门

一代宗师姚福年,幼年家境贫寒,正处在鸦片战争时代,清廷腐败,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鸦片毒流源源不断,长期毒蚀国民,使其斗志丧失,体质下降,身心憔悴,被洋人讥以“东亚病夫”,乃国之耻。福年正值弱冠,气血方刚,忧国忧民,激发善念,立志强身习医。

山西省五台山为我国著名佛教圣地,建筑恢宏,山水宜人,名人辈出,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之发祥地,世人皆谓修身养道之仙境也,也是明末清初大医家傅山学派流传弘扬之宝地。有鉴于此,福年只身离家赴五台,随傅山学派僧人习武强身、习医救人。初入山门,以其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之个性被收为门人。四更起床操练以强身,稍休则登山以采百草,午后则修制炮炒药物,入夜则苦读医籍经典。由于他聪慧勤奋,举一反三,深得师辈器重,并得以携其参与医事诊疗活动而得其嫡传,为众弟子中之佼佼者。孜孜五载得益匪浅,体健术良,学就归里,以展鸿鹄之志。

1861年姚福年于桑梓创办了“太和医室”,开设“太和发”药店,坐堂行医。疾民贫困者多施医送药;饥肠辘辘者先食已后药;远道来诊无力返程者送以盘缠,重德轻财。于是患者慕名,车水马龙,应接不暇。长此以往,对时疫杂病,风、痨、、膈有了丰富的经验,对疮疡痈疽,麻、痘、惊、疳治疗得心应手,对女科之经、带、胎、产诸法运用自如,尤对当时产科之横生倒产,命在须臾者,有绝妙之法,因此名噪乡里,被邀及他乡以救疾厄者,不胜枚举,如是六十余载乃积成《太和医室秘录》一书。

有一年姚福年应友人之邀,赴太原应诊,适逢清朝提督董福祥驻防山西,突发急腹症,病情危笃,命在旦夕,觅晋中名医者,均未敢下笔处方。福年至,诊其脉,观其色,望其形后,成竹在胸,开一帖大承气汤,且许以身家性命担保,果然药到而病痛悉除,仅此一举,轰动杏林。

后人询其治提督之疾时,老先生曰:“此乃阳明腑实之证。诸医因虑其官职显赫,而不敢处方用药,使病家延误病机,造成腑实危证。若不急下泄实,以存真阴,保正气,其命休矣!何以见得?其病发已有时日,由经传腑,其腹痛不已,谵语时作,潮热定发,痞满不减,喘促气短,脉沉实有力,此热瘀在里,与燥屎内结,大承气之证明矣。”众人称道:姚公熟经典,明医理,胆识过人,真神医也。他返回武安后,曾两度被宣入宫献医,妙手回春,颇得赏识,赐“四品”顶戴而名声大振。

姚老先生晚年体态伟岸,银髯飘胸,慈眉善目,世人谓其可亲可敬,传为美谈。后不疾而终,享年八十又五,并有遗训传嘱后世曰:“须以至诚至善之心,更以至精至良之术,拯救病家,以了燃眉之疾苦,希冀而达祛病延年之望,乃我医家见仁见智之举,非此莫属”,此即“太和精神”传家之箴言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