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姚树锦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10657200000015

第15章 肾病的辨病辨证治疗

一、肾病的理论问题

当前,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方面,多采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论结合的办法,我们在肾病中医治疗问题上,拟试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认病(现代医学方法)作为临床诊断观察的标准,以辨证为立法用药的依据。我们认为这个方法符合中西医结合精神,有利于西医学习中医,能提高医疗效果(与单纯辨病的西医方法和单纯辨证的中医方法相比较),并将有利于从理论和临床的角度把中西医结合起来。

近年来,各地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有不少切实可行、疗效较好、从不同角度进行论治的方法。我们在继承前人和吸取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健脾利湿为主要方法的总治疗原则,这个治法的理论基础是:“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内经》病机十九条)。“水肿因脾虚不能制水当以参术补脾,使脾气得实,则自健运,自能升降运动其枢机”(《丹溪心法》)。“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以阴阳不交,清浊相混,隧道阻塞,郁而化热,热留为湿,湿热相生,遂生胀满”;“水胀者,因脾土受湿不能利水,水渍于肠胃,溢于体肤”(万密斋语)。“凡水肿等症,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其制在脾”(《景岳全书》)。“诸家治水肿,只知导湿利小便,执此一法,用诸去水之药,往往多死,又用舟车、导水丸之类大下之,此遇死之兆,盖脾气虚极而肿,愈下愈虚,虽劫因前之快,而阴损正气,祸不旋踵。大法只宜补中宫为主,看所挟加减,不尔则死,当以严氏实脾散加减。要知从治塞因塞用之理,然后可以语水肿之治尔”(《景岳全书》)。

这里祖国医学的“脾”,与现代医学的消化功能和水的代谢等有着密切关系,故健脾利湿之法,与消化、泌尿系统、体液代谢、血液循环等密切相关,从治脾着手作为治肾病的一个重要法则,是有着充分根据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二、肾病基础方

组成:茯苓、生薏苡仁、白术、白茅根、建曲。方义:前述理论已经指出,水肿之症,其制在脾,脾乃中焦,为上下升降的中轴,治脾可以达到左右逢源,纵横捭阖,以基本不变(指肾病共性而言)而应其万变(指特殊性而言)的目的。方中茯苓补脾消肿,利尿渗湿;白术既能健脾益气,又能助茯苓利尿渗湿;而生苡仁一药既能健脾利湿,利尿消肿清热,还不伤阴(因其含有葡萄糖及钾盐等);加入建曲一味既能健胃消导,又能助诸药以吸收。这样脾气健运后天化源得开,则生机恢复肾气自健,再佐以辨病辨证之药,则肾病得治也。

三、四种肾病的治疗

1.急性肾炎本病属中医“风水”、“阳水”范围,其病因病机多因肾气虚,元气不足,卫外不固,或伤饮劳倦,风邪外袭,或冒雨涉水,居处潮湿而致三焦气化不利,气机失宣,决渎失常,若肺失宣发,水通调受阻,不能循常道,下输膀胱,风与水激搏,水泛皮肤,水邪犯脾,水溢四肢而为肿也。治宜健脾利湿,祛除风邪;方用“肾基方”化裁。

辨病加减:属水肿者,治宜健脾利湿,上下分利;方用“肾基方”加麻黄、赤小豆以宣肺行水,消肿利尿,体现“急则治标”,“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的治疗大法。属高血压者,治宜健脾利湿,升清降浊,佐以镇静之法;方用“肾基方”加升降散去大黄(僵蚕、蝉蜕、片姜黄)清热解毒,行血消滞。属血尿者,治宜健脾利湿,祛邪清热,佐以止血;方用“肾基方”加生、炭白茅根、荷叶炭、生地炭各15g以清热凉血,消瘀止血。属蛋白尿者,治宜健脾利湿,清泄渗湿;方用“肾基方”加车前子、泽泻以清浊利尿,泄肾渗湿。对某些原发病灶的治疗,如扁桃体炎用“肾基方”加金果榄、桔梗、板蓝根;皮肤感染用“肾基方”加紫草、丹皮、土茯苓;副鼻窦炎用“肾基方”加辛夷、苍耳子、薄荷;牙龈肿胀用“肾基方”加龙胆草、焦栀、黄连。

辨证加减:兼外感发热者,治宜宣肺清热;方用“肾基方”加桑叶、芦根、生石膏。兼头痛者,治宜升清散邪止痛;方用“肾基方”加白芷。兼恶心呕吐者,治宜和胃降逆止呕;方用“肾基方”加通草、桑枝、丝瓜络、怀牛膝。兼腹胀者,治宜健脾利湿,舒气消胀;方用“肾基方”加木香、莱菔子、大腹皮。兼纳差者,治宜健脾利湿,强壮胃阳;方用“肾基方”加谷麦芽。兼尿浊(乳糜尿)者,治宜分清导浊,方用“肾基方”加川萆;兼心悸失眠者,治宜健脾利湿,清热安神;方用“肾基方”加竹叶、灯芯、琥珀。

2.慢性肾炎本病属于“阴水”、“虚劳”、“腰痛”范围,其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外邪侵袭,水湿邪居,内伤脾肾”(病久伤正),根本原因是由于脾肾功能失调,气阳虚损,使体内水津散布、气化发生障碍而成。所以慢性肾炎这一病理过程的共同性主要是脾肾阳虚(气虚)体液代谢障碍。其治水肿大法,宜调中健脾,脾气实自能升降运行,则水湿自除,此治其本也(朱丹溪)。气虚乃为其共同性,故治当在健脾利湿的基础上,加强益气养血(补脾肾之阳);方用“肾基方”加生黄芪、太子参、当归、桂枝、生山药以补脾温肾。

辨病加减:属水肿者,治宜扶正祛邪,利水消肿;方用“肾基方”加泽泻、海金砂、泽兰、车前子以清热利水,行血消肿。属高血压者,治宜健脾利湿,升清降浊,佐以镇静;方用“肾基方”加宣清导浊汤加减(晚蚕砂、寒水石、皂角子)以清热化湿,凉血通窍。属蛋白尿者,治宜健脾利湿,益气固摄;方用“肾基方”加宣清导浊汤,再加固摄药(莲须、芡实、山药、五味子),甚者加“四胶”(龟板胶、鹿角胶、鱼鳔胶、阿胶)以固肾涩精,滋补肝肾。属血尿者,治宜健脾利湿,清热止血,方用“肾基方”加旱莲草、槐花炭、大小蓟以凉血止血。对几个特殊症状的治疗,如眼底出血用“肾基方”加槐花炭、谷精草、青葙子、茺蔚子;氮质血症(NPN增高)用紫草、黄连、生杭芍、灶心土、王不留、路路通、甘草,并可用甘草、芍药等浓煎保留灌肠;高胆固醇症用“肾基方”加生山楂、生荷叶、夜交藤、决明子、郁金;酸中毒(CO2结合力低)用“肾基方”加党参、桑椹、首乌、肉桂。

辨证加减:兼夜尿多者,治宜补肾纳气,固涩缩尿;方用“肾基方”加山萸肉、五味子、益智仁、桑螵蛸。兼腰痛者,治宜补肾固腰;方用“肾基方”加焦杜仲、川续断、云故纸、骨碎补,或加黑豆、黑芝麻、胡桃肉、冬虫夏草等。兼反复外感者,治宜健脾益胃,补益气血;方用八味粥(桂圆肉、百合、山药、莲子、红枣、胡桃肉、山楂、薏米)。

3.急性肾盂肾炎本病是两侧或一侧肾盂和肾实质受细胞侵犯,而引起的感染性疾患,主要症状是发热腰疼,尿频急痛等,多属祖国医学“淋证”、“腰痛”等范围,“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热在下焦者则为‘血尿’”;“亦令淋闭不通”;“若饮食不节,虚实不调,脏腑不合,致肾虚膀胱热,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漓不宣,”治宜在健脾利湿的基础上,加强清下利水之法。方用“肾基方”加车前草、通草、寄生、狗脊、公英、金银花补益肝肾,清热解毒。

辨证加减:兼尿频、尿急、尿痛者,治宜清利膀胱湿热;方用“肾基方”加六一散;兼腰痛者,治宜益肾清热,壮腰止痛,方用“肾基方”加菟丝子、楮实子、牛膝;合并尿路感染出现血尿者,治宜清热凉血止血,方用“肾基方”加生地炭、丹皮炭、槐花炭;尿培养有细菌者,治宜清热解毒,方用“肾基方”加土茯苓、半枝莲、紫草、蒲公英、马齿苋。

4.慢性肾盂肾炎本病多属“劳淋”范围,乃急性期失治误治,而致湿热久稽耗液伤气,肾虚失养,湿邪困脾,脾失健运,而影响膀胱气化受阻,故肾虚乃主要矛盾。治宜健脾利湿清热,扶助肾气以祛邪,方用“肾基方”加焦杜仲、云故纸、川续断、骨碎补。

辨证加减:属中段与后段血尿者,应考虑正虚邪盛问题,选用清热止血药以白茅根、车前草、紫草、忍冬藤等不过于伤正之药;后段血尿主要应用益气养血并能滋阴之二至丸、黄柏、知母等药。属蛋白尿者,乃病久伤气不能摄血,当用益气固涩健脾的归脾汤治之。属反复发作者,太阳之上寒水主之中见少阴,肾(少阴)与膀胱(太阳)相表里,太阳经又主一身之表,病久伤正,脾肾阳虚,太阳督脉失养,卫外不固,易受风寒外邪侵袭,寒邪入里化热与内湿相合下注而成,劳淋反复发作。治疗与预防问题,一是扶正,健脾补肾利湿,强督脉(可用鹿角霜),另外加强适当锻炼,提高卫外能力,正气不虚,邪不可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