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论语心得
10656800000062

第62章 子罕篇第九

子绝四

子绝①四②:毋意③、毋必④、毋⑤固⑥、毋我⑦。

“注释”

①绝:杜绝。

②四:指四种毛病。

③意:同“臆”,主观猜测。

④必:绝对肯定。

⑤毋:同“无”。

⑥固:固执己见。

⑦我:唯我独尊。

“心得”

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不凭主观揣测,不武断,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尊。

“故事链接”

包拯是我国北宋中期比较进步的政治家、最著名的清官。他一生廉洁正直,不畏权贵,铁面无私,断案公正,被百姓称为“包公”、“包青天”,是千百年来人们熟悉、敬仰的对象。

他的父亲是宋朝的小官,小时候的他就机智过人,破过几个重大案件。其中就有一个——石桥破案。

有一天早晨,小包拯受母亲之托上街买菜,还未走到桥上便远远地看见桥上站着许多人,他快步走向桥,挤进人群,探头一看,吃了一惊:桥栏杆上有条沾着鲜血的白色纱带,一具尸体系在纱带的另一头悬在河面上。

官府接到报案,迅速派人去现场勘查。官差一见这场景,不假思索,一口咬定是自杀案件,机警的小包拯通过自己严谨的分析、细致的推理,认为这是一件他杀案件,并不是自杀那么简单。

小包拯主动来到县衙,要求见县令。在县衙的后厅,包拯将这个案件存在的疑点一一讲给县令听,县令也觉得此案非同一般。他又在县令的耳朵旁讲了一阵如何破案,县令拍案而起赞道:“好计!就依你说的办!”

第二天,县城的告示栏上贴了一张布告。上面写道:经县衙仔细调查,石桥命案乃他杀,并非自杀。此系石桥亲眼所见。由于石桥透露真相,杀人凶手已被缉拿。明天在石桥上当众斩首。很快这个消息便传遍了整个县城。

第三天,石桥周围,两岸河道上都站满了前来围观的人。县令坐在太师椅上,开始审石桥。石桥洞中传来了一个声音:“是的,我看见了事情的经过。”周围的群众都很好奇,桥居然真会讲话。此时衙役将一个头被黑布罩住的人拖上石桥。县令说:“此人便是杀人凶手。石桥是证人,亲眼目睹他杀人的,本官现在判决将此人斩首示众。”话刚说完,人群中就有一个人欢呼起来。那个欢呼的人正是凶手,此时凶手已暴露,真相大白,小包拯从桥洞里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