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中国历代科技成就(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651900000095

第95章 古代的急症手册──《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我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书中描写的天花症状,以及其中对于天花的危险性、传染性的描述,都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而且描述得十分精确。尤其是用狂犬脑组织治疗狂犬病的方法,被认为是中国免疫思想的萌芽。

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从小就喜欢读有关医药、保健和炼丹制药的书,留心民间流行的简便的治病方法。他结合各种验方和医药知识,写成一本《肘后备急方》,讲述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内科急症、外伤及传染病等,所收集方剂多经实践检验,采药方便、便宜。这部书共8卷70篇,卷帙不多,可以挂在胳膊肘上随身携带,相当于今天的“急症手册”。

葛洪治疗狂犬病

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一种叫犬咬人引起的病症,即今天的狂犬病。那时葛洪住在广州罗浮山,有一天,葛洪入山采药,路经一个小山村,听到村头一位妇人在号啕痛哭。走近询问,才知道她七八岁的孩子被疯狗咬了,吓得昏死过去。围观的人都摇着脑袋,谁都知道,被疯狗咬伤的人,不出一个月,便要像疯狗一样发起疯来,逢人便咬,被咬的人也会染上这种病,最后浑身抽搐,不治而亡。

葛洪见状,心头泛起了波澜,能见死不救吗?可自己从未治过这种险症,书上也从来没有记载过医治这种绝症的办法。最后他想到了医书上写的“以毒攻毒”的原则,便对在场的人说:“咬人的疯狗在哪里?快打死它!”

他的话提醒了大家,疯狗还会咬人,非打死它不可!几个小伙子拿起棍棒,很快找到了疯狗,一顿乱棍把那只疯狗打死了。葛洪让人把疯狗拖来,用斧头劈开狗脑,取出脑子,捣烂以后敷到孩子的伤口上,同时抓了一些药替孩子调养。过了几个月,葛洪再经过那个村子,发现那孩子居然奇迹般地痊愈了,他立即把这件事记录在自己的《肘后备急方》里。

天花和恙虫病的发现

在世界医学历史上,葛洪还第一次记载了两种传染病,一种是天花,一种叫恙虫病。葛洪在《肘后备急方》里写道:有一年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流行病,病人浑身起一个个的疱疮,起初是些小红点,不久就变成白色的脓疱,很容易碰破。如果不好好治疗,疱疮一边长一边溃烂,人还要发高烧,十个有九个治不好,就算侥幸治好了,皮肤上也会留下一个个的小瘢。

葛洪描写的这种奇怪的流行病,正是后来所说的天花。西方的医学家认为最早记载天花的是阿拉伯的医生雷撒斯,其实葛洪生活的时代比雷撕斯要早500多年。葛洪把恙虫病叫做“沙虱毒”。现在已经弄清楚,沙虱毒的病原体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微生物,叫“立克次氏体”。葛洪不但发现了沙虱,还知道它是传染疾病的媒介。他的记载比美国医生帕姆在1878年的记载要早1500多年。

结核病的最早记载

葛洪在《肘后备急方》里面,记述了一种叫“尸注”的病,说这种病会互相传染,并且千变万化。染上这种病的人闹不清自己到底哪儿不舒服,只觉得怕冷发烧,浑身疲乏,精神恍惚,身体一天天消瘦,时间长了还会丧命。葛洪描述的这种病,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结核病。结核菌能使人身上的许多器官致病。肺结核、骨关节结核、脑膜结核、肠和腹膜结核等等,都是结核菌引起的。葛洪是我国最早观察和记载结核病的科学家。

延伸阅读

葛洪卖薪买纸的故事

葛洪的祖父、父亲都是读书人,他从小就热爱学习,但是连年的战乱,家中的书籍已经所剩无几了。农闲的时候,葛洪便背上空箱子,徒步跋涉,到处去借书看。但在战乱中,要想借到一部首尾完整的书,必须跑了东家又跑西家,东拼西凑,才有可能把一本书凑齐。而借书总是有归还期限的,有时候好不容易借到一部好书,还没有来得及细细研读,就要归还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抄书。但是抄书需要笔墨纸张,这也是个大难题。为了抄书,葛洪白天挤出时间上山砍柴,用卖柴火的钱买来纸张,晚上在油灯下奋笔疾书。就这样,葛洪一边辛勤劳动,一边刻苦学习,终于在医学、化学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