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中国历代科技成就(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651900000089

第89章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它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相传在黄帝时期,人们生活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经常遭受野兽的伤害和烈火、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在打猎的过程中还不断出现跌打损伤等事故。黄帝为此寝食难安。那时候,没有人懂得用药物治病,一旦生病,就只有听天由命。

有一次,黄帝带领一支队伍进山狩猎,一只老虎突然向他们猛扑过来,黄帝急忙拉弓向老虎射了一箭。由于没有射中要害,箭头从虎背穿皮而过,受伤的老虎逃走了。几天后,有人发现这只老虎在树林里专门寻找一种长叶草吃,一边吃还一边用舌头舔背上的伤口。虎背上的伤口没有血迹,也没溃烂。

黄帝听到这件事,立刻命人去察看,并一再叮咛不许杀害老虎。察看的人回来说:“受伤的老虎吃了这种长叶草,伤口不但不流血,而且已慢慢愈合。”黄帝听后,沉思一会儿,便派人把老虎吃的这种长叶草采集回来,专门给部落里受伤流血的人吃。受伤流血的人吃了这种长叶草,果然收到止血止痛的效果。

这件事上给了黄帝很大启发,他知道自然界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来治疗疾病。于是他命雷公、歧伯二人,经常留意山川草木,虫鸟鱼兽,看它们如何生存。雷公、歧伯按照黄帝的吩咐,对自然界的飞禽走兽,草木花卉等,都详细地加以观察和记录,进行研究和试验,直到最后确认什么东西能治什么病为止,再由黄帝把它们正式整理出来,定名为《黄帝内经》。

上面是《黄帝内经》成书的传说,事实上《黄帝内经》是托名黄帝及其臣子雷公、歧伯等论医之书,由《灵枢》和《素问》两部分组成。

《黄帝内经》大约成书于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它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黄帝内经》的成就可以用三个“第一”来概括。

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一部养生宝典

《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是一部养生宝典。

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

知识小百科

《黄帝内经》的经络之谜

在《黄帝内经》中,经络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黄帝内经》的“经络之谜”被称为千古之谜。经络到底是什么?直到近年来,这个谜底才逐渐揭开: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经脉犹如直通的径路,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脉犹如网络,是经脉的细小分支。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

关于血液循环的理论,西方直到十八世纪才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