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中国历代科技成就(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651900000085

第85章 “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是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杰出的物理科学家。邓稼先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曾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1925年,母亲带他来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崇德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

1947年,邓稼先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到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1958年8月的一天,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的一位领导对邓稼先说:“钱三强同志极力推荐你参加一项秘密工程——搞原子弹。”邓稼先听到这番话,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

邓稼先被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他是被选来的第一位高级研究人员。筹建队伍是当务之急,他挑选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 1984年,他又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与骄傲,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延伸阅读

邓稼先的故事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次年因身患癌症抢救无效去世。

了一批刚从大学分配来的毕业生,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学习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知识。

邓稼先带领理论队伍开始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的模拟计算和分析,在当时“中国式的计算机”上模拟原子弹爆炸的全过程。所谓“中国式的计算机”,不过是几台手动、电动计算器,外加几把算盘而已。

然而他们就是凭着这样的“武器”在打攻坚战。邓稼先边学习、边钻研、边教学。有时,从夜里搞到凌晨三四点钟,就在办公室的长椅上躺下休息,天亮又继续投入工作。别人劝他要注意休息,他说:“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人卡我们的脖子,想让我们低头。我们要争口气,把腰杆挺起来。”

一年之内,他们进行了九次模拟计算,考察了各种物理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取得了研制原子弹的许多关键参数。周光召则用最大功原理论证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打消了一些人对计算结果的怀疑。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30分,美丽的蘑菇云从沙漠中升起。原子弹爆炸成功,理论设计方案圆满地通过了检验。之后,他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