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中国历代科技成就(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651900000045

第45章 古城西安的象征──大雁塔

大雁塔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它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

1961年,大雁塔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大雁塔始建于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当时,玄奘法师为了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大雁塔名称由来

在古印度,摩揭陀国有一座寺院,当时大乘佛教派和小乘佛教派并立,都非常有势力,并不像现在的大乘佛教一统天下。小乘佛教是可以吃肉,不忌腥荤的。有一天,是菩萨的布施日,和尚们到了中午还没有饭吃,有一个小和尚就感慨地说:如果菩萨显灵的话,他应该知道这个时候应该给我们施舍一点肉了。他话音刚落,此时天上飞过来一群大雁,领头的头雁就坠地而亡了。和尚们马上醒悟过来:这是菩萨显灵在点悟我们。于是,他们就在大雁落下的地方将大雁埋葬了,并修起了一座塔,取名叫雁塔,而且从此改信大乘佛教,不食荤腥了。玄奘去西天取经的时候,亲自瞻仰了这个圣迹,知道这个地方叫雁塔,回来之后,就把自己在大慈恩寺存放经卷和舍利的地方也取名叫雁塔。五十年之后,武则天为她的丈夫李治祈福,也修了一个塔,这个塔小一点,所以叫小雁塔,而大慈恩寺塔就叫大雁塔。

大雁塔是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现通高为64.51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约48.7米,东西45.7米;塔体呈方锥形,平面呈正方形,底边长为25.5米,塔身高59.9米,塔刹高4.87米。塔体各层均以青砖模仿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栏额、檀枋、檐椽、飞椽等仿木结构,磨砖对缝砌成,结构严整,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各开辟一个砖拱券门洞。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塔上陈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

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楣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为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底层南门洞两侧镶嵌着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两通石碑,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人称“二圣三绝碑”。

对大雁塔的保护

大雁塔由于人为破坏,加上自身结构等问题,在1719年就发现塔身倾斜。到1985年古塔已倾斜了998毫米,至1996年,古塔向西北方向倾斜达1010.5毫米,平均每年倾斜1毫米。1983年西安市政府将《大雁塔倾斜问题及其加固研究》列为重大科研项目,并成立了课题组。后经有关部门20多年的探查、保护、排水、防渗等方面综合整治,大雁塔的倾斜状况已明显趋于缓和和稳定,2005年倾斜量为1001.9毫米。

延伸阅读

大雁塔地宫猜想

1987年陕西法门寺发现的唐代地宫被称为继兵马俑之后又一重大文物发现。那么气势恢弘的大雁塔下面是否也藏有千年地宫呢?历来众多专家就有这样的观点,与扶风法门寺宝塔地宫一样,大雁塔下极有可能存在一座瑰丽壮观的地宫。

据史料记载,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后,带回大量佛舍利、657卷贝叶梵文真经及8尊金银佛像,经朝廷批准玄奘亲自设计建造了大雁塔来供奉和珍藏这些宝物。这批珍宝是藏在大慈恩寺里后散失,还是完好无损地埋藏在地下,似乎已成千古之谜。如果大雁塔下藏有千年地宫,则很有可能藏有玄奘西域取经归来后的大量经卷袈裟等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