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中国历代科技成就(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651900000044

第44章 海拔最高的宫殿式建筑群──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它是拉萨城的标志,也是藏族人民巨大创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艺术的珍贵财富,也是独一无二的雪域高原上的人类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坐落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同山体融合在一起,高高耸立,壮观巍峨。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西藏人民巨大创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艺术的珍贵财富。

布达拉宫的兴建

公元7世纪,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勤政爱民,王朝日益强大。为了与中原的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引进中原先进技术和文化,松赞干布决定向唐朝求婚。唐太宗答应了松赞干布的求婚,将文成公主许配给他。松赞干布就在红山上建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迎娶文成公主。9世纪时,布达拉宫因吐蕃内乱遭到破坏,仅存法王洞。洞内供着据传为松赞干布生前所造的他自己和文成公主等人并列的塑像。

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建立了噶丹颇章政权。1645年,五世达赖开始重建布达拉宫,三年后竣工,是为白宫。1653年,五世达赖入住宫中。从这时起,历代达赖喇嘛都居住在这里,重大的宗教和政治仪式也都在这里举行,布达拉宫由此成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五世达赖去世后,为安放灵塔,1690年继续扩建宫殿,1693年竣工,形成红宫。

布达拉宫建筑群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主要建筑由白宫和红宫组成,是当今世界上海拨最高、规模最大的宫白宫位于布达拉宫东部,外墙为白色,共有七层,最顶层是达赖的寝宫日光殿。日光殿分东西两部分,分别是十三世和十四世达赖的寝宫,也是他们处理政务的地方。殿内包括朝拜堂、经堂、习经室和卧室等,陈设均十分豪华。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围绕着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建造了许多经堂、佛殿,从而与白宫连为一体。红宫最主要的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共有五座,分别是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红宫中还有一些很重要宫殿,三界兴盛殿是红宫最高的殿堂,藏有大量经书和清朝皇帝的画像;坛城殿有三个巨大的铜制坛城,供奉密宗三佛;持明殿主供密宗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及其化身像;世系殿供金质的释迦牟尼十二岁像和银质五世达赖像,十世达赖的灵塔也在此殿。

布达拉宫建筑艺术

布达拉宫的壁画、唐卡(卷轴画)和其它装饰彩绘,是其建筑艺术的一颗灿烂明珠。布达拉宫的大小殿堂、门厅、回廊等墙面无不绘有壁画,取材涉及历史人物、宗教神话、佛经故事等,还有民俗、体育、建筑等方面,有的以单幅表现,有的以横卷形式将画面相连缀。

布达拉宫的雕塑非常精美,宫内集中了大量珍品,有泥塑重彩、木雕、石刻,金、银、铜、铁等金属塑像数量最多,大的达十余米,小的仅几厘米。宫内还保存着大量具有浓厚宗教色彩和藏族艺术风格的工艺品,如藏毯、卡垫、经幡、华盖和幔帐等刺绣贴缎织物。

布达拉宫是中国首批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十大土木建筑之一。它集中西藏宗教、政治、历史和艺术诸方面于一身,是“西藏历史的博物馆”。

延伸阅读

布达拉宫的收藏

布达拉宫内收藏了大量文物珍宝,有各式佛教卷轴画近万幅,金质、银质、玉石、木雕、泥塑的各类佛像数以万计。此外还有明清皇帝的赦书、印玺,各界赠送的印鉴、礼品、匾额和经卷,宫中自用的典籍、法器和供器等。其中如金汁书写的《甘珠尔》、《丹珠尔》、贝叶经《时轮注疏》、释迦牟尼指骨舍利、清朝皇帝御赐的金册金印等都堪称稀世珍宝,价值连城。

在丰富的藏品中,最重要的是安放历代达赖喇嘛遗体的灵塔。其中五世达赖的灵塔高达14.85米,当时为建造它,共花费白银104万两,并用去了11万两黄金和15000多颗珍珠、玛瑙、宝石等。十三世达赖的灵塔也高达14米,使用了1.9万两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