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中国历代科技成就(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651900000112

第112章 “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瓷器的发明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汉族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三国时期。首先是在南方地区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北方瓷器生产晚于南方数百年,但它一旦掌握了青瓷生产之后,便迅速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艺水平,并结合北方的人文特点,创造了白瓷。

白瓷是由青瓷发展而来的,两者的区别仅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不同。瓷土含铁量少则胎呈白色,含铁量多则胎色较暗,呈灰、浅灰或深灰色。就瓷器本身的发展而言,是从单釉瓷向彩瓷发展的,无论是褐绿彩、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红,还是斗彩、五彩、粉彩或珐琅彩,都是以白色为衬托,来展现各种色彩的艳丽与美妙的。所以,白瓷的产生,对瓷器的发展有及深远的影响,至唐代已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完全成熟,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宋代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窑哥、钧窑、定窑等产品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元代时景德镇窑异军突起,所产青花、高温蓝釉、高温铜红釉、高温卵白釉、釉里红、釉上彩及孔雀绿釉等品种,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为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奠定了基础。

明代瓷器丰富多彩,加釉方法多样化,制瓷技术不断提高。成化年间创烧出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烧制成不用青花勾边而直接用多种彩色描绘的五彩,这些都是著名的珍品。

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制瓷技术达到了辉煌的境界。康熙时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时的粉彩、珐琅彩都是闻名中外的精品。

瓷器取代陶器,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也证明了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造力的民族。其在每一个工艺过程中凝聚的古代先民的智能和辛勤汗水,更是蕴含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瓷器在汉唐以后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当时中国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并且对其他国家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为世界人民所认识,获得“瓷国”的美誉。同时,瓷器还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它是中国对世界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作出的一项重大且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说,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也是一部生动的中国民族文化史。

延伸阅读

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瓷业发展到元代,工艺上出现了划时代的变革。继宋代创青白瓷之后,又创烧成功具有高铝氧成分的白瓷、青花瓷、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新品种,结束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局面,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的新时代,从而把景德镇瓷业推向遥遥领先的地位。鸦片战争以后,千载名窑停滞而趋向衰落,陶瓷生产水平不断下滑。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广大瓷工们奋力发展以手工技艺为特色的仿古瓷、美术瓷,坚持与外国机器制造的日用瓷相抗争,保持了中国瓷器在国际上的美誉。现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继承了传统的技法,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的精华,使瓷器制作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