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10651700000003

第3章 主题三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任何一种教学设计都包括以下基本步骤:(1)分析教学任务(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2)制定教学目标;(3)选用教学手段(包括教学环境、工具和各种教学策略);(4)开展教学设计评价。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是在这四个基本过程的构架上建立的。

教师只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制订出适合学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依托教科书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先有知识创设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确定适当的教学媒体,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和反思,为下一个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

1.学情分析

所谓学情分析,主要是对学生年龄特点、原有的知识水平、认知方式、情感特点、学习习惯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才有了可能。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学习集体中,始终存在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绝大多数人的情况,同时也不能忽略小众学生,对学生的学情分析越细致深入,就越能够准确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提供认识基础。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理解

教学内容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方法及形成的思想、观点、习惯的总和。教学内容本身不是教学目标,只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载体,语文教材就是一个例子,一个形成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就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理解而言,要保证传授的知识是正确的,技能是规范的,态度和情感是积极、健康的,教给学生的方法是科学的。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为起点,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桥梁,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景中,让学习更有效。

在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师就要把精力放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上,必须有严谨求实的精神,不可囫囵吞枣,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此外,对具体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必须建立在对该学科特点、目标的把握上,进而是对教科书全部内容和所在单元的把握,只有从对所教学科进行整体、系统的把握上来选择和理解教学内容,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教学方案。

3.教学资源分析

教学资源是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的,能够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一切人、物、信息的综合。今天的教育不再是闭关自守的教育,而是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便能说明这一点。教育教学内容也不是仅以静态、文本的形式孤立存在的,必然与丰富的生活是相关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善于发现和组织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为我所用,为达成教学目标所用,如此开放、生动的课堂必定比封闭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课堂有趣也更有效得多。

4.确定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教学时学习活动预期达到结果的表述,它确定了教学工作的方向,制约着课堂中教与学的活动。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解读,根据课程、学科或本单元、本课目标来确定学生应该达成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在最近发展区内的,而不是完全、生硬地照搬课程标准或教学参考书的。对一些学生已有相关知识、经验基础的、掌握起来比较容易的内容,可以适当提高教学目标,增加难度;对于学生初次接触或比较陌生领域内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难度,设立阶段性目标,逐渐达到课程或学科目标。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目标叙写时,对知识与技能的陈述应明确、具体,对过程目标的陈述不可忽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陈述不应有具体结果,而且在陈述上要反映学习结果的多样性和层次性,要与单元、课题目标相一致,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阶段性。

教学的重难点不是绝对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于甲同学来讲可能是非常晦涩难懂、不易掌握的,对于乙同学来讲或许就是非常简单的。这是由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个人兴趣特长、生活经验、认知方式等多方面决定的。但这种个体差异性并不是说重难点的确定就无规律可循、无法准确确定了,事实上,相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以及生活经历总是有相似之处的,有经验的教师比经验缺乏的教师能够更准确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更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避免平均用时用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5.情境设置设计、教法学法设计、实施程序

教学情境是指教学内容在其中得以存在、运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它能对教学过程起导引、定向、调节和控制的作用。课堂教学情景设计就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某种认知情景和情感气氛,用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及日常经验与科学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是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和改造来学习新知识、获得新体验的过程。情境设置一般需要借助教学媒体来实现,特别是声、光等多媒体的运用。在确定教学媒体时,要考虑所选媒体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即内容是否正确,资料是否新颖,介绍是否简洁,考虑所选媒体能否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兴趣、提高学习者主动参与的程度,考虑所选媒体是否关注了教学对象的特性、现有知识和技能。恰当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能以较强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兴趣,进入学习的“场”,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益。但是,我们也要杜绝为设置情境而设置情境、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就情境设计和多媒体运用而言,我们始终需要弄明白,它们都是而且仅仅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助力、一种手段,它们本身不是教学内容更不是教学目标。在恰当的时候用,用的恰如其分,这就是教学情境设置和多媒体运用的基本原则。

教法、学法设计也是近年来越来越重视的一个教学设计环节。这是当前教育多元化、终身化发展要求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体现,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教育将伴随人的一生,是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明白从什么地方可以学到知识、怎样才能更多更好地学到知识,因为人的学校教育生涯是有限的,如果在学校教育生涯中培养了终身学习的意识,获得了如何学习的方法,那么便具有了终身学习的能力,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所以,在当前的教学中,教法、学法特别是学法设计便具有了其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了。

教学实施程序设计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就是将教学活动按照先后顺序进行安排,以达到紧凑、密集、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之局面。教学程序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与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重难点的确定也密切相关,是教学设计的重要部分。

6.评价、反思设计

教学设计的结果是静态的,是理想化的,在动态运行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一个教学设计无论从文本上看多么完美,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新情况出现,因为方案是死的,而教学活动的双主体——教师和学生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具有能动性和不可完全预知性。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考虑评价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评价,在实施过程中评价,通过评价的回流作用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活动。同时主张综合地、积极地、真实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在评价中要注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要力求评价形式的多元化,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树立自信,发挥潜能,促进发展;并使教师能及时地改进教学,确保提高教学质量;要体现评价途径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