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之玉错
1065100000099

第99章

佛爷号了一回脉,看老太太的病,说实在的,纯属没事儿操心,因此收了手,闭目想了片刻,已经有了法子,才缓缓应道:“既云世外,自是打来处来,化外之地,无所谓宝或贵。太夫人的症候不要紧,这几帖膏药,烤热了之后贴在胳膊腿脚关节处,三日一换,不出半月,就该好了。另外还需一些活血化瘀之药,待我回去准备妥当之后,再行送来。”

贾母小心问了几句,不想这么轻易便被打发了,心下到底有些不甘,但也不便多问,毕竟是皇上遣来的,该不着她问,想了想才道:“有劳神医费心,却是有备而来的。”说到这里又故意打住,且看神医如何应对,或者后一句还没想好。

“太夫人抱恙已久,皇上既然知道,也告诉我一二。至于病情,御医也说过一些,能备则备,治病救人要紧;但有些事却是备不来的,只能听天由命。”佛爷也打个哑谜让她猜。

“原来如此,”贾母算是满意了,点点头,谢道,“那就多谢了。想来这些都是名贵之药,还请叫我孙儿来一下,我交待几句,别让神医破费。”心下却想着让贾琏好生送他些东西,不看僧面看佛面,而且他说的做的果真非寻常御医或者其他人所能比,看样子只怕她也不是对手,若能示好,日后兴许还能有些助益。

“太夫人客气,我接旨看病,只管治好,不管别的。”佛爷淡然应道,说完想想还是叫贾琏进来,免得老人家另有吩咐,若是不叫,倒显得有些矫情,或者假了。

“珍儿琏儿,你们请神医出去好生看茶,神医连药也备下了,你们跟老爷要重重谢过神医,切不可怠慢。”贾母赶紧吩咐道。壁纱橱后面的人也渐渐来了,倒是消息灵通。

佛爷只当不知,起身便准备离去,却见周瑞家的在壁纱橱后回道:“回老太太,二太太说她近日一直头疼,请神医过去给她也看看。”

贾珍贾琏不敢吭声,也不知道该请佛爷出去,还是怎么着,贾母却吃了一惊,正想开口,忽然一想,还不如看看佛爷怎么应对。

佛爷将众人的神情看在眼里,至于王夫人的头疼,他当然也知道是什么原因,想了想淡淡的应道:“她病了自去请大夫,或者太医,找我做什么?”

周瑞家的应道:“听说神医看的好,这会儿又刚好在,就顺便给二太太看看。”

“我看得好不好,与她有什么相干?凭什么要给她看病?”听周瑞家的口气,那么理所应当,佛爷也是牛脾气,冷冷的应道。

“你……”周瑞家的也来了气儿,王夫人交代她无论如何一定要请到神医,不仅她果真头疼,而且总想见识一下神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三头六臂,能将黛玉治好,这会儿周瑞家的有王夫人的交代,大了嗓子应道,“二太太是娘娘的母亲,便是御医也来给她看过病,你不过就是顶着个神医的名儿,无品无级的,连御医都算不上,就这么大口气。再说了,我们又会让你白辛苦,也不会少你的诊金,有什么不可以?”

佛爷看了下贾母等的神色,各人情形不一,原想推出去或者不理她,但仔细一想,他不如宣扬坐实一下他“医”的名声,日后便是有事,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到他,这么想好,佛爷冷笑道:“我又不是坐馆的大夫,也不是拿俸禄的太医,爱不爱看是我的事儿。太太既然能请来御医看,那就请御医去,又请我做什么?”

“你讲不讲理?”周瑞家的生气道,“好生请你还这般蛮不讲理!”

“你也讲些道理,我不是任别人呼来喝去的大夫,如果想看,就让皇上下旨,或者请皇太后下旨,我却不过情面大概会来的。至于这会儿,我也得给皇上留点儿体面。”佛爷应了两句,将“大概”二字咬得特别重;见贾母还不开口,心下冷笑一声,抬脚就往门外走去。

这里贾母才回过神来,周瑞家的还想阻拦,便当着佛爷的后背喝道:“住嘴!别给我丢人了。这么多主子在这儿,哪里有你说话的份儿?也敢摆这么大威风,谁给你这么大胆子?!给我拖下去打一顿,免得传出去让人家笑话咱们府里没规矩。”佛爷听得明白,自告辞不理。

过得片刻贾珍等进来回道:“回老太太,神医不曾开方子,只说已经给过药膏,别的药等他预备好了会另外送来。另外他一定不肯收我们的谢仪,还请老太太吩咐。”

“这个他已经说过了,神医看的果真好,你们要好生招待他,别不知轻重。至于谢仪,你们下去好生备几样精巧些的东西,等送药来的时候给他,话也要说得委婉些。还有刚才的事儿,日后也好生向他陪个不是。”贾母靠在床头吩咐道。

贾珍贾琏赶紧应了,自去准备谢仪,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等佛爷走后,李纨凤姐儿等方从壁纱橱后头出来,贾母命鸳鸯去准备膏药,余者便陪在旁边服侍说笑,却始终有些笑不起来。除过凤姐儿如今不再那么出头逗贾母,也是贾母心中有事儿,尤其是刚才周瑞家的几句话,让她格外受气。

这里周瑞家的被几个婆子带下去,也不敢真打,依旧送回到王夫人那里,将贾母的意思告诉她,只当王夫人是管家,交给她发落。这下倒是有些为难,让王夫人打自己的人,就像要她抬手打自己嘴巴,疼的不仅是脸,还有心。想了片刻,又见周瑞家的低着头不服气,也有些不忍心。等那几个婆子走后,周瑞家的便添油加醋一五一十的将佛爷的话告诉王夫人,只听得王夫人火冒三丈,颠来倒去口里心里不知道将菩萨咒了多少回,顺带又将贾母诅咒了一番,这么明显的给她没脸,连她的人也敢打,想都没多想,抬脚便出门去了。

看着将近未正,且贾母又在病中,黛玉掩了手里的书,便要去给贾母省昏,也算是去看她,总之是往贾母那里去。刚出院子,紫鹃心下猜知,忙进屋给黛玉找了件儿披风,要给黛玉披上,一边儿劝道:“姑娘可是要去看老太太?那里有皇太后赏下的上好药材,不如带几样去,既尽心也体面。而且姑娘的身子也大好了,那些药也用不上,放着也可惜。”

“那你就去拿些吧。我随便走走,一会儿在园门口等我。”黛玉应了一句,便出了潇湘馆,也不直接出园,而是顺着竹篱甬路往沁芳溪边来。虽说近在咫尺,但自从去冬病了之后,就一直不曾出来好生转过,这会儿回来了,自然也惦记着这些地方。尤其是春笋茁壮成长、柳叶已经成形,再加上小桥流水,颇有些江南的景致,由不得她不喜。

“姑娘,一会儿晚饭准备吃些什么?”随后跟着的宫娥问道。陈公公吩咐,黛玉的饮食起居都由她们负责;其他琐碎事情让雪雁去管;至于紫鹃,看似依旧和以往一样,但凡事都要再过一次手,不是准备好给她递上去,就是她预备的东西不能直接给黛玉,如此只当是“好生”服侍黛玉,也不算驳了她面子。

“简单吃些就行。”黛玉随口应了一句,忽然想起来这两位宫娥叫什么她都忘了,在宫里的时候宫娥太多,而她又另有六位宫娥服侍她,这两个兰林殿的宫娥她不大熟悉,便忙停下来问道,“是我失礼了,还不知道两位姐姐怎么称呼?”

“姑娘客气了,随便给我们取个名字就行,我们可不敢当姑娘叫姐姐,若是被公主知道了,只怕要责怪。”两位宫娥应道。

“那怎么行,怎么说你们是公主的人,我很该敬重才是。你们原本便有名字,我又如何好随便更改,可别让公主知道说我僭越,却又有不是了。”黛玉笑道。这两位宫娥细心体贴,为人随和又能拿事儿,刚才黛玉冷眼看了几下,就喜欢上了;加上此事心中症结已解,自然更加喜悦,想起公主也没什么挂碍,笑的也自然。

“姑娘很不必客气,公主视姑娘如亲姐妹,别说是个随便叫叫的名字,便是将她们长长久久的送给你,也不会计较的。倒是每人都有不同的习惯,姑娘给她们取个名字,叫着也顺口,心下也喜欢些。”陈公公随后踱出来,笑道。

“既如此……”黛玉想了一下,也不计较,抬头看看业已西斜的春日,忽然又一阵风吹来,柳枝摇晃,地下点点斑驳的影子,稀稀拉拉,似有若无,还随风晃动,别有一番意味,遂点头笑道,“有趣儿,这个姐姐就叫疏影,这个姐姐叫悠然,怎么样?”

“疏影横斜水清浅……姑娘取得好名字,配上这溪里的水,韵味十足,果真是个雅致的好名字。”悠然默念了几句,再看看地上和水面的影子,尤其是“疏”字儿,越看越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