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人们一般都认为腹泻不是病,只不过是因为着凉、饮食不洁,或是其他不起眼的原因,吃点止泻药就可以了。其实不然……
“健康自测”
起病急。
恶心。
呕吐。
脱水。
乏力。
腹痛。
多为稀水样便。
“常识”
排便次数增多,超出原有的习惯频率,粪便稀薄,容量或重量增多,或排脓血便者。急性腹泻:起病急,排便频繁,病程在2个月内。慢性腹泻:病程持续或反复发生超过2个月。持续性腹泻:如果你的腹泻严重,每日超过1000克,则你已丢失危险量的体液。饮用大量的水并立即就医。
腹泻的类别及症状。
1.情绪紧张的情况下发生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便中无脓血;常以清晨或早餐后有便意,排3~4次黏液便后,其余时间感觉良好;腹胀多呈胀痛、隐痛或紧缩感,以餐后多见。
2.青中年及壮年、老年病人出现便血、粪便变形、粘液便,里急后重、排便困难等。
3.半年或一年内生过菌痢,或急性菌痢后有轻重不等的大便不成型或稀便,带有黏液,偶有脓血,并伴有左下腹痛。
4.起病较缓,粪便为暗红色、酱色有腐臭,带少量黏液,每日3~5次,间歇期可健康如常,或腹泻与便秘交替。
5.起病急,有剧烈腹泻,继以呕吐、大便呈白色“米泔水”样,病人常有眼眶下陷、肌肉痉挛等显著脱水征,禁食后仍腹泻不止。
6.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阵发性痉挛性绞痛)、粘液血便、里急后重;伴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游走性关节炎。
7.有多个性伴侣,静脉吸毒、同性恋及输血史;伴发热、腹泻持续1个月以上,腹股沟部外至少2个淋巴结肿大3个月以上,及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或伴有明显的口腔念珠菌感染。
8.伴有荨麻疹、头痛、突发的局部皮肤或粘膜水肿,病前曾进食易引起过敏的食物(虾、螃蟹等)
9.起病较缓,发热39~40℃持续1~2周,有神志淡漠,相对缓脉,出现玫瑰疹。
10.突然腹痛、腹泻、便血、呕吐,伴中等程度发热,或突然腹痛后出现休克。粪便带有恶臭,呈紫红色血便。多有不洁饮食史。
11.吃了腐败的食物或共餐后多人发病,伴有呕吐、粪便稀薄如水样、无里急后重。
12.起病较缓;粪便为暗红色、果酱样粪便,量中等、腥臭;有脓血或大量血便,剧烈腹痛,高热,出现进行性衰竭。
13.血吸虫疫区或有疫水接触,不同程度的发热,稀便或脓血便,有里腹痛和里急后重。肝脏常显著肿大,且有压痛。
“治疗”
下面,向大家介绍如何科学用好止泻药。
1.腹泻仅仅是各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其病因多种多样,食物中毒、细菌感染、消化不良、肠功能紊乱、内分泌障碍、肝胆胰功能不全等均可引起腹泻。例如,肠炎、痢疾是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所引起的腹泻是肠道受到细菌毒素的刺激而作出的反应,它可排除毒物及细菌毒素,具有保护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用止泻药,而应首先给予抗菌治疗,如服用抗菌优、氟哌酸或庆大霉素等药物。
2.通过增强胃肠平滑肌张力,减弱胃肠蠕动,使粪便干燥而止泻,常用的药物为阿片制剂、盐酸苯乙哌啶和易蒙停等;
3.通过吸附或收敛作用,阻止肠内的异常发酵,减少毒物在肠内的吸收及对肠粘膜的刺激,或直接保护肠粘膜,减少渗出而发挥止泻作用,如口服收敛药鞣酸蛋白后,在胃内不分解,至小肠分解出鞣酸而起收敛作用,能使炎症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凝固,形成一层保护膜,使渗出液减少,并减轻肠内容物对肠壁的刺激作用,减少肠蠕动,故有消炎、止痛及止泻作用。
4.但剧烈而持久的腹泻,将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此时,可在病因治疗的同时,适当给予止泻药。
“预防”
把住病从口入关,搞好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是预防上述各种疾病发生的关键,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剩饭、粥、牛乳、乳制品、鱼、肉、蛋等易受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污染,若被人们食入可引起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因此,剩饭、剩菜等在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也应加热后再食用。
动物性食品或海产品在食用前必须煮熟、煮透。海鱼、海虾、海蟹、海蛰等海产品中常存有副溶血弧菌(又称嗜盐菌),人们吃了未熟透的上述海产品后,可引起副溶血弧菌的感染;又如猪、牛、羊、鸡、鸭等动物内脏、肌肉、蛋及乳制品常污染有沙门氏菌,因此人们在购买各种酱制品或熟肉制品后,在进食前应重新加热,以防沙门氏菌感染。
加工生食和熟食的餐具应分开,以避免交叉污染。此外,不在不洁摊位购买食品或进餐,教育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
当周围有腹泻患者时,在对腹泻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时应注意对患者的隔离。例如,应隔离痢疾患者至症状消失后一周,患者使用的餐具应同其他家庭成员所使用的分开存放,用后可在沸水中煮沸,以达到消毒的目的,患者使用过的被褥可放置户外日光照射半小时,可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