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体疾病自查自疗手册
10649300000026

第26章 4、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一种骨骼的退行性病理改变。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多,50岁左右的人群中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此病,从临床观察,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

“健康自测”

乳房疼痛。

头晕、头痛。

耳鸣,听力减退。

吞咽困难。

下肢瘫痪或排便障碍。

视力障碍。

突然摔倒。

高血压。

“常识”

1.什么是颈椎病?

一般而言,颈椎病在临床上也称为颈椎综合症、颈椎增生性关节炎。其发病由于颈椎间盘变性或突出、颈椎间隙变窄、关节囊松驰、内平衡失调以及进行性骨赘形成,分别刺激或压迫邻近的颈脊神经根、颈脊髓、椎动脉、脊前动脉和颈交感神经等组织而出现一种症状繁杂、影响广泛的综合症候群。颈椎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有的退行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表现为骨刺形成、髓核突出或脱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比如椎节失稳、松动等,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从而引起的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据统计,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此病,60岁左右则达50%,70岁左右几乎为100%,由此可见,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颈椎位于头部、胸部与上肢之间、又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由于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因此最容易发生退变。大约30岁之后,颈椎间盘就开始逐渐退化,含水量减少,并伴随年龄增长而更为明显,且诱发或促使颈椎其它部位组织退变。生物力学角度来看,第5~6、第6~7颈椎受力最大,因此,颈椎病的发生部位在这些节段较为多见。

2.颈椎病分类。

(1)交感神经型。

交感神经型主要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状者。

(2)椎动脉型。

椎动脉型主要是指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者。

(3)脊髓型。

脊髓型主要是指颈椎间盘迟行性改变造成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者,又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种。中央型的发病是以上肢开始,向下肢发展;周围型的发病是以下肢开始,向上肢发展。此两型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4)神经根型。

神经根型主要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者,又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5)颈型。

颈型主要是指即局部型,由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颈椎局部或反射性地引起枕颈肩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

(6)其他类型。

这里主要是指食管压迫型等。

“治疗”

1.采用颈围的治疗方法:限制颈部的过度活动,缓解椎间隙内的压力。增加颈部的支撑作用。

2.采用牵引的治疗方法:可以在家中,也可在医院内,低枕头,纠正高枕无忧姿势。要求限制头颈部活动,有利于椎间隙内突出物的还纳。

3.采用按摩与推拿的治疗方法:理疗操作的方法要揉和。

“预防”

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挫伤。

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

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按时做颈肩部肌肉的锻炼。

注意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阅读有关颈椎病的书,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

保持乐观精神,树立与疾病艰苦抗衡的思想,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下位颈椎的应力,有加速颈椎退变的可能。

中医认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补肾髓之功,合理、少量服用可起到强壮筋骨,推迟肾与关节退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