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体疾病自查自疗手册
10649300000022

第22章 22、乙肝

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中国是慢性乙型肝炎高发地区,每年约有35万人死于与乙肝相关的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等)。

“健康自测”

食欲下降。

乏力。

低烧。

肌肉或关节痛。

恶心、呕吐。

腹痛。

“常识”

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中国是慢性乙型肝炎高发地区,每年约有35万人死于与乙肝相关的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等)。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HBV本身对肝脏无明显损伤,主要通过人体的免疫应答造成肝细胞损伤,HBV感染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如果机体免疫反应正常,可以清除感染的病毒而痊愈;免疫反应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可持续存在,成为慢性乙肝。

“治疗”

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情不同,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

急性乙肝,应早发现,早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充分休息,合理饮食,忌烟酒,避免病情发展为重症肝炎或者慢性肝炎;慢性乙肝,治疗措施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心理、对症治疗等。目前认为,由于病毒的持续感染导致肝炎慢性化,继续发展可能导致肝硬化和HBV相关性肝癌,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但不宜从事饮食和托幼工作,避免传染给他人,家庭成员应注射疫苗;劳逸结合,合理营养,忌烟酒;避免滥用药物而损害肝功能;最重要的是应每三个月到医院复查肝功能及有关病毒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治疗。

“预防”

阻断母婴传播。

加强环境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

避免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防治性接触传播。

输血管理。

防止经微量血传播的医源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