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体疾病自查自疗手册
10649300000100

第100章 7、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在儿童期,强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本症多见于10~12岁的儿童,患儿智力大多正常。

“健康自测”

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

忘性大。

担心自己的衣饰不整齐及仪态不端正。

感到难以完成任务。

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得正确。

做事必须反复检查。

难以作出决定。

反复想些无意义的事。

注意力不能集中。

必须反复洗手。

反复做毫无意义的仪式动作。

常怀疑被污染。

总担心亲人,作无意义的联想。

出现不可控制的对立思维、观念。

“常识”

1.什么是强迫症?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的生活被一些想法和行为所操控,比如反复想同一个问题,或者重复做同一件事。尽管他们明知这些想法和行为没有必要,却无法停止。当这些想法和行为影响到一个人的正常生活时,他就可能罹患一种严重但可以治疗的疾病,精神医学家称之为强迫症,或强迫性神经症,英文缩写为OCD。

患有强迫症的患者常为那些持续的、重复的想法或强迫动作感到烦恼,并引起毫无根据的、过分的、不必要的焦虑或恐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不断产生怀疑,经常需要询问别人,获得他人的证实。因此,强迫症的特征是:患者明知这些强迫想法和仪式行为没有必要,但不管怎样都要去完成。

症状多种多样,既可为某一症状单独出现,也可为数种症状同时存在。在一段时间内症状内容可相对的固定,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内容可不断改变。

1.强迫恐惧。

此种恐惧与病人的强迫性思维有联系,病人害怕自己会出现对立思维,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害怕在某些场合自己会出现强迫,而感到恐惧,从而尽量逃避参加这样的场合。

2.强迫观念。

即某种联想、观念、回忆或疑虑等顽固地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1)强迫对立思维:两种对立的词句或概念反复在脑中相继出现,而感到苦恼和紧张。

(2)强迫疑虑:对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产生不必要的疑虑,要反复核实。如出门后疑虑门窗是否确实关好,反复数次回去检查。不然则感焦虑不安。

(3)强迫回忆:反复回忆曾经做过的无关紧要的事,虽明知无任何意义,却不能克制,非反复回忆不可。

(4)强迫联想:反复回忆一系列不幸事件会发生,虽明知不可能,却不能克制,并激起情绪紧张和恐惧。

(5)强迫性穷思竭虑:对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反复思考,明知毫无意义,却不能克制。

3.强迫行为。

具体表现,可以是屈从性强迫行为,如反复检查煤气是否关好、门是否锁上;可以是对抗性强迫行为,如反复在内心告诫自己不要把强迫意向转变成实际行动;也可以是强迫性仪式动作,如进家门必须先跨左腿、出门之前必须按序化装等。此外还可以是强迫计数、强迫洗手、强迫眨眼、强迫摇头、强迫咬指甲等。

4.强迫情绪。

具体表现主要是强迫性恐惧。这种恐惧是对自己的情绪会失去控制的恐惧,如害怕自己会发疯,会做出违反法律或社会规范甚至伤天害理的事,而不是像恐怖症患者那样对特殊物体、处境等的恐惧。

5.强迫动作。

(1)强迫仪式动作:在日常活动之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动作,如睡前要一定程序脱衣鞋并按固定的规律放置,否则感到不安,而重新穿好衣、鞋、再按程序脱。

(2)强迫检查:通常与强迫疑虑同时出现。患者对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复检查,如反复检查已锁好的门窗,反复核对已写好的账单,信件或文稿等。

(3)强迫洗涤:反复多次洗手或洗物件,心中总摆脱不了“感到脏”,明知已洗干净,却不能自制而非洗不可。

(4)强迫计数:不可控制地数台阶、电线杆,做一定次数的某个动作,否则感到不安若漏掉了要重新数起。

6.强迫意向。

在某种场合下,患者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十分苦恼。如母亲抱小孩走到河边时,突然产生将小孩扔到河里去的想法,虽未发生相应的行动,但患者却十分紧张、恐惧。

“治疗”

1.精神治疗。

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对强迫动作可进行行为治疗,以反应阻抑法的疗效较佳。

(1)心理动力学派的治疗强调通过顿悟、改变情绪经验以及强化自我的方法去分析和解释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在治疗的过程中大量地运用阐释、移情分析、自我联想以及自我重建技术。

(2)在对于强迫症的认识上,行为治疗分为两个基本的流派。第一种观点认为具有强迫症的人是借助于各种行为和仪式动作来缓解焦虑,称为“驱力降低模型”。依照这个模型,治疗者主要集中于通过激发可以减少焦虑的情境来消除不适当行为与仪式动作。第二种观点是基于操作模型而建立的,强调对强迫行为的后果进行调节,因此在这个模型中大量运用惩罚和示范学习。

(3)避免单纯研究孤立的个人行为。这种思想注重研究行为问题的整体意义,它强调在治疗患者的同时,为患者的家庭成员提供咨询。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影响并改善家庭关系。

第二,训练家庭成员使之成为患者心理分析的咨询员,或者称为欣慰治疗的助手,协助实施反应阻止训练计划。

第三,进行家庭交往技能训练。

第四,配合精神分析治疗或行为治疗对于患者进行“自我”强化咨询辅导。

2.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可减轻焦虑,有助于心理治疗与行为治疗的进行。

3.其他治疗。

电抽搐治疗适用于强迫观念强烈,并伴有浓厚消极情绪者,对症状顽固、久治无效,极端痛苦的患者,可试用精神外科治疗。

“预防”

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

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

培养生活中的爱。

注意心理卫生。

努力学习对付各种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

增强自信。

不回避困难。

培养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质。

附录:心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