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世界篇
10645100000054

第54章 愚人节:戏谑与恶作剧的节日

每年的4月1日,是西方的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愚人节也称万愚节。

愚人节的由来

关于愚人节的起源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这一习俗源自印度的“诠俚节”,该节规定,每年3月31日的节日这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开玩笑、互相愚弄欺骗以换得娱乐。

据英国历史学家考证,“愚人节”的起源乃是出于印度佛教那句“到达彼岸”的话。而英文百科全书里面则记载:“愚人节”乃是公元15世纪宗教革命之后始出现的一个说谎节日。那时西班牙王腓力二世曾经建立了一个“异端裁判所”,只要不是天主教徒就被视为异端,在每年4月1日处以极刑,也就是死刑。臣民们感到非常恐怖,于是每天以说谎取笑为乐,来冲淡对统治者的恐惧与憎恨。其后,沿用日久,演变为今日的“愚人节”。

据古罗马残籍记载:罗马在每年4月初举行“蔓姜会”,某年“蔓姜会”,主宰之神雪丽丝之女白洛赛苹娜在极乐园采摘水仙花时,遇见冥府王菩拉多,两人一见钟情,互相示爱,菩拉多便娶白洛赛苹娜为冥府王后,当他们两个返回地府时,菩拉多差使地府中之鬼怪发出“吃吃”的笑声,以愚弄雪丽丝,而雪丽丝果真被愚弄。因此,他们便以每年之“蔓姜会”为“愚人节”。

现在,普遍认为,愚人节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的习俗传入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在这一天,任何美国人都可以炮制骇人听闻的消息,而且不负丝毫的道德和法律责任,政府和司法部门也不会追究。相反,谁编造的谎言最离奇、最能骗取人们相信,谁还会荣膺桂冠。不过这种做法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少混乱和负面效应。

愚人节习俗

愚人节时,人们常常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环境,可以把房间布置得像过圣诞节一样,也可以布置得像过新年一样,待客人来时,则祝贺他们“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令人感到别致有趣。

此外,多数美国家庭要在节日这天举办别开生面的鱼宴。主人在节前向客人们发出邀请,请帖是一条用彩色纸板制成的小鱼,活泼别致。餐桌用绿、白两色装饰起来,中间放上鱼缸和小巧玲珑的钓鱼竿,每个钓竿上系一条绿色飘带,挂着送给客人的礼物或是一个精巧的赛璐珞鱼,或是一个装满糖果的鱼篮子。不言而喻,鱼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鱼做成的。

在愚人节的聚会上,还有一种做假菜的风俗。有人曾经描述过一个典型的愚人节菜谱:先是一道“色拉”,莴苣叶上撒满了绿胡椒,但是把叶子揭开后,才发现下面原来是牡蛎鸡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实下面是甜面包屑和鲜蘑;此后上的菜还有用蟹肉作伪装的烧鸡和埋藏在西红柿色拉下面的覆盆子冰淇淋。宴会结束后,主人以糖果招待客人。不过,糖果不是放在果盘中,而是放在药盒里。

愚人节“奇闻”

愚人节以轻松欢乐为主要目的,玩笑不能开得太大,否则会适得其反。比如,2003年,SARS在香港蔓延期间,香港一名中学生利用《明报新闻网》的网页格式改装,在自己制作的网站里发出一则假新闻,指因为SARS在香港蔓延,所以香港需要宣布成为疫区,海陆空交通要道即时封闭。此外,有关报道亦指当时香港的行政长官董建华因为不能好好处理疫情而向中央请辞。这一则愚人节笑话本来只经过ICQ传给他自己的同学,但有同学信以为真,把链接再散播给其他人,并迅速在网络传播,引起了公众极大的恐慌,纷纷涌往超市抢购食物。港府于是立即召开记者招待会辟谣,并拘捕有关的学生,控以“在明知SARS是疫病的情况下发布有关它的虚假消息”罪名。

现在,愚人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节日,种种“整蛊”方法也是层出不穷。如:新婚的妻子可能会收到告发丈夫不忠的信件;碌碌无为的公务员会接到提升的调令,儿子会接到父亲去世的电报。凡此种种,如果你都信以为真,就上了大当。当然,如果你真受了愚弄,最好也拿出点“绅士”风度,一笑置之,才符合愚人节与人为善的真谛。

愚人节的假新闻

在愚人节,外国媒体也会趁机来制造假新闻,比较经典的愚人之举如下:

1.1991年愚人节:蒙娜丽莎皱眉。英国《独立报》报道称,一个艺术小组在擦拭名画《蒙娜丽莎》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在将画上的蒙尘去掉之后,这位以“神秘的微笑”风靡世界的女子竟然皱着眉头。

2.1993年愚人节:男女分用电话。以严肃、理性著称于世的德国人也在愚人节开起了玩笑。德国的一家地方报纸《Sudkurier》称,当地正准备引进一种新的电话系统,男人和女人将使用不同的电话,原因是“女人占用电话的时间太长”。

3.1994年愚人节:不准“酒后上网”。著名的电脑杂志《PC Computing》发表文章称,美国国会将通过一项法案,将酒后上网和酒后驾驶一样视为“非法”。

4.2000年愚人节:免费汽车。美国著名男性杂志《Esquire》向读者介绍了一家名为“免费轮”的新汽车公司,称这家公司正计划向大众推广免费汽车,这些汽车的车身上将印满广告,“免费轮”的收入就是来自这些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