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开国第一任省委书记
10643600000077

第77章 (5)高尚品格照后人

“疾风知劲草,严寒识盘松”。这是舒同经常书写的一副对联,也是他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作为久经革命考验的我党高级干部,一身正气,端庄大度,加上深厚的文化修养,才能写出显现其人品的高格调作品。因此,也才有了何香凝说过的一句话:“国共有两支笔,国民党有于右任,共产党有舒同。我更喜欢舒同。”

1954年,49岁的舒同调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兼任济南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1955年9月,舒同与其他战将一起准备建国后我军第一次授衔时,毛泽东表示不要“大元帅”的头衔,并建议在地方工作的同志也以不授军衔为好。在他的影响下,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都纷纷表示不当元帅,李先念、谭震林等谢辞大将,舒同也表示不要上将军衔了。

舒同在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位置上,脚步遍及山东100多个市县,对党、政、军工作和工农业发展统筹谋划,领导山东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舒同在长期革命战争岁月里一手持枪一手握笔,在多年南征北战磨炼中成长为我党我军一名高级领导干部,既是久经沙场的战将,又是优秀的地方党政领导者。担任山东省委书记后,他率先提出了抓好干部思想革命化、防止特权的“七要七不要”,引起了毛泽东的浓厚兴趣,毛泽东与他逐条修改,后向全国推广。毛泽东一直对舒同寄予厚望,1958年《红旗》杂志创刊,在确定编委名单时,毛泽东亲自增补了3名外地编委:舒同、陶铸和王任重,他们三位分别担任山东、广东和湖北省委第一书记。

小资料:

开国历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1954年8月至1960年10月:舒同(第一书记)

1960年11月至1961年4月:曾希圣(第一书记)

1961年4月至1967年2月:谭启龙(第一书记)

1971年4月至1974年11月:杨得志(第一书记)

1974年11月至1982年12月:白如冰(第一书记)

1982年12月至1985年5月:苏毅然(书记)

1985年5月至1988年12月:梁步庭(书记)

1988年12月至1994年10月:姜春云(书记)

1994年10月至1997年4月:赵志浩(书记)

1997年4月至2002年11月:吴官正(书记)

2002年11月至2007年3月:张高丽(书记)

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李建国(书记)

2008年3月至今:姜异康(书记)

§§第十六章 河南省委书记 张玺

青年时期,张玺在家乡河北邢台开展革命斗争不幸被捕,被押解到“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经受了敌人劝降、酷刑等严峻考验,被狱中同志亲切地称为忍辱负重的“小骆驼”。解放战争中,他率部征战黄河南岸豫西大地,把游击战争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起来,刘伯承夸赞说:“冀鲁豫人民对敌斗争很得力”。河南全境解放后,时年37岁的张玺走马上任主政河南省,成为当时新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之一,他领导全省人民迅速完成了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和城市民主改革,中南局给予充分肯定,毛泽东说他“进入新区充任河南省委书记以来,工作方面有很大成绩。”

简历

1912年,3月19日生于河北省平乡县。

1924年,考入邢台河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2年,任邢台四师、女三师和十二中团总支书记。

193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6年,任中共直鲁豫边特别区委书记。

1940年,任中共太南区委书记

1940年,任冀鲁豫区委副书记。

1940年,任中共冀鲁豫区委书记。

1942年,任中共直南豫北区委书记、军分区副政委。

1943年,任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秘书长。

1948年,任中共豫西区委第一书记兼豫西军区政委

1949年,任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书记兼河南军区政治委员。

1952年,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

1954年,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1955年,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党组副书记。

1959年,1月8日在北京病逝。

1949年3月,中共河南省委正式成立,由李雪峰兼任书记,张玺任副书记。同年5月,张玺正式担任河南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时年37岁的张玺走马上任河南省委书记,成为当时新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之一,也是开国第一任河南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