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清朝那些人
10640700000034

第34章 赵申乔

清官论

赵申乔对于做官,对于“清官”,发表过极其精辟的论述:一些人以当“清官”为荣,实际上“清”并不意味着一文钱不要、穷得一文钱也没有。“清”必须与“廉、明”联系才有意义。廉,就是一尘不染;明,就是明察秋毫。如果只是不要钱,可办事糊涂,这样的官员,国家也好百姓也好,能够依赖吗?我做官,廉洁这一点也许不一定完美,可是对于有关国家的安危,百姓的生死这样的事,白天全力以赴,晚上还要深入思考,凡是想清楚了的,就没有不去实施的,可以算是不糊涂吧。

揭发

赵申乔很会做官,从一个小小的知县很快地升到巡抚、户部尚书,原因就是能干。当然,这能干,也包括揭发戴名世,造成文字狱。赵申乔在为左都御史的时候,揭发戴名世《南山集》里的内容“倒置是非,语多狂悖”,结果因书中有反清内容造成惨祸:戴名世被杀,妻儿等人被发配流放于黑龙江(后被宽免),财产尽没入官,牵连人数达三百人之多。此案虽然是皇帝处理,但毕竟是赵申乔所揭发,因此留下千古骂名。

捐钱赵申乔在河南商丘任县令,非常敬业。案牍公文全部亲手处理,往往到了深夜都不休息。白天一干就是一天,从来不积压。有报案件的,见一面可以数年不忘。赵申乔实行联防制,减少了盗窃案件的发生;清理核查田亩赋税,多占的退还,荒芜了的减免,确保了国家田地赋税的客观公平。

饥荒发生,赵申乔捐出自己的钱施粥赈灾,不够又拿出布匹卖了接济。临近县的灾民跑到商丘来,都说我们那里要是有这样的好官,何必逃难呢。

明敏赵申乔为官商丘时,闻道上有死人,验尸见有刀痕,冥思归府,忽见小村短墙内有新洗一裤晾晒,上有很多苍蝇。赵申乔即刻至其家,见一六十余岁老妇人,问曰:“此裤何来?”对曰:“我自己平素所穿也。”赵申乔心一动,再问:清代战刀“何故上有如此之多的苍蝇?”老妇人再对:“月事秽物而已。”赵申乔紧逼:“六十多了还有这东西?”乃径捕其子,供云:“本在田间刈麦,见有客人背负包裹而过,乃起意杀人越货。”

度量

曾有巡抚弹劾赵申乔,说他的廉洁是沽名钓誉。结果康熙反而下令,赵申乔升任巡抚,弹劾他的巡抚离任。赵申乔所以能受到如此信任,与他揭发戴名世有关。

皇帝还曾说:赵申乔居官甚清,所有家人仅十三个,也没有幕僚,办事都是自己动手。国家给的费用一点也不用。他赴任之前曾经立誓,说自己要是不当好官就请求严惩。

赵申乔的二儿子在太原做官,因仇人陷害,被处死。当时赵申乔在监督科考,科场不允许与外通消息。等赵申乔出来后,皇帝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按照惯例,他该免冠谢恩。但是赵申乔竟然拒绝免冠谢恩。问他为什么不谢恩,他说我儿子被处死,那是国家法律;我所以不谢,那是我与儿子的父子亲情!

康熙皇帝私下就说,赵申乔这人论才干是可以当宰相的,可是他却缺少当宰相的度量。

廉访使赵申乔在湖南为巡抚时,爱穿上便衣去市井间探访,体察民情、舆论。某天他又穿了便衣去某茶楼,遇见了一个廉访使,也是便装来的,于是两人就在一起喝茶聊天。后来茶楼主人来了,就问他,咱们这里有哪些官员不错呢?那茶楼主人是个粗人,既然不认识这二人也就没什么忌讳,直接就说咱们这里只有巡抚赵青天是个好官,什么布政司廉访使一类的无足挂齿,其他的就更不值一提了!

那廉访使在一边听了脸色都变了,赵申乔笑了笑,然后两人下楼分手。

等那廉访使走了,赵申乔又返回茶楼,对那茶楼主人说你可危险了,刚刚那人正是廉访使,你先躲避一下吧,我来替你顶罪。

不一会官差果然来了,要拘捕茶楼主人。赵申乔用帽子半遮着脸,说自己正是茶楼主人,被捆绑着押到了官府。廉访使盛气坐于大堂之上,厉声责问。赵申乔摘下帽子,那廉访使一见,慌忙下座赔罪。

赵申乔并不说什么,出门就走了。第二天,上奏章弹劾了那廉访使。

资料来源:《碑传集》、《谈屑》赵申乔(1644-1720),字松伍,又字慎旃,江苏武进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授商邱知县。以治行取入京,授刑部主事。累擢浙江布政使,革南粮口袋及藩司陋规。迁巡抚,于江岸筑子塘以捍潮,塘外涌沙成洲,潮不为害。官至户部尚书。卒谥恭毅。著有《恭毅剩稿》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