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清朝那些人
10640700000032

第32章 蒲松龄

好老婆

蒲松龄一生不得志,七十多岁才当上贡生。五十岁的时候,老婆劝他:你别总那么执着地追求功名了,如果命里该你显赫,那你早就当了大官了。山林中自有乐土,何必非以富贵为幸福呢?

蒲松龄听听,也有道理。瞧着自己的儿孙已经入学,私下揣度将来恐怕有前途,于是言谈话语中往往带出寄希望于后代的愿望。可是老婆对此很漠然。

有些时候为了哄老婆高兴,就和她谈谈预兆一类的东西,老婆置若罔闻。蒲松龄半开玩笑说:你长的这么端庄,就不想做个诰命夫人吗?

老婆回答:我这人没什么长处,就是懂得知足。你看现在咱们有三儿一孙,能继承书香,不至于冻死饿死,老天对咱们不错了,自己想想又有什么功德又再奢望什么呢?

故事会

蒲松龄在家乡教书,白天闲下来的时候就在大树下铺张席子,左手茶右手烟,摇着蒲扇,和往来的人谈笑风生。无论高雅的还是低俗的,全听。一些人感觉蒲松龄这人平易近人,也多愿意和他接近。

晚上回家,蒲松龄把白天积累的故事素材加以整理,或者将数个人的叙述合为一个,或者把几件事情组成一个故事,注意趣味性可读性。日积月累,前后20多年,三易其稿,终于成就了《聊斋志异》。

渔洋赏

《聊斋志异》写成之后,蒲松龄给大名士王渔洋看,王渔洋立刻被《聊斋志异》所吸引,提出出高价买下书稿,蒲松龄没有同意。王渔洋后来就为该书详加点评,并为之题了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田舍翁

蒲松龄因他的《聊斋志异》与王渔洋的交往掌故,还有一种说法。说当初王渔洋闻蒲松龄之名,特意去拜访,蒲松龄避而不见,一连三次都没有见到。蒲松龄说,这人固然是个风雅之士,可毕竟带着贵人之气,我这种田舍翁不习惯和他交往。

等到《聊斋志异》写成,王渔洋想以三千金买下来代为刊行,蒲松龄不同意。后来又托人说了好几次,蒲松龄为他的诚意所感动,就派人把书稿送了去。王渔洋连夜欣赏、点评后又把书稿还给了蒲松龄。

资料来源:《述刘氏行状》、《清稗类钞》、《清代轶闻》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剑臣,号柳泉,蒙古族。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19岁时参加县府的考试,夺得第一名,取中秀才。主考官是清初有名的文学家施闰章,他赞赏蒲松龄的文章,夸他“首艺如空中闻香,百年如有神……观书如月,运笔如风”。但是蒲松龄追求功名前程,却没能如愿,屡次参加乡试,均没考中。到40岁时,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一书的大部分已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