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梦之继续荒唐
1064000000376

第376章

虽说天下如此,黛玉却无这般忙碌。别说册立皇太子之事有定例,且朝堂宫中乃至长秋宫,皆有司官各负其责。她不过四处检视一番,又有宣亲王及昭公主陪着,因此亦算不得劳累。兼之充仪充媛还能帮衬些,故而一切都不过寻常预备着而已。黛玉唯一担心的只是不得奢靡太过,又将有些礼节之物略略简省些。待得见了皇上,亦劝谏便是天下,亦不得奢华靡费,有违天意,损圣德。

至于册立为太子,不过是众望所归、顺天应命,这许多年了,不过是终于要如此做而已。故而后宫亦是平和的,文亲王较往常更是内敛许多,不知心中是否有所想,便是有,亦看不出来分毫。黛玉见他如今愈加的从容淡定,心中所系,无丝毫名位之念,只惦记着今冬天下该如何,明春又该如何。便是大赦,亦该如何裁夺。

有子如此,岂能不喜?子有此德,岂能复忧?天下平定,百姓归心,黛玉的心愿便算得是达成了一半儿。故而,她反倒有些儿轻松起来,一种心情的轻松。从此天下自有皇太子去操心劳神,她最多不过辅弼而已。且许多人皆能看住了,皇太子之德,非皇上所可比。更多的是皇上的龙仪与她的纯善之融合。

这种威仪与纯善融合一处,便能各取其长,若是能融会贯通,则天下得利更大。黛玉育有此子,心愿如何能不了?日后不过是帮着拾遗补缺而已,且如今大事皆定,不过是循序渐进,由微入渐。德化之事,唯有换代,方能见功效,一时间亦是急不来的。然则有龙子在,便是百年之后,其情形亦可想而知。

想起百年之后,黛玉又想起此后之事来。天下终归是天下人之天下,若是已将天下整肃清明,又得圣主,且将其扶上马,最多不过送他走一程,自己便很该退位让贤了。想起退位让贤,兴许待得文亲王熟悉朝中政务之后,皇上亦是很该退位让贤的。皇上不及文亲王之圣德,退位让贤,不仅于天下有利,便是于他们,亦都有好处。

先皇是因着天下不稳,故而退位自保,以求安定社稷。如今则是天下另有圣主,很该让天下共得其利,故而亦该退位才是。而于她而言,虽则为皇儿操心,那是为母者一生之事。只是若能退位,天下后宫她皆可以放手许多。到时便是协助,亦非主责,必定能轻松许多。若能如此,她便可将平生所学,好生整理一番,看如今天下还有何失,以便及早补过。

再则还该将自己所知古来所以失天下者之缘故整理出来,一来乃是为子孙后世之借鉴,二来亦是不枉自己多年之心血。若能得天下长久安宁祥和,则便是再辛苦些亦值得。虽说失天下无非那几件缘故,然则行到细处,还是有些差异的。她见不得此前的奢淫荒废,亦见不得百姓辗转哀号。故而便是前人说过,她亦愿意不厌其烦的再重复一回。

如此过了几日,钦天监择定吉日,告于天地宗庙。此后便是昭公主生日,因着众人皆忙着预备临轩册皇太子。故而不过依着旧例,草草的给昭公主庆贺了一下而已。昭公主如今亦俨然是个小大人,凡事皆能给黛玉帮衬了,对于这点儿怠慢,自是体谅且亦不在意的。

过了不几日,便是吉日的前一日。尚舍在太极殿设御幄,有司又在东朝堂之北设立太子次,西向。又设版位于大横街之南,展县,设桉,陈车舆,及文武群官、朝集、蕃客之次位。凡此种种,皆是旧例,隆重敬肃,无肖细说。

吉日一早,宫官皆换上正式器服,诸卫率带着各色人等候在承明殿内中庭。左庶子奏“请中严”,请出皇太子,大概比照着皇帝出宫之礼。皇太子着朝服,太傅怡亲王前导,三少即少师少保少傅随后扈从,鸣铙而行。降路入次,亦如銮驾。

歇息片刻,侍中又来请“中严”。怡亲王与贤亲王等导从,皇太子到得太极殿门外之东边儿候着,面朝西向。有司捧着皇太子册及宝绶桉,立于太极殿内北边,如此等等,都预备好了。侍中才奏“外办”,请皇帝出来。皇帝服衮冕,出自西房,即御座。皇太子入就位。开始见礼,皇太子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然后中书令降,立于皇太子东北,西向。中书侍郎一人引册、一人引宝绶桉立于其东,西面,以册授之。中书令道:“有制。”皇太子再拜,中书令跪读册,皇太子再拜受册,交给左庶子。中书侍郎又将玺绶交给中书令,皇太子上前接受,再交给左庶子。皇太子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侍中奏“礼毕”。皇帝入自东房,在位者以次出。皇太子册立之礼完结。

册立之后,众内官及太子属官等拥簇皇太子移驾东宫,入正殿承庆殿。太傅与保傅等与太子属官一同于此重新行礼,自今往后,太傅即怡亲王往下,见了皇太子皆该行国礼,不同以往了。虽则黛玉在长秋宫赐下朝阳殿,皇太子可以随时来此居停。然而到底东宫才是皇太子本宫,故而但凡礼节正事,亦该回来才是。

礼成之后,又另外择吉日,斋戒之后,服冕乘安车去拜谒宗庙。又择日群臣送上贺礼,又择日朝会众人。次日,三品以上另外又上书恭贺。如此等等,这事儿才算是完了。直将皇太子累得团团转,皇上跟着转。黛玉又跟皇上商议,将刘福拨给皇太子使唤,刘仁服侍皇上,她寻常皆在宫中,很不必这些人伺候的。

皇上亦是想着皇太子虽则已经十一岁半,终究还是有点儿小,心下不放心。且亦不过些微小事,再没不允的。如此一来,皇上与黛玉皆放了心,刘福却跟着累了个够。待得终于礼成事毕,黛玉方召皇太子来朝阳殿住些日子。虽不曾说明,众人皆知东宫不过是个意思,礼备而有司自处,皇太子想来却是要长留于此了。好在于理并无不合,故而亦无人在意。

此事刚了,保傅便即辞去,虽则皇上下旨二人以保傅之位致仕,二人亦不在意,不过谢恩而已。虽则皇太子有千般不忍,二人亦生出些须缱眷了,只是终究亦是要有一别的,故而不过又嘱咐一般,便挥袖而去。皇太子与宣亲王叹息良久,方收了神。

皇上又下诏书:“朕闻咎繇对禹曰:‘在知人,知人则哲,惟帝难之。’盖君者,心也,民犹支体,支体伤则心憯怛。民有偶失,或罹灾祸。《诗》云:‘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今赦天下,涤除与之更始。朕嘉孝弟、力田,哀夫老眊、孤、寡、鳏、独或匮于衣食,甚怜愍焉。其遣使巡行天下,存问致赐。

令其宣告:‘皇帝使使赐县三老、孝者帛,人五匹;乡三老、弟者、力田帛,人三匹;年九十以上及鳏、寡、孤、独帛,人二匹,絮三斤;八十以上米,人三石;有冤失职,使者以闻。县、乡即赐,毋赘聚。’”诏书一下,天下攒动。今次所赐,较往年皆格外厚重些,虽则家家富足,然则县官赏赐,意义不同,故而皆是兴高采烈的,自不必说。

待得这些都完了,已是腊月头里,又要忙着各事。只是如今有了皇太子,诸事皇太子皆得豫,虽则辛苦些,到底与往常差别不甚大,还算应付得过来。而宣亲王则轻松了许多,往常做了许多皇太子之事,如今得以闲下来,亦是件儿意外之喜事。黛玉见皇太子与宣亲王此时一如往常,兄弟二人并无甚不合之处,又因各得其所,更较以往和睦了些,心下宽慰。

如此直忙到小年夜,方略略消停下来。因着小年夜最是几人难得的安宁空隙,无甚要事,故而待得晚膳之后,皇上与黛玉留下皇太子与宣亲王。因昭公主如今时常陪着黛玉左右帮衬,故而一并在此。其他的便不敢惊动,唯恐又添是非。如今皇儿皆长大了,这般嫡子绕膝之事,还当越少越好。故而和公主与黎皇子皆不在。

几人来到之后,皇太子要给宣亲王行礼,宣亲王要给皇太子行礼,二人争执许久不下。黛玉见状笑道:“初高祖五日一朝太公,行家人礼,太公家令为劝。今亶儿为皇太子,为人主之尊,而正儿为亲王,位藩辅,乃人臣。今日得让亶儿一拜皇兄,行家人礼,日后自当以国礼为重,以避威重不行。哥哥意下如何?”

皇上笑道:“哥哥意思不如随意些得好,你们在这后室见了略略行礼亦就罢了,便是二人相互作揖行礼,各得其意,亦无需争高下,岂非更便?再则妹妹原本便不太拘泥于这些古板规矩,不过大概不失法度,明白其意即可。若是太过争执,勿得另有心意?如此一来,岂非要让父皇母后担忧?父皇之意,莫若正儿为皇兄,让着些亦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