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梦之继续荒唐
1064000000361

第361章

一会儿御膳房送来美酒佳肴,文亲王起身给皇上、黛玉及宣亲王敬酒。酒至半酣,却听得皇太后领着众人过来,想是许久不曾相见,有些惦念了。众人四下里见过,尚食添了碗筷,众人方一同坐下。昭公主上前拉着宣亲王道:“宣王兄,母后很惦记皇兄,时常念叨。听闻皇兄做了件儿大事,昭儿很钦佩。日后若是皇兄还去钦差,昭儿亦要去。”

和公主扑在黛玉怀里,好奇的看着宣亲王,宣亲王抱着昭公主,又伸手逗着和公主笑道:“和儿这么看着皇兄做什么?才三个月便不认得了?还是嫌皇兄瘦了变了样儿不认得了。”和公主扭头扑在黛玉肩上,冲着右边儿的文亲王叫道:“皇兄。”想想刚巧在周惠妃除服之后便是和公主的周日卒,宣亲王笑道:“和儿不认皇兄生日的贺礼便没了。”

和公主回过头来,看了一眼宣亲王,又看看黛玉,黛玉笑道:“和儿乖,他才是和儿长兄呢,皇兄最疼爱和儿了。”提起“长兄”,宣亲王方从才刚见到黛玉的娇气中和缓过来,或是因着酒足饭饱吧,脑子终于能清醒过来。他是长兄,自当事事要为表率的,不仅是弟妹的表率,更是天下的表率。壮实的胸膛,便再度挺起来。

皇太后领着众人过来算是给宣亲王道贺,亦算的是见面,不过坐下陪着吃喝一番,见皇上与黛玉等似乎依旧有话说,便又领着众人去了。昭公主与和公主很是不愿意离开,黛玉好歹哄了半日,和公主又开始撒娇,还是昭公主给劝回去了。

待得众人走后,黛玉又命换了酒菜,又见宣亲王虽则钦差辛苦,气色却好,又无丝毫疲累之色,故而更衣之后,复又重新入座。此时虽则已经日落灯明,地面却还有些热气。六月伏天,自是最热之时,看着四处的冰盆,又见皇上与黛玉几番欲言又止,文亲王道:“回母后,凡事正该趁热打铁,一鼓作气。还是让儿臣说了吧。”

宣亲王疑惑的扭头看着文亲王,文亲王道:“想来皇兄在道上应该已经听闻父皇母后议定明年亲巡一事了。只是此中另有一事却一直不曾定下来,还待与皇兄商议。父皇母后担心皇兄才刚回来,怕皇兄劳累了,故而犹豫。”宣亲王应道:“圣驾亲巡一事是有听说,却不知还有何事要待我回来商议的?还望直言相告。”

黛玉叹道:“还是母后来说吧,免得让亶儿为难。明年父皇亲巡,母后定是要去的,只是你们二人谁留下来监国,父皇母后皆欲听听正儿的意思。”宣亲王闻言很是吃了一惊,如此说来,必定是父皇母后不欲带着他了,否则还有何商议的,跟在父皇母后身边儿,谁都愿意,又不用担心、操心那许多的事,又可以得父皇母后宠爱。

想起才钦差回来,明年又要与父皇母后分开一年半载,宣亲王神情落寞,低头伤感半日,方抬起头看着皇上及黛玉道:“回父皇,回母后,若说监国,自是皇太子最宜。如今既然父皇一直不曾册立皇太子,则儿臣为皇长子,责无旁贷,不敢有它。若是母后顾念儿臣不能留在母后跟前孝顺,便是日后回来再给儿臣放假亦可。”

听着似乎冠冕堂皇的几句话,却带着浓厚的哀伤与无奈,还有一种自嘲,还有,是宣亲王一如既往的担待。他是皇长子,是弟妹的长兄,是祖宗的长孙,许多得事情,他便要与众不同些。他的担待要比别个格外重许多,还有他的容忍与谦让,亦要多许多。他不在乎什么皇位,却希望能留在母后跟前,能继续做个不到十岁的皇儿。

而此时,实质上是为亶皇子监国,为自己的皇弟监国,还得守好,其中的伤痛,若说丝毫都没有,岂可为信?胳膊上的一箭,当时差点儿让他坠马,夜里多次让他辗转垂泪。不仅是因为疼,还有委屈:他好想母后。只是他还得坚持着,因为他是父皇与母后的长子,是众人引以为傲的圣德贤良的皇长子。

皇上伸手拉着宣亲王坐在身边,摸着他头,叹道:“世上许多的事情,皆很难为,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只是正儿可是父皇与母后的骨肉,父皇母后自是心疼的。便是亶儿,亦是个恭顺的好皇弟,正儿亦不用太过担心。若是寻常无事,父皇母后亦不肯苛求正儿。只是如今正儿亦已长大,凡事要想开些,不要将自己压垮了。”

黛玉亦如是劝慰一番,自次日起,果真时常与宣亲王一块儿四处去玩儿。不说将长秋宫翻了个底朝天儿,更将四海池的芙蓉桂花,都赏得凋尽了。陪在黛玉跟前,宣亲王亦着实是个皇儿,一个很是懂事却依旧不足十岁的皇儿。时而还能与和公主一块儿淘气,或是与昭公主一块儿逗黛玉开心。众人皆不提后事,故而皆很是得其乐。

文亲王却有了事情可做了。在东少保夏少傅回来次日,便跟着二人,将三个月来的多少事情皆问了个遍,说了个遍。东少保直打趣儿说他是有了保傅不要娘,文亲王亦不以为意。毕竟父皇母后的见解与保傅还是有些不同的,他要兼收并蓄,才能得出最好的法子。

期间周惠妃出殡除服等,不过依例而已。而今岁恩科,因周惠妃之事不过草草了事,亦不曾听得格外出挑之才。后来卫国公钦差回来交旨,皇上论功行赏,不过东少保夏少傅得额外之赏,其他皆按例裁夺而已。又有和公主生日等,皆按旧例,算不得大事,按下不表。

展眼便是宣亲王的十岁生日,可是件儿大事。天下贺礼不断,四处贡品络绎不绝,又备下无数赏礼,又于太极殿赐宴。却因着即将要分离半年,故而黛玉与宣亲王皆有些淡淡的。因此便是再过热闹,再过体面繁华,主人心里却依旧乐不起来。不过约略应对一番,按例而已。宣亲王为得不让黛玉歉疚,开始还强作欢颜,后来见到底黛玉亦是知道的,故而单独面对时,便从容而已,倒是让黛玉放心不少。

此后又是昭公主五岁,亦是个要紧的生日,只是此时却忙于预备巡狩各事,故而不曾单独好生为其庆贺,亦是随制而已。生日那日,黛玉于宴席之外,又单独带着昭公主在甘露殿,好生亲香到快三更。昭公主看样子都快睡着了,却还犹自不舍得走,黛玉只得哄着她跟白露去了。和公主在一旁早已睡着,此时亦让奶娘抱走。

此时全天下皆在忙着御驾亲巡,别的一概靠后,朝中如此,天下各处更是。眼见入了冬,各处趁着农闲,赶忙开始大势预备起来。虽则亦有几处接旨后悄悄儿的先预备起来,到底亦不安心,不敢当真大动手脚,唯恐被人发觉。待得此时秋收已过,还有四五个月时间,便赶紧儿上下齐动手,修路架桥、整馆饬舍。

虽说皇上有旨,一切从简,户部礼部等又有许多条文规定,可到底怎么个简单法,简到何种程度,还是无法一一列明的。总不至于列出茶碗用何样儿的,房子用哪种砖,宽厚几分,色彩如何,烧几日,而这些皆是有讲究的。再者说得是路要多宽,可土填多厚,中间用什么,外面用什么,那都是不一样的。

各处便照着圣旨规定,心下揣摩着,一会儿还担心,唯恐奢华了受谪贬,太简单了又太过蠢笨不开化,若是委屈了皇上皇后,可不是玩的,一般的亦是大罪。故而虽则一边儿修着,忙着,一边儿依旧提心吊胆,不知会得个什么结果。思来想去,还是有些担心,后来见左近皆大概差不多,亦就渐渐相仿起来,法不责众,最是没错的。

原来法不责众可以这么用。怪道竞相效仿或是相互攀比,竟然亦是取得这个意思。说起来还真是有些儿让人哭笑不得,却亦未必是件好事儿。既然浮夸奢靡等能这么跟风,那整治遵旨,亦是可以这般效仿的。便是此时准备圣驾亲巡,如此一来,倒是果真收拾的既是简便,又还算舒适。又颇省了许多劳力,还得百姓拥戴,想想都觉得不错。

且说天下百姓,十年来,终于听得皇后娘娘要出巡,可以好生瞧瞧或是招待或是表现一番了。当然是因为皇后娘娘,皇上历来都差不多,犯不着额外的欣喜。便是人人盼望着能得窥圣颜,亦不过是因着他是皇上而已,并无额外特别的情分。再则皇上亦非人人能见到的,又时常耗费甚巨,让百姓苦不堪言,便是当今皇上不同,亦不承望他能有多大不同。

皇后娘娘却是众望所归,天下仰盼。自从十年前听闻有菩萨现身,此后一直风调雨顺,年年丰收。虽则偶有各种冰灾干旱,亦不曾危及寻常过活。且年年过年皆有赏赐,又时有赦免,鳏寡孤独、老弱之人,还时常有额外的赏赐。如此圣德,自当酬谢皇后娘娘,便是不能见上一面,若是能为她铺路抬轿,亦是极其开心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