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梦之继续荒唐
1064000000352

第352章

黛玉点点头,应道:“正是。若能在她送殡或是下葬前察定清楚,兴许她还能知道,亦能走的放心些。”当下商议定,早朝皇上亦不去,下旨辍朝,至于命妇陪祭等,自有尚仪太常寺礼部等去安置。黛玉亦吩咐所有皇儿停课五日,暂时皆留在长秋宫内。待得停灵完毕,一同前往吊祭。死者为尊,便是他人位份再高,吊祭几次还是该当的。

待得吩咐完毕,尚食赶紧送来早膳,早些儿吃点,且皇上与黛玉皆起得早,更兼担心一会儿忙碌起来二人饿着了。尚服则上来请众人各自去更衣,国丧中服色亦该换掉的,皇上与黛玉亦不例外。便是当初丹公主丧期,亦是一般的。

若当真说起来,果真是亲疏有别。当初丹公主才一岁半殇逝,黛玉震动天下,为守丧一年,又倾动后宫,各色祭礼排场等皆能比得上皇后皇太后,或者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兼日日痛哭,夜夜嚎啕,李淑妃为守灵,怡亲王长子奉驾,何等样风光。当然生老病死皆是有是否风光一说的,非是为得丧事便不这么说。虽则皇上与黛玉并非要图什么排场,然则二人疼爱,皇太后宠溺,又有各种旨意下达,想不风光排场都难。

如今则不同,纵然周惠妃已经有二子,且贵为妃,一切丧事不过按制而已。说起按制,便要清减多了。宫中丧事或是天下之人,到了妃嫔,便算不得什么了。这不是简单的与皇后是一两个级别得差异,没这么简单。最明显的便是立妃没那么多仪式,更不用告祭宗庙,亦不用非要赐宫赏殿别居,宠幸另当别论。

妃嫔在皇家亦不过是个姬妾而已,说到底是可有可无的,皇后便可以册立晋封她们。而皇后,则是母仪天下,皇上妻室,谨慎尊贵,乃天下半主,后室之主。不说册立皇后诸多仪式,告祭宗庙,统理后宫。便是来日皇上不再宠幸,便是一年半载见不着面,只要她不曾有明显的过错,或是皇上非要想方设法废弃她,则便是年六十亦可稳当的做皇后。

百年之后合葬皇帝、后世祭祀时得配帝的,依旧还是皇后。而妃嫔能得入帝陵都算是赏赐,故而黛玉方下旨陪葬永陵,亦算的是一种荣宠。如此一说,不过是见到周惠妃的丧礼丧仪,相比之下,果真简单,感慨而已。如此自然非与寻常之家相比,寻常之家的王妃诰命自然比不得,至少仪制还在。

亲疏有别,不仅是仪制排场,心情亦是极其不同的。皇上与黛玉不过扼腕叹息,又念及梦境,怅然而已,若说伤心,却并不多。否则亦难得如此冷静、井井有条的安排各事。长秋宫众人见皇上与黛玉不过神色默然,亦是敛容屏息而已,并无多少悲戚之色。

待得几人皆更衣完毕出来用膳,宣亲王文亲王已经将众位皇儿皆带来了。虽则有众多的奶娘嬷嬷侍卫,到底皆是奴仆,比不得宣亲王亲自带着一块儿,故而但凡有宣亲王领着,修亲王顺亲王亦能体面许多。此时奶娘已将和公主抱过来,听候皇上与黛玉的旨意。大概一会儿收拾完毕便是要先过去吊唁一回的。

黛玉见了几个皇儿亦皆更衣换服,点了点头,又见宣亲王文亲王等皆神情肃穆,不由得感慨起来。又转过头来看见修亲王两眼通红,黛玉忽而心中一痛,忍不住滴下泪来。子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便是修亲王慈公主等跟黛玉再亲,都逃不过他们母子之情。且修亲王此时还不满四岁,许多事情才开始学,从此便要没了亲母,心中多少还是会有些儿悲戚的。

伸手拉着修亲王在怀,黛玉哄劝道:“雍儿,凡事还有母后,你不要太难过。日后之事亦是让宣王兄去做,你便随着母后吧。”修亲王靠在黛玉怀里,哽噎道:“回母后,儿臣理会的,只是到底还是心里难受。这几年亦不曾跟母妃十分亲近,从此后却再也没机会了。母后宽容仁爱,儿臣自是不担心,只是还是有些儿想母妃。”

黛玉劝道:“雍儿乖,她生你一场,自是骨肉亲情,伤心难过在所难免,只是要节哀。否则母妃辛苦将你生下来,这会儿还要看着你哀戚伤了身子,母妃岂不要更加难过?你们兄妹几个,皆是母后的皇儿,要学会沉稳大度。生老病死,皆是天命,丧致乎哀而止。此后更要学着安身立命,兄弟和睦亲爱,才是长处之法。”

文亲王过来靠在黛玉肩上,拉着修亲王得手道:“为母者便是如此,为着子女出入生死。母后亦为得王兄如此过,雍儿亦是母后的皇儿,日后我们只当多孝顺母后,做好该做之事,便是最大的孝顺,亦是对母妃最好的哀悼。母妃在时亦时常劝说我们要多听母后的话,否则母后亦会伤心的。若是雍儿哀矜过度,则母后必定亦跟着难过。日后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如此岂不大误?你我原是兄弟,还有泽儿,日后我们亦该多疼爱他些,免得母后操心。”

听得说起商亲王,黛玉等方又想起来,忙让人去看看,又赶紧让众人用早膳,一会儿早膳后一块儿去看过商亲王,便该去给周惠妃吊祭了。雍亲王原本亦是小,众人又劝,他又是在黛玉跟前长大的,与周惠妃不过是些天生的母子情,而无多少后天的亲香劲儿,故而此时亦已经略略好些。众人皆安静的用过早膳,方一块儿收拾了来看商亲王。

到得偏殿,奶娘早已抱着商亲王过来,吕莹等跟着尚宫亦已帮其安置稳妥。此时听得皇上与黛玉一块儿过来看他,奶娘忙将商亲王抱出来,此时却睡得正熟。黛玉轻轻接在手里抱了,见他的小模样儿,长得却有几分周将军的样子,唯有鼻子似乎有点儿像皇上。别得则是因着太小,还看不出来,只是看着还很乖巧。

皇上亦就着黛玉的手看了一会儿,叹道:“泽儿倒是乖顺,看着都有点儿可怜。要不要给他找个母亲,日后亦好有人能多疼顾他些?”黛玉想了一想,摇头道:“此事待日后再议吧,看他模样,便是认了母亲,待得长大了亦很明显,怕是亦亲近不起来。周姐姐既托付给我,暂时先这样吧,便是我时常忙得顾不上,左右他还有奶娘,又留在此处,我照应一下还算便宜。”皇上听得黛玉欲亲自教养他,亦就罢了。

众人看过商亲王,听得尚仪等来回已经收拾停当,皇上便与黛玉等一同过来吊祭。李淑妃等亦皆来了,此时正红着双眼,安排各色事情。见了皇上与黛玉,李淑妃与充仪等忙行礼道:“回皇后娘娘,今日未告而不曾前去定省,望皇后娘娘恕罪。”

黛玉见充仪亦是挺着大肚子,此时亦该是九个月左右了,便是行动都困难,便忙拦着不让行礼。又上前扶起李淑妃,拉着她的手叹道:“事出有因,李姐姐亦不用太过客气。只是与周姐姐姐妹一场,不想她却先我们而去了,倒是有些可惜。你们相处日久些,情分自与别个不同,只是还是莫要哀伤过度,如此方能告慰亡灵。”

李淑妃点头应道:“回皇后娘娘,臣妾谢皇后娘娘恩典。承蒙皇后娘娘不弃,臣妾二人方得服侍皇后娘娘左右,亦得有今日。只是她走得太过突然,臣妾心有不忍,失仪之处,还望皇后娘娘宽宥。”说着便又要给黛玉行礼。

黛玉拉着她道:“她既然已经走了,我们该当做好后面的事情才是。走之前她还来交代过朕许多事情,又让朕代为抚育泽儿,朕自是无可推托。只是日后许多事情便只有李姐姐一人来帮衬朕了,怕是要辛苦些,还望李姐姐多注意保养。如此周姐姐亦能走得放心些。”

李淑妃吃惊的看着黛玉道:“回皇后娘娘,她还跟皇后娘娘辞行了?为何臣妾跟她十几年的姐妹情分,她却不曾去看臣妾一眼?果真是狠心的妹妹……”说着又不禁垂下泪来。后宫之人,难得如她二人这般品行心性为人等皆不相上下,故而能做得姐妹。这些年来,便是相互扶持着,一同进退,一同承当,如今周惠妃先走了,她自然于心不忍。

黛玉上前又劝了几句,李淑妃方略略止了泪。皇上与黛玉上前吊祭一番,留下李淑妃与长秋宫大长秋一块儿在此料理,又让宣亲王留下帮衬,便忙回去了。想起李淑妃的神情,黛玉又颇为叹息一回,后来想起李淑妃却是因着拒绝了皇上,大概亦算得是自保一回吧,亦未尝不是福。如此想着,又忍不住叹息一回。

回到甘露殿,皇上与黛玉又各自去更衣,又让文亲王去偏殿陪着昭公主他们,小心带着各人。昭公主与和公主此时皆乖顺了许多,见父皇母后哀戚严肃,皆不敢随意笑闹。此时见父皇让众人先下去,便跟着奶娘等乖乖儿的下去了。黛玉又叮嘱徐瑕与吕莹灵珠白露等好生带着他们几个,尤其是修亲王与商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