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梦之继续荒唐
1064000000305

第305章

商议之后,当即下旨,徐二姑娘暨怡亲王长女徐珏赐婚大月氏世子毋寡。黛玉闻听立即命人赐封和慧郡主,按郡主发嫁,比和昌郡主。怡亲王与徐丞相备嫁妆外,皇后另赐嫁妆一份,以示荣宠。皇上听了亦无异议,故而圣旨下,都中立即遍知。

早膳后李淑妃来回事,果真将巧姐儿带来了。李淑妃得了黛玉旨意,忙去置办徐珏的嫁妆,又让人将巧姐儿带进来。乍见之下,只见巧姐儿出落得已经是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比凤姐儿不差分毫,更兼有贾琏的三分温**气,少了凤姐儿的一成泼辣之风。看上去更加温柔可亲,顾盼生辉之见,果真是个极难得的窈窕淑女。

黛玉忙招呼她在跟前的脚踏上坐了,拉着她道:“巧儿怎么来了?前日朕看着名册就觉得奇怪,难不成还有两个贾巧姐不成,倒果真是你。到底怎么回事,你且说来听听。”巧姐儿见过黛玉,回道:“启禀皇后娘娘,民女原是在刘姥姥家里过得好好的。前些日子民女舅舅王仁想着民女亦是名门之后,又是皇后娘娘亲眷,很该来应选的。当初芸哥哥亦在,以为民女很是可以入宫来历练几年,将来若是能如皇后娘娘几位侍婢那般得个爵禄回去,亦算是光耀门楣了,还能顺带帮衬家里。姥姥原是不愿意的,怎奈他二人乃民女舅兄,姥姥不好阻拦。便是贾家众人,亦是这个意思,故而便来了。”

说话间,透露出丝丝无奈与坚强。黛玉闻言叹道:“且先不说这个,来之前你过得怎样?朕虽名为你姑姑,却不曾照顾过你丝毫,很是有些儿不应该。”巧姐儿回道:“启禀皇后娘娘,民女如今过得还好。与鸳鸯姐姐及琥珀姐姐如今在刘姥姥那里,一同纺纱织布,料理家务,偶尔亦跟着识字念书,虽清减些,倒也富足。”

看她情形,确是已经习惯那里的日子了,黛玉叹道:“凭着自己的双手,过得富足就好。那你将来可有何打算?”巧姐儿回道:“启禀皇后娘娘,民女亦无甚打算,不过顺着日子过好便罢。皇上与皇后娘娘圣德,留在刘姥姥那里做个寻常百姓,如今亦能安宁和乐。若是果真入宫,或者如徐二姑娘那般外嫁,民女亦当过好日子,不敢有辱祖宗,更不敢辜负皇后娘娘厚爱。”随遇而安,或者叫顺天应命吧,有时虽则无奈些,却也能让人过得更好。

黛玉看着巧姐儿眼中流露的无奈,叹道:“你能如此,亦未必便是坏事,只是你自己最想怎样?你尽管说出来,姑姑自当为你做主。或是有何难言之隐,亦不妨告诉姑姑,姑姑总该为你申明才是。”说着又命人去备一份表礼来,只当是长时间不曾见得了。

巧姐见黛玉如此真心待她,犹豫许久,方将各事略略说出来,倒是将黛玉吓了一跳。原来巧姐儿在刘姥姥那里已经日久,与王家已是形同一家,狗儿亦当她如女儿一般。待得青儿成亲后,板儿亦大了,故而家人便忙着给板儿寻亲。刘姥姥则惦记着巧姐儿如今亦大了,很该给她寻门好亲事。因如今贾家已经赦免,再者巧姐儿出落得一朵花儿一般,故而便是富贵人家亦无不可。十里八乡来求亲的亦多,奈何刘姥姥却存了一段心事。

刘姥姥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告诉狗儿。想着巧姐儿如今还有个舅舅,巧姐儿的婚事很该由着她舅舅与贾家亲长做主的。因王仁尚在狱中,既是王家旧亲,又是巧姐儿至亲,便筹措半日,费了许多银钱,方将其赎出来,一同到得贾家祖茔那里见过贾家诸人。赵氏等见了巧姐儿皆赞叹不已,想着凤姐儿竟留下个这么好的女儿,很是有些艳羡。

贾代儒等见了巧姐儿,想着如今贾家的女儿都有了好归宿,故而很是盼望着巧姐儿亦能飞上高枝儿。又因着贾芳贾菌等事,贾家如今更是不如往昔,在乡下都有些失了体面,探春远嫁,惜春不管,故而更是盼着巧姐儿能有个好婆家,更能照应着贾家。邢夫人与赵氏等亦颇有此意,当下众人便谋划起来。

恰巧诏书下,要选秀女。贾芸虽则随邛都王与和昌郡主入都,然则并非公差,故而冬狝时便留在贾家,此时亦在。几人看着巧姐儿模样,比探春惜春不差分毫,故而很是动了这个心思。想着若是巧姐儿能选上,便是不能赐婚王侯之家,凭着皇后娘娘的亲戚,还有凤姐儿的能干,在宫里做个女官,来日博个爵禄,亦非难事。

如此这般,贾芸又四处打点,将巧姐儿的名字报上去。王仁又请来各色教习,又让巧姐儿停了劳作,在家好生收拾打扮了,更是像朵花儿一般。刘姥姥虽则十分不愿意此等安排,奈何名义上乃是外人,不便多嘴,只得作罢。巧姐儿则规矩得听从舅兄之意,一心收拾计划起来。鸳鸯琥珀二人亦是见惯世面的,此等事情更是驾轻就熟。故而巧姐便顺利的经过各处,直到呈递皇后娘娘圣裁。

黛玉看着巧姐儿一脸的淡淡的忧伤,笑道:“巧姐儿伤心什么?是不能赐婚王侯?还是想留在宫里做个女官?有姑姑在,倒是你多少心意总是能遂愿的。”巧姐儿听得黛玉如此说,跪地请到:“启禀皇后娘娘,民女并无其他心愿。只是刘姥姥有救命之恩,民女却无以为报。其二,民女如今已经过惯了平淡日子。虽则宫中侍奉不过三年五载而已,然则如是能遂愿,民女宁愿在乡下过着自由散淡的日子。只是如今叔舅等俱殷切期盼,民女不知所措。”

黛玉盯着巧姐儿道:“巧儿果真愿意留在乡下过日子?若是朕给你指配王侯之家你都不愿意?”巧姐儿叩谢道:“启禀皇后娘娘,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不过过眼烟云。民女愚钝,幼时亦一般的锦衣玉食过,亦金尊玉贵过,不过尔尔。看遍兴衰成败,难得如今世道清明,还是做个寻常百姓自在些。”

黛玉点头道:“既如此,你在乡下亦已经多年,可有合适的姻缘?朕直接给你指定,好少了别得瓜葛,你看如何?你尽管放心,朕不说便罢。”巧姐儿听得此语,倒是有些羞涩,沉吟了许久,方回道:“启禀皇后娘娘,民女斗胆。板儿与我算是一同长大,人亦敦厚老实,很是个乡下过日子之人。且刘姥姥对我有深恩。民女若能侍奉刘姥姥,则心愿已了。”

黛玉点头笑道:“如此小小心愿,朕自当遂了你的意便是。”巧姐听闻忙磕头谢恩。黛玉见她果真一片真情,心下倒是满意。想想贾家与王仁,很是有些气恼。刘姥姥如此深恩,不图回报,却犹自打着巧姐儿的主意。若非刘姥姥一直照应,巧姐儿如何能有今日平和安宁,性格和缓?更何况王仁还是蒙刘姥姥救出来的。

人时常就是如此,救了人家,或者是稍稍遗惠,便指望着人家日后回报。或者人家日后待你好,便是报恩,是该当得。这种人虽算不上大错,却也算不上好,心中亦难得平静。有道是“有心为善,虽善不赏”,这种善或可称之为下善。又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上善该当如水,利万物,不与争,或者如泼出去的水,不计回收。则施予之时坦荡,而得回报之时必定心中感激。如此方能忘己之施,记人之德,心中怀善,处事公允,故而能得天佑。刘姥姥得百金之余惠而数度救人,孰轻孰重,如此立判。若能得侍奉此人,亦当能得其余泽,来日必定亦是善辈。

黛玉感念于此,当即下旨,将贾巧姐赐婚王板儿,赏赐丰厚。另赐刘姥姥几杖,县官供养,勿令劳作,以劝善敬老为教。巧姐儿千恩万谢的去了,刘姥姥与王狗儿一家更是喜出望外。刘姥姥从此果真不再劳作,与香儿奶奶一道,日日诵经念佛,又四处劝化,一时成为方圆百里之美谈。

后几日见李淑妃送来名册及选定秀女,黛玉与皇太后一同在正殿召见。二三百姑娘,机灵水秀,花枝招展,倒是善心悦目。众人商议之后,除去十几个愿意外嫁的,皆赐嫁妆外,余者另择一百二十人留事宫中,余者遣退。又见贤亲王府与北静王府几位姑娘很是不错,选留作女官。众人皆交由尚宫尚仪调教,择日开始当值,无肖细说。

上回说到都中选秀事了,徐珏与其他十几位愿意外嫁的姑娘,皆托名皇室宗亲义女,赐封郡主,指婚给各藩邦。虽则藩邦亦知其非宗室女,然则邦小国弱,所赐之女又淑美,故而皆喜滋滋的受了,感念皇恩浩荡不迭。贾巧姐则因欲留在乡下,黛玉遂从其意,指婚板儿,赏赐丰厚。刘姥姥亦受上赏,感念皇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