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梦之继续荒唐
1064000000136

第136章

吴李氏道:“那我就放心了。娘娘也要小心一些儿,如今中宫空虚,好容易将中宫修好了,定是皇上或是太后有意思了。你也要到太后跟前多奉承奉承,若果真那林姑娘得皇太后的意,你也奉承她一下也好。”

次日早朝,皇上下旨,前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为官廉正,维护一方;又曾为帝师,教导有功。其祖上曾为列侯,今追尊其为平恩侯,以示褒奖。又下旨林如海德泽绵延,其族人林速贤良有德,赐封承休侯,赏赐银钱,开府,以示劝勉。

圣旨一下,朝堂上如油锅烧热,不仅沸腾,且油星四溅,不留神便能烫着了。且说这林如海,已经去世几年了,忽然提出来封侯。又说是帝师,众人皆知林如海一直在江南,如此一来,便是说出了当日皇上曾隐秘江南一事了。如此说来,皇上与林如海一家,果真是颇有渊源。这个林速,今年才中了探花,此番一举成了列侯,确实弹指间如日中天。

只是这种褒奖除非某人太不得人意,否则便只有受的理,没有驳的份儿。不想圣旨一下,倒是林速自己站出来谢恩拒封,说道:“启奏皇上,向者臣蒙隆恩,得以忝列朝廷,又得圣宠,得入庙堂,臣日夜惶恐,不能稍安。臣才疏学浅,德行鄙薄,不敢受此尊荣,唯恐有辱圣德。臣伏惟祈请,望圣上明鉴。”言罢磕头不受,再三拒之。

皇上倒是心下颇为满意,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胆识,如此轻易到手的爵位,竟能如此轻易的推掉。其他众臣见皇上如此,只得出来附和,说林如海如何有德行,如何博学。还有的启奏林氏世代书香,两出探花,乃世之典范。也有不赞同的,便说林速年轻,就职不过月余,不如让其辞恩,他日再封不迟。

见众人争议不下,到后来便热闹开了,皇上只得让林速先起来。吴天佑出列道:“启奏皇上,臣闻朝廷之上,爵位当酬有功。今林员外年尚未加冠,又无功朝廷,若猝然封之,恐天下不服。而忠顺亲王世代贤良,老忠顺亲王去年因故薨逝,其世子至今不得袭爵。如此,有功之后不得袭位,而无功之人偏加爵禄,臣恐天下失望。望皇上三思。”

张光闻言出列奏道:“启奏皇上,吴尚书所言极是。林御史有旧功,圣上已荣宠有加,且积年日久,又行褒奖,恐后世以为常。如此则恐当世不服,有乱朝政。且林御史与林员外非乃同祖,关系已疏。若是林员外能过继林御史,亦只能袭爵,并非另封。臣昏乱,望皇上三思。”其他还有几个附和吴天佑的。

一时间见似乎都同意了林速的意思,皇上却不置可否,也不收回成命,也不继续说。不过略说几件他事塞责,便下朝了。早膳后张丞相及怡亲王、贤亲王、徐利、林速等都到了御书房。皇上看着林速道:“林爱卿,你今日好大的胆子,拂了朕的面子。”林速跪地磕头道:“微臣之罪。只是家叔交代:‘欲速则不达’。不如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好。”

皇上笑道:“直言无罪。只是如此一来该怎么办?”张丞相笑道:“如此反倒好办了。若是他明日还不动,臣便让他动起来。若是再等,怕是姑娘要吃亏了。”皇上笑道:“老丞相不怕朕吃亏,倒怕她吃亏。”怡亲王笑道:“不光老丞相,臣也怕师妹吃亏。”众人又商议一番,不过大致方略,具体的还得看来日对方如何出牌。

又次日早朝时,礼部侍郎上表奏请早建中宫,张光道:“启奏皇上,如今皇上即位已有十年,一直未曾立后。后者,内之主也,内室空虚,则外不自安。请皇上早建中宫,以塞民望。”张丞相几个都略微动了一下,看来昨日圣旨一下,众人慌了。只是既然要立黛玉为后,就得给林如海个封号,顺理成章,这棋并不乱。

皇上尚未开言,周贤奏道:“启奏皇上,臣愚钝。皇上至今尚未大婚,何以竟先立后?然皇上如今已加冠多年,当早日成婚。婚姻,承继祖先养育后世之大事。皇上不先之,如何劝天下?还请皇上选天下贤良淑德可为天下表者为妻,以母仪天下。如此民得所望,子嗣繁盛,天下之幸。”

张光吴天佑几个都瞪着周贤,礼部尚书不敢轻易左右,故而只是观望。张丞相几个则继续看着,看这戏还怎么往下唱。好个周贤,人家说立后,他偏说皇上未婚。那就是说后宫那些不过都是姬妾了,言外之意,也是德才不够,不能嗣立为后的。

过了半晌,吴天佑等都接不上话,刘御史开言道:“启奏皇上,臣闻平恩侯林如海有女,生就异象,林御史亲自教导,知书达礼,宅心仁厚,美貌端方,可配皇帝主中宫,母仪天下。”这下朝堂更热闹了,皇上也不知刘御史从那冒出来这几句,很是高兴。但与此时的张丞相一样,都装聋。

刘御史位列三公,且极见信用,此时开口,自是分量极重。一般人等皆不敢开口辩驳,吴天佑目瞪口呆。过了片刻,北静郡王水溶开言道:“启奏皇上,臣闻平恩侯林如海之女,仙姿丽质,德俟文母,才智敏捷,良善体下。臣附刘御史议,以为其堪配皇帝,母仪天下。”前几句发自肺腑,后一句说的内心隐隐作痛。

听了水溶之言,更是无人敢驳了,其实都早闻其名,故而多有附和者。吴天佑此时却急了,见状道:“启奏皇上,臣闻此女已有婚约。前配忠顺亲王为妾,适逢贾府抄家,后下落不明,无以知之。又,其在贾府居近十载,贾府无德,何以教之?臣伏启皇帝,此女妇德不著,不可入后宫,更不可以为后,否则何以教化天下?臣万死,望皇上明察。”

听闻此言,朝堂寂然,众人屏息,不知所言。皇上怒极,却不发一言,这便是他想说的,一直等着这句。张光见皇上不说话,以为已挽回局面,便说道:“启奏皇上,后宫吴贵妃贤良淑德,且入宫多年颇有贤名。再者今年花朝节天现祥瑞,吴贵妃后宫之主已明,望皇上顺天意,从民望,早建中宫。”

见众人该说的都说了,皇上也不拿主意,只说散朝,便回去了。底下众人面面相觑,摸不着头脑。那吴天佑则得意许多,到底是赢了。有那几位冷眼旁观的,见此事如此重大,张丞相及怡亲王都不曾开口,此事只怕还有重头在后面。

早朝后皇上回到嘉德殿,见黛玉正懒懒的歪在御榻上,手里拿着本书翻看着。头发不过随意梳理了一下,衣裳也是随意的穿了两件儿,看着就像个小懒猫。心神摇动,使劲努力了半晌,方安静下来,心里暗想,果真不能再等了,否则怕是会出事儿。

黛玉看到哥哥颇有深意的看着她,娇笑道:“哥哥看什么呢?”皇上笑道:“都这会儿了怎么不见你喊饿?”黛玉忙起身看了自鸣钟上都快午时了,方想起今日可是晚了近一个时辰不曾用早膳,可不是该饿了?这么想着的功夫,肚子还真的饿了。黛玉嘟着嘴道:“哥哥不说就不饿,说了就饿了。”皇上听了很是好笑,忙叫传膳。

早膳后黛玉想起贾母的事情,便问道:“哥哥,听说外祖母去世了,可不可以去祭拜一番呢?”看着黛玉几分动容,皇上不忍,只是此时却断不能出去。只得说道:“孝顺不过是个心意,她生前你都那么孝顺过了,心意也就了了。此时又是何必呢,再者大热的天儿,你不定在那里为她念念经,上柱香也就罢了。”

黛玉点头道:“在宝灵宫也上过香,只是她既是我外祖母,该当亲自去吊唁一番才好。既然哥哥如此说,待日后去拜祭也好。哥哥最近总是很忙,可是有事吗?”皇上看着黛玉很是认真的神情,心里很是受用,又见她对自己的事情还是不操一点儿心,不禁笑道:“是有件大事。”黛玉歪着脑袋看着哥哥,不知是何事?

皇上看着黛玉调皮的看着他,笑道:“这事儿有些复杂,头绪也多,过几日再告诉你知道吧。”黛玉听得如此,也不计较。想起在宝灵宫见到妙玉的事情,便道:“哥哥,我想去四海池玩儿。”皇上看着她道:“这么大热的天儿,怎么去?不要晒坏了回来叫头疼。”黛玉笑道:“我明日一早去如何?前几日刚下过雨,我去看看如何从荷叶上取水,那海子里又进不去。若是能取到,我也要一些儿,回来煮茶吃。”

皇上见天热黛玉也只能整日呆在屋里,也是难受,不如让她早些儿出去玩一会儿,于是道:“那明日早早的便起来,哥哥上早朝时来叫你,早膳前得回来,否则天就热了。”黛玉使劲儿点点头笑道:“若是一会儿再下场雨就好了,明日荷叶上也有水。”皇上不知她打的什么主意,只叫刘仁等看好了她便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