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梦之继续荒唐
1064000000126

第126章

黛玉又道:“哥哥,我还是去告诉母后一声儿吧。看母后可愿意。”皇上想着有理,便道:“那你明日告诉母后,若是允了,哥哥立即下旨着人修建。”黛玉很是满意的点点头。话刚说完,便有人来回话,说孙弘已顺利抵达广信府,日前已交接完毕。皇上与黛玉都放了心,又叮嘱几句,只待来日捷报频传。

次日长信宫内,太后正与周贵人等几个说话,黛玉见其他人都不在,便笑道:“母后,宁姐姐她们呢?”太后笑道:“一大早都去四海池接什么露水去了。是否又是你的主意?”黛玉笑道:“不过那日说起来罢了,怎么还当真去了?再者也不用自己去,让那些宫女们去不就得了?”太后笑道:“她们也不过这么闲着,玩玩也好。”

黛玉看了眼其他人,咬着太后耳朵道:“玉儿有事商议呢。”太后笑道:“周贵人,你去看看宁儿怎么还没来?玉儿等着她们过来玩呢。”周贵人忙起身笑着去了,其他诸人便都借故走了。黛玉方笑道:“母后,哥哥想将宁国府赐给宁姐姐,连大观园也赐给姐姐。荣国府留着将来赐给徐氏兄弟。母后看如何?”

皇太后想了想笑道:“你哥哥却是打得好主意。如此既不浪费了那么大的府宅,又不用花费多少银子,却可给宁儿一个那么大的府邸,很划得来。至于徐氏兄弟,你们看着办即可。”黛玉见皇太后同意了,很是高兴,便又撒娇道:“哥哥说了,明日便让人收拾园子,潇湘馆还留给玉儿住,以后我们可以时常去看望宁姐姐。哥哥还说让娴妹妹还有三妹妹她们也可以跟着进去玩儿。”

太后道:“听说那大观园很是搜奇夺巧,不知如今怎样了。”黛玉道:“玉儿很想去看看呢,哥哥不让去,说等收拾好了才让去。”太后道:“该赶紧给宁儿准备嫁妆了,还要开府,要准备许多事情的。不知玉儿将来让你三位妹妹跟着宁儿在那园子里,还是宫里?”黛玉笑道:“不如一会儿问问她们吧。”皇太后笑着点头应了。

母女二人正说着话,就见外头宁公主等都来了,众人行过礼,依次坐下,李充容与周贵人也来了。黛玉看了一眼太后笑道:“恭喜宁姐姐,如今都快有自己的府第了。”宁公主脸色一下变得通红,看着黛玉又不像玩笑,便有些儿扭捏。皇太后笑道:“只是以后不能时常在母后跟前凑趣儿了。”

宁公主拉着太后撒娇道:“回母后,宁儿一直陪着母后好了。”皇太妃笑道:“公主向来都是要开府的,那里有留在太后身边的理儿。别是将来有了婆家便忘了娘家,这会儿哄皇太后开心呢。”众人听得都笑了,几位未嫁的姑娘却都有些儿羞涩。黛玉笑道:“那园子大的很,到时若是宁姐姐不想母后了,我们一块去看宁姐姐去。”

娴公主笑道:“这样最好,也不如宫里规矩多。只是不知府第在哪?”黛玉笑道:“规矩可不会少一丝儿。只是这府第虽说一般,那园子可是最好的,便是贾府当日建的大观园。”一语既出,众人皆惊。宁公主只是吃惊,却不好意思开口。娴公主惊道:“是否就是当日林姐姐住的那个园子?听说比四海池更有一番妙处。那些去过的人回来都是赞不绝口的。”

黛玉点头道:“正是那园子。母后说我们都可以去玩,那园子那样大,有许多房子,我们可以每人住一处,日里可以一块儿玩,夜里便各自回去歇息,也试着做一回邻居如何?”宁公主道:“回母后,那么好的园子,儿臣怕是无福消受。”太后笑道:“你没听到玉儿已经打那园子的主意了?三姑娘云姑娘四姑娘都可以去。正要问你们将来是随着宁儿住园子里还是随着娴儿住宫里呢。”

探春几个听闻也是吃惊不少,原以为家已经没了,不想虽换了姓儿,却依旧可以回去。又想着世事无常,风水轮流,那样美好的园子,如今已是人去楼空。又想着贾家难怪会败,那园子当初果真是比四海池别有一番味道,若是有规制,怕早就违制了。此番听得太后问她们,依旧如此尊宠她们,很是感激。

探春回道:“回皇太后,奴婢原是公主的伴读,按说该随着公主的。只是自小与林姐姐一块儿长大,便是在宫里也使得。”惜春道:“回皇太后,按说园子里规矩少些儿,只是一来林姐姐本就是时常要去园子里逛的,二来我从小得林姐姐照应,一块儿习惯了。”湘云笑道:“如此更好,我们依旧在这里,若是林姐姐去了园子里,我们也可跟着去,岂不有趣儿?”

宁公主本是要请她们一块儿的,偏如今事尚未成,羞得不好开口,此番见几人如此,也就只得作罢。听说要去大观园,黛玉忙又将迎春叫了出来。迎春笑道:“你们都小,出去玩也就罢了,还叫我做什么?”皇太后笑道:“你也跟着去玩几回,不碍的。”

湘云拍着手笑道:“若是能将她们都叫来就好了。”众人于是说起大嫂子李纨,宝玉,宝钗,她们五个,还有当日来做客的四位姐妹,想起旧姐妹来,众人很是沉默了不少。

黛玉道:“不如让人给大嫂子下个帖子,请她也去逛一回?顺便将兰儿也带上。听说她如今与她婶子一块儿住着,兴许李纹李绮也在呢。既然我们也只是去逛逛而已,不如也请她们去逛逛,也当是我们相聚之意,母后看是否可行?”

太后笑道:“你要请便请了,有何不可的?找个妥当人去好生请她吧,以免她不肯。便是那几个仍旧在牢里的,你若是愿意,一并接出来见见也使得。若非圣贤之人,难免会犯错,若是知错了又能改过,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有那些死不悔改的,才要赶尽杀绝。”探春点头道:“二哥哥不过就是候保而已。难道这么长时间还无人去保他?当日他不是颇有些儿交好的吗?为何到了紧要关头就都不见了?”

皇太后叹息道:“哀家也不知道,待会儿找个人去打听打听。兴许他已经出来了,你们兄弟姐妹一场,见见也是应该的。”几人又商议了好一会儿。探春还想去探狱,还想去看看母亲,太后都允了。又想起贾母,太后说那里有人照应,如今尚可,并无大碍,总之不欲众人再去之意。众人虽不甚明白,只是太后懿旨,也只得遵了。

次日探春便收拾了去探狱,毕竟父亲尚在狱中,母弟情况不明。迎春惜春与邢夫人等并无深情,湘云亦不想去看那些人,却独独惦记着宝玉,只是也不便只去探望他一人,故而皆不曾去。探春倒是带了小红一块儿,毕竟小红去过,且一直与贾芸尚有联系,又干练机灵,很是能帮上忙的。黛玉听得探春要去探望贾政,也给了些钱物,聊表心意。

探春按着姑娘行装收拾了,带了小红与一名太监及太后吩咐的两名侍卫,直奔大理寺而来。思及上次探狱是发生之事,以及最近半年来发生的种种,心下叹息不已。那曾经长大的地方,那些亲人下人,真不知几分真来几分假,或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如今方明白,虽说世事洞明皆学问,只是这“世事”,除了真假莫辩外,还有一颗心,以及一个“真”字儿。若是离了这两样,便是再明了,还是会自误。

见的多了,眼界也开阔了,不再仅仅为了自己的些微得失斤斤计较。听说品人度其友,有了林姐姐这种友,再离了那腌臜的氛围,便是愚夫,也能得着三分灵气儿。难怪人总说潇湘馆与别处不同,又说那得道之人身边儿的鸡犬也能升天,原是这个意思。所谓近朱者赤,孟母三迁,都是一个道理。只可惜,许是道理太过简单之故,竟多少人置之不顾。

探春正思量着,车子来到了大理寺。侍卫都打点妥当了,小红便给了侍卫些银钱,让他去周贵人父亲府上请贾芸。这里小红扶着探春进去探望诸人。

见到贾政,如今已是老态龙钟,骨瘦如柴,父女抱头痛苦一场。贾政哭道:“父亲惭愧,昏聩不明,致使上辱祖宗,下羞儿女。羁縻囹圄,苟且偷生,痛悔往昔。只是上有高堂,下有儿孙,不敢避责。吾女侥幸,当以大事为重,勿以私情害公,父亲安好,无须挂念。听闻当今明主,甥女贤达,吾女若能随侍左右,听候差遣,自当救赎一二,亦乃祖宗之幸。如今二子不孝,还望吾女能劝导一二,便是不能光宗耀祖荣华富贵,亦不能有辱门楣低三下四。”

探春哭道:“父亲大人困顿,儿无能为力,儿之不孝。父亲之言,当铭记于心,不敢稍忘。兄弟之事,儿亦当尽力周全,不敢劳父亲惦记。他日若有机缘,儿定当思报父恩。”贾政道:“汝母原非恶毒之人,为世俗所化而。吾女当善言劝诱,略尽孝心,以尽人事。”探春道:“母亲已至祖茔之地,与兄弟同处,必当无恙。儿定全力扶持孝顺,父亲勿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