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梦之继续荒唐
1064000000106

第106章

最后倒是许多人送上了压岁礼,各色东西都有,黛玉也不耐烦看,不过让史良娣及紫鹃等收了而已。后来都觉得有些儿累了,偏皇太后要让她跟着守岁,得等过了三更天方让回去。黛玉只得勉强撑着,如今每日吃得好睡得好,倒是不习惯这么熬夜了。席间众人又是行令,又是相互凑到一块儿说话拉家常的,倒是也热闹非凡。

入更时正厅的各位王爷及太监等都出去放烟花爆竹。一时间地面辉煌、天空灿烂,更是热闹到了极点。黛玉素来害怕,皇太后便搂了她,一面开心的看着。直到三更时分众人方散。有些王爷等皆不回去,不过在太极殿偏殿稍事歇息,等着初一的宴会。

年初一,依旧是太极殿,皇上与太后要大宴群臣,及各位诰命。这一日会比昨日晚宴更加热闹,凡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这一日都可来赴宴,以示皇帝上下同乐之意。是以昨日不过几百人,今日却是几千人,将个太极殿挤得满满当当。皇太后本欲带上黛玉去的,奈何一来黛玉累了,二来实在不耐烦见那些诰命,免得又要打听一番。皇太后也就由着她,毕竟这一日确实累,人来人往的,又不敢错了一丝儿礼数,否则传的可就远了,怕到了最后就不知变成何样儿了。

黛玉歇息好了,方想起探春三姐妹来。忙命人去看望,又送去许多礼物。来人回来奉上几人的节礼,又道几人都很好。皇太后及两位公主仁慈,让她们姐妹四人一块儿乐和几日。是以迎春、探春、湘云、惜春四人倒是一块儿过了个清静的年,没了那些繁文缛节,反倒姐妹四人亲近了许多。

此后几日因在年上,宫中各位主子娘娘等,也都置酒请客。皇太后每每都携了黛玉一块儿,或是在慈萱宫说话,或是一块儿去谁那里吃酒。倒是将个年过得实实在在的,没一点儿闲着。五香斋的点心每日都会送来,除了姑苏过年的常例外,还有各地的各种特色,只要五香斋做得好的,且估摸着姑娘爱吃的,都会送来。是以黛玉虽累些儿,到底是最开心的。

偶尔也问起过孙弘,听说如今孙弘都与药铺的几人在一起。身体已经大好了,空闲时除看看书外,也在药铺或是到五香斋走走,偶尔也搭个手。便是几处铺子的对联等,皆是孙弘写得,最后客人见了都问那对联是谁写的,那么好,又有索要那对联的,弄得林立等哭笑不得。因这些人都是客居京城,故而都如一大家子一般,倒也乐和。

转眼便是元宵节了,因没有外臣及外戚,不过宫里诸人及几位极亲近的如皇上的亲兄弟各位王妃等,故而皇太后在慈萱宫设宴,反倒别有一番意味儿。简简单单的一大家子百十口人,没了那份喧嚣,没了那份客套,甚至许多虚礼皆因皇上及太后高兴而都免了。太后念着迎春姐妹四个,便一快将她们都叫出来,毕竟今日不过是家人团聚,不用守太多的规矩。

因后宫女眷居多,故而今日改了规矩,一应女眷陪同太后在正殿正厅坐着,而除皇上外其他男眷则被安置在隔壁偏厅了。不说那些男人们如何安置的,不过都是守着些儿规矩罢了。倒是这边儿女眷,因元宵节如同过年一样,是家人的团圆节,故而都是很正式的。皇太后依旧与黛玉陪着皇上坐了首席;宁公主及娴公主因都有封号且未嫁,故而坐了次席。接下来是吴贵妃两位皇太妃一席,再下来便是几位王妃王太妃坐了四席,最后是李充容周贵人等一席,虽是内宫主位,却品级较低,故而只能在最后。因皇太后开恩,在最后又添了一席,却是迎春姐妹四人。

众人坐好后,便有太监来请皇上太后点戏,结果二位皆是看着黛玉,黛玉不点,让给太后,皇上笑道:“为何要让给母后,却不让给哥哥?”黛玉道:“今日是家宴,自然该母后先。”皇太后笑道:“还是玉儿孝顺,母后可没白疼你。玉儿想听什么悄悄告诉母后,母后点来便是。”一句话远近听见的都笑了。那没见过三位这么好的,如今多少都明白了:与其猜不透,倒不如小心为妙,若是对太后要十分小心在意,对这林姑娘就得十二分小心,准没错。

这里三人让了一圈儿,到底没点出什么戏来。宁公主道:“回母后,不如干脆别点戏了,大家自在说说话儿做个灯谜什么的,也有趣。”娴公主道:“启禀母后,儿臣能否将几个伴读叫来陪着儿臣一块儿坐?她们在了儿臣才好玩。”太后笑道:“如此亦可,只是宁儿准备怎么玩?”宁公主笑道:“回母后,不如让各人都准备个灯谜,待都准备好了再猜。这会儿各人自己想着去,一边儿说笑话讲故事,便是作诗亦可。母后觉得如何?”

太后笑道:“皇上在这里,你该请皇上才是。”宁公主与皇上是同胞,故而也随意些,听得太后如此说,便笑道:“林妹妹才刚说了,今日是家宴,自然该母后先。”一句话说完得意的看着黛玉直笑。那些个熟悉的都笑了,偏又不敢大笑,皇上很是憋气,皇太后也跟着笑,黛玉早躲在太后怀里笑个不住了。皇上最后没奈何,只得苦笑道:“朕又没开口,你也能说得上。”黛玉肚子都笑疼了,太后只得给她揉肠子。

过了一会儿,太后方笑道:“是母后不对,小心明日皇上跟你算账。”宁公主笑道:“明日听皇兄的便是了。”皇太妃笑道:“大不了明日都躲着些儿罢了。”众人又笑一会,黛玉方舒服些儿,笑道:“哥哥,都是我不好,这厢赔罪了。”皇上终于好过一些,于是笑道:“妹妹拿什么来赔罪?”黛玉道:“我讲个笑话,行不行?”皇上正色道:“不笑可不算。”黛玉拉着长音油腔怪调的说道:“哥哥最孝顺了,怎会不孝?”说完直往太后怀里钻。

若非今日人多,皇上真想将这个淘气包拖出来狠狠教训一番。一句话说完底下都笑翻了。皇太后护着黛玉笑道:“饶了你妹妹,她原说的没错。”说完又叹息道:“玉儿怪可怜的,说实话也得惹人生气。以后母后是该多疼疼你了。”皇上恨的直跺脚,心里算计着待会儿回去再跟妹妹算账。

皇太妃笑道:“玉儿的笑话讲完了,大家也都笑了,下一个该是谁了?”皇太后笑道:“你们随便谁出个主意都好。”皇太妃笑道:“臣妾以为既如此不如击鼓传花的好,该着谁谁说,以免皇上及皇太后在此别人又不好造次。也简便也好玩儿。”皇太后笑道:“如此甚好。”

早有太监递过来一支梅花,皇太后让太监去击鼓,这里便传开了。一时李充容得了花儿,站起来犹豫了一会儿方道:“不如臣妾就说个笑话吧。”众人都说好。李充容方道:“以前有个富户,老子是个机灵能处事的,儿子却几乎是个白痴,连吃饭都要人喂,偏老子还很疼他。那日老子六十大寿,儿子也刚好是四十寿辰。

门外来了个算命的,见是大户人家,又是过寿,便想骗几个钱花。那老子见来了个算命的,也图个喜气,便让算命的给算算。那算命的看了半日方道:‘老寿星将来能活八十岁。’老子听了很高兴,便让给儿子也算算。那算命的也看了半日,笑道:‘也是好福气,能活六十二。’说完便笑眯眯的等着主人给赏钱。不想那儿子一听,忙命人将这算命的打将出去,一面哭道:‘那最后两年可怎么过呀?’”

吴贵妃笑道:“那儿子并不傻呀。”黛玉冲着太后愁眉苦脸道:“那最后两年可怎么过呀?”皇太妃等见了黛玉都大笑起来。一会儿梅花又传起来,这回却落到湘云手里。湘云笑道:“我倒是想起幼时听得一个故事。”黛玉等忙催快说。湘云笑道:“听说这每人的寿数阎王爷那里都是有规定的,有道是人活七十古来稀。

那一日阎王爷闲着没事儿,便呼朋唤友准备吃酒作耍。突然闻到一股呛鼻的味道,忙让小鬼去查看。那小鬼回来道:‘回阎王爷,那是凡间有人过寿,鞭炮太长,那烟太浓,给飘进来了。’阎王爷一听,这鞭炮也忒长了些儿了。一时没了酒意,要亲自出去查探一番。想想便化作一个七十来岁的老人,在一个路口转悠,想着该往那边儿走。

却见迎面走来一人,须发皆白,精气神却极好,肩上还挑着一副担子。阎王爷便迎上去问道:‘敢问老人家这是忙什么呢?这挑的可是寿桃?’那老人拿了一个出来递给阎王爷,边笑道:‘确是寿桃,不知有何指教?’阎王爷道:‘老人家高寿,缘何生日还自己出来送寿桃?’(作者注:旧俗,长寿之人生日的寿桃要满村满街遍城的家家户户送到,越是高寿的送的越远。那做女儿的,便要费许多钱准备。若是女儿多了还罢,若是只有一两个女儿的,便是普通人家,一次没三五两银子也下不来。)那老人笑道:‘我今年才九十六。今儿不是我生日,是我太爷。’阎王爷吓一跳,惊道:‘你太爷,高寿?’那老人笑道:‘花甲二甲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