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让课堂充满幽默
10639000000025

第25章 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充满幽默美

幽默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幽默的美学特征在于通过影射、讽喻、双关语、漫画、动作、表情等风趣的形式,诙谐、委婉、含蓄地批评生活中的不健康因素,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使人们在愉快的欢笑声中得到美的启迪、受到美的陶冶、获得美的享受。

幽默的价值在于美。幽默广泛存在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高雅的艺术之中。真正的幽默,应该是“亦庄亦谐,内庄外谐,寓庄于谐”的。

幽默是一种境界,一种品位,因而是一种美。幽默的内在要素是机智的博学。

幽默是美的,美的才能成为真正的幽默。幽默容不得轻浮圆滑、矫揉造作;幽默讨厌低级趣味、无病呻吟;幽默与哗众取宠、粗俗浅薄格格不入。幽默可以运用于教学,教学需要运用幽默。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要求,政治课教学应紧密联系实际,生动活泼地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其他有关的社会科学常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有着鲜明的思想性、时代性,有着深刻的科学性、真理性,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知识性,有着高度的严肃性、抽象性。教学大纲对怎样完成教学内容也作了明确规定,应“紧密联系实际,生动活泼地向学生传授”。

这里的“联系实际,生动活泼”应理解为是对教学艺术的要求,是教学大纲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原则要求。也就是说,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但可以而且必须运用教学幽默艺术。只有运用教学幽默艺术,才能创造出真理性、时代性、思想性、逻辑性、趣味性、艺术性、审美性相映生辉的高品位、高层次的教学艺术境界。教师把幽默带进课堂,融于教学活动之中,就形成了教学幽默艺术。教学幽默艺术是教师在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宗旨的过程中,运用既具有审美情趣又寓意深刻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所形成的具有艺术性、趣味性和审美性的行为方式。

法国著名的演讲家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这真是一句闪烁着真理光辉的至理名言。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党的大政方针及其他社会科学知识,都具有严肃性、抽象性和深刻性的特点。要完成具有这些特点的教学内容,如果采取从观点到观点、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呆板枯燥的理论灌输,绝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幽默教学艺术,则可以化平淡为新奇,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变深刻为浅显;化单调为丰富,变沉闷为轻松;化呆板为活泼,变陈旧为鲜活,收到事半功倍、出奇制胜的功效。从受教育者角度看,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远不如其形象思维能力。他们讨厌填鸭式的机械灌输,渴望欣赏和倾听生动活泼的具有幽默感的教学。再从教学内容与传授方式的关系看,虽然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是严肃、深刻、抽象的,但并不等于说不可以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幽默艺术去完成。相反,正因为其教学内容的严肃性、深刻性、抽象性,才更需要教学幽默艺术的运用。只有运用幽默教学艺术,才能使思想政治课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幽默教学艺术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具有不同的功能。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和情境的不同恰当地运用。

(一)在导入新课环节的恰当运用

所谓导入新课,就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一个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如新闻导入法、典故导入法、漫画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成语导入法、影视导入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生动活泼,具有艺术性、含蓄性、启发性,给人以幽默的美感,既富有情趣,又意味深长。教学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导入,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和感染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迪其思维,并能为学好新知识或开展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开端,让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进入学习。

教学内容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同。究竟采取哪种方法导入,应依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而定。导入的方法可以不同,而导入的宗旨却必须是相同的,其关键在于能够引人入胜、发人深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幽默艺术导入课堂教学的成功范例不胜枚举。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的教学时,运用了“新闻导入法”:“同学们,现在我向你们报告一则新闻,昨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前年冬季,江西一农民到海南租地种菜椒,经济效益很好,收入达2万多元。去年冬季,这位农民又去种菜椒,却赔了6000多元。收获季节到来时,这位农民一个菜椒都没摘,无可奈何地长叹一声回老家放鹅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前年种菜椒的人少,1斤菜椒卖五六元,而去年种菜椒的人数猛增,价格却猛跌,1斤菜椒3角钱还不好卖。同学们想想,这则新闻中反映了经济学的什么道理?你认为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两个问题……”这种“新闻导入法”由于采用了最新素材,学生感到新奇有趣,从而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收到了良好的导入效果。不论何种导入法,都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引人入胜的启发性、耐人寻味的趣味性和给人以美感享受的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有个好的开端,才能给整堂课注入清新的活力。

英国学者M。鲍门在《幽默教学:一门表演的艺术》中说:“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运用好导入的幽默艺术,才能成为一个“理想的教师”,才能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可见,把握好导入的幽默艺术是很重要的。

(二)在讲授新课环节的恰当运用

生活中的很多素材都可被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运用。比如历史传说、寓言神话、成语典故、名人名言,还有小说漫画、电脑技术、幻灯图片、影视资料等。但教学中究竟运用哪种形式、哪种素材的幽默,要根据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不同,所运用的幽默形式和素材也应不同。比如,一位教师善于运用成语典故、名人名言来阐释教学难点。他用“南桔北枳”“孟母三迁”“二童学弈”来说明“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新事物的光明前途;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明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用“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这样教学,可使学生在得到美感享受的同时,受到深刻的哲理教育。

美国大众心理学家特鲁·赫伯在《幽默的艺术》中说:“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的传递艺术。”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幽默艺术有以下好处:

其一,能使枯燥乏味、令人昏昏的理论学习变成令人愉悦的精神享受,营造出欢乐、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其二,能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思想政治课讲授着“严肃的真理”、演绎着深刻的逻辑、阐释着抽象的哲学,教师如果只用严肃、深刻、抽象的语言,板起脸孔,一本正经地去说教,学生肯定难以理解和接受。如果运用幽默教学艺术进行引导启发,就能使学生按着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加深理解。

其三,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

幽默是才华的表现、智慧的流露、创造的结晶,将幽默艺术运用于教学,能够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

其四,有助于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

幽默是审美情趣、艺术修养、文化素质的外在表现。有幽默感的人往往是性格开朗、情操高尚、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教师应是有幽默感的人。教师把幽默带进课堂,运用幽默教学艺术实施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提高其审美修养和艺术修养,全面提高其素质和能力,使其个性品质得以优化。

其五,有助于创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才能因“亲其师”而“信其道”。有的教师习惯于板起面孔说教,一副卫道士的模样,虽说学生不会畏而惧之,却一定是敬而远之;师生关系虽不至于剑拔弩张,却也是难以和谐融洽。学生不能“亲其师”又怎能“信其道”!虽然他们嘴上不说“不服”,心里却实难真服。因此,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很重要的,而运用幽默教学艺术,是融洽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

(三)在教学结束环节的恰当运用

好的导入环节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讲授环节是成功的另一半,而好的结束环节则是锦上添花,是“更上一层楼”。常言道:编筐织篓,巧在收口;画龙画凤,妙在点睛。恰当运用幽默结束艺术,能起到巧妙“收口”和精彩“点睛”的作用。

例如,一位教师在结束“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教学时,运用了“漫画结束法”:他连续放映了三幅连环漫画。第一幅是日本丰田公司董事长给新雇员鞠躬的情节;第二幅是董事长给新雇员发红包的情节;第三幅是董事长俯首给新雇员们擦皮鞋的情节。学生欣赏了漫画自会产生一些想法,教师因势利导,提出疑问:“我们该怎样认识丰田公司的大老板给工人鞠躬、发红包、擦皮鞋之类的行为?请同学们在茶余饭后散步之时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好不好?”又如,一位教师在“商品及其两个基本属性”的结束环节运用了“留疑结束法”:“同学们,我们已经理解了商品及其基本属性的有关知识。可是,理解知识是一回事,运用知识又是一回事。那么,请同学们在课后思考这样两个问题:①卖出去的商品还是不是商品?②废品是不是商品?”由于这两个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又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能引起学生们讨论的兴趣。当然,运用幽默结束艺术,要力求恰到好处,切不可画蛇添足。

把幽默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必然形成一种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而这种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作为一种美,则有多方面的审美价值和规定性。思想政治课在将幽默引入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思想性和教育性。这是因为,思想政治课要有思想教育功能和品德教育功能。海特说:“幽默有多种功用,最明显的功用,就是它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幽默的真正目的要更为深入,更有价值得多。”海特说的更为深入、更有价值的“真正目的”,我们理解为幽默教学艺术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是“寓教于乐”的“教”,是“寓庄于谐”的“庄”。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幽默,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服务的。这就决定了所运用的幽默要有正确的目的性,要蕴涵真理性、思想性、教育性于其中。教学幽默艺术必须“寓教于乐”“寓庄于谐”,即借助“乐”的素材和“谐”的形式,达到“教”的目的,实现“庄”的宗旨,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幽默艺术,要有启迪性,要体现启发式教学原则。这是因为,思想政治课要具有传授知识、宣传真理、发展智力和能力的智育功能。马里兰大学心理学教授埃丽斯·伊森说:“任何一个笑话都能使我们进行更广阔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它有助于清除我们头脑中的旧世界,给人以新的启迪”;“当人们听到一个有意思的笑话后感觉有趣时,就会下意识地进行广泛联想。它促使人们用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因此可以达到更广阔的内心境界,头脑中想法越多,就越容易在它们之间的联系中找出规律。”采取幽默艺术进行教学,是传道授业的捷径。

幽默会引人发笑,但让人发出笑声绝不是幽默的真正目的,那些只能引人发笑而不具有启迪性的幽默就不是美的幽默,就不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所需要的幽默。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幽默艺术,要有含蓄的审美价值。这是因为,思想政治课具有审美教育功能。含蓄是中国古典美中内涵十分丰富的一个概念。所谓含蓄,就是含而不露,蓄而无穷。意境深远、韵味无尽,内涵丰富、委婉朦胧,是含蓄美的重要特色;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少胜多、以有限表现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创造含蓄美的艺术要求。我国漫画家方成说:“幽默要有所含蓄,使人在笑声中同时引起联想和推新,领悟其中的含义。”运用幽默教学艺术,就要具备含蓄的审美特征,无论是所要表达的内容、所要揭示的真理,还是所要传递的感情,都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想象和再创造的余地。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幽默艺术,还要有艺术美感性。所运用的幽默素材和形式,要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和美学修养,要能给学生美的享受,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幽默是笑的艺术,但能引人发笑的并不都是幽默。也就是说,幽默应是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是真善美的统一。特别是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幽默,必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巧智奇思的智慧之美、情操高尚的品格之美、含蓄高雅的艺术之美。那种荒唐怪异、俗不可耐、愚不可及的东西是不该进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大雅之堂的。

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幽默艺术,必须把握好适度性原则。所谓适度性原则,可从量和质两个角度去把握。从量的角度看,不可太多。教学中运用的幽默只是手段,不是教学目的,只能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服务,恰到好处,点到为止,这是课堂教学运用幽默的最佳境界。从质的方面看,不可滥用。应依据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素材,突出其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在该运用的时候才运用,不该用时决不用,要用得恰如其分;同时,要讲究品位和层次,讲究艺术性和审美性,讲究知识性和启迪性。低级趣味的东西进入课堂,虽也能换得一阵笑声,但笑声过后则是负面效应,教师的尊严、教学的质量都将受到严重损害。所以,运用幽默一定要把握好适度性原则,要慎之又慎。可见,幽默教学艺术对于教师来说是何等重要!幽默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素质,是一种创造,是一种能力,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和提高。

幽默是一种智慧。有智慧,才能有幽默;没有智慧,也不会有幽默。孤陋寡闻的人只会有纯朴和憨厚;浅薄无知的人只能有拙劣与愚笨。智慧不是先天的。天才在于学习,智慧在于积累。教师应有智慧,见多识广且博学多才,这是职业的要求;教师应懂得幽默,应具备幽默这种优秀品质,这也是职业的要求。

幽默是一种修养。幽默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幽默是一种高层次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它与粗俗浅薄、低级趣味格格不入。作为一种修养,幽默必须通过文化的长期修炼和积淀才能养成。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幽默是一种素质。具备一定素质的人才能懂得幽默。思想政治课运用幽默教学艺术,必须具有思想教育性和品德的高尚性,要有一定的知识性和审美性,要能体现教师的品格和情操、智慧和才华、能力和修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素质,一定层次的文化艺术素质,一定水平的专业技术素质,一定品位的专业语言素质,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等等。很显然,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对教师的素质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这种要求。尽管每个人的素质不可能天生都那么好、那么全面,但在后天的实践中可以逐渐培养起来,某些素质方面的缺陷还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只要我们在实践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就可以使自己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高。

幽默是一种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幽默,创造才能产生幽默。教学中运用幽默,与生活幽默、文学艺术幽默有很大不同。教学中运用幽默是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宗旨而对生活幽默、文学艺术幽默巧妙、和谐的运用。这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创造性的运用。教学中运用生活幽默和文学艺术幽默,应根据完成教学内容的需要加以改造,使之富有新意和活力。这是一种创新,是一种升华。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需要,随机应变地不断创造生活和文学艺术中所没有的幽默。教师应是有幽默感的人,教师应有创造幽默的能力和天才。

点评:虽然“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虽然我们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虽然我们不能成为艺术上的幽默大师,但我们完全可以而且应该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成为能够娴熟地运用教学幽默艺术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