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
10635500000424

第424章 土木堡之役(1449年)

在明朝,每个皇帝对大臣都有所猜疑,而对身边的宦官却十分宠幸。因此,宦官的权力就愈来愈大。明宣宗时,连皇帝批阅奏章,也交由宦官代劳了。

明成祖永乐年间,蔚州(今河北蔚县)有一个叫王振的读书人,年轻时参加过几次科举考试,都未及第,只好在县里当了教官。后因犯罪又害怕被充军,又值皇宫要招收一批太监,于是,就自愿进宫当了太监。因为王振识字,所以,太监们都尊称他为王先生。后来,明宣宗又派他教太子朱祁镇读书。朱祁镇贪玩,王振就千方百计逢迎他,让他玩得痛快。

1435年,明宣宗死,刚满九岁的太子朱祁镇即位,他就是明英宗。明英宗以王振为司礼监,帮助他批阅奏章。明英宗年幼贪玩,不理朝政,于是,王振乘机攫取了朝廷军政大权。朝廷大员谁要是冒犯王振,不被撤职,就被充军。一些王公贵戚也都得讨好王振,称他“翁父”。

1449年,北方的蒙古族瓦剌部已经强大起来。瓦剌首领也先派三千名使者到北京进贡马匹,索要赏金。这种“进贡”与“赏赐”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贸易关系。当属国强大,而中原衰弱时,就成为强买强卖的勒索手段。王振发现也先谎报了人数,而且还减少了进贡马匹的数量,就削减了赏金。也先为他的儿子向明朝求婚,也被王振拒绝。也先被激怒,他就以此为借口,率领瓦剌骑兵进攻大同。大同的明将出兵抵抗,被瓦剌军打得溃不成军。

明英宗接到边境告急,不知所措,忙向王振问计。王振考虑大同离他的家乡蔚州不远,而他在蔚州有大批田产,怕家业受到损失,便竭力主张英宗御驾亲征。兵部尚书邝野和侍郎于谦等认为朝廷准备不足,不宜亲征。明英宗没有主见,惟王振是听,于是,不顾大臣劝谏决定亲征。

七月,明英宗命他弟弟王朱祁钰和于谦留守北京,亲自带领王振、邝野等一百余名官员,五十万大军从北京出发,开往大同。

明军前锋刚到大同城边就被瓦剌军打得全军覆没,继之,各路明军也被打得大败。八月十四日,明军溃退到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时,太阳刚落下,有大臣建议赶到不远的怀来城(今河北怀来)再休息,即使瓦剌军来了,也可以坚守。可是王振却想着落在后面装运他家财产的几千辆车子,硬要大军在土木堡停下来。土木堡虽名“堡”,其实并无城堡可守。八月十五日,明军遭到瓦剌军的袭击。明军毫无斗志,丢盔弃甲,狂奔乱逃。瓦剌军紧紧追赶,被杀和被乱兵踩死的明军,不计其数,邝野被乱军杀死,怒不可遏的禁军将领樊忠,用铁锤将王振打死,为国铲除了这个祸国殃民的家伙。最终,明英宗被俘。这就是“土木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