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
10635500000217

第217章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末晋初的七位贤士,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以及阮籍的侄儿阮咸。他们共倡老庄之学,同尚虚无清淡,常聚于一起,开怀畅饮,高谈阔论,悠游于竹林。他们有相似的哲学主张,但在志趣、人品、行为等方面相距甚远,其结局也极为不同。

魏末晋初,正值曹氏与司马氏之争尖锐,至发生高平陵事变,皇权旁落于司马氏之手,遂有司马氏大肆杀戮正始名士。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七贤内部也发生了变化。

嵇康、阮籍、向秀、刘伶一类人卑视礼法,不肯攀附司马氏。嵇康博学多才,但一直隐居不仕,主张“越名教而自然”,并批评儒家六经。司马氏专权后,山涛举荐他去为官。嵇康拒绝,并愤然写下《与山涛绝交书》,公开反对司马氏。262年,被司马昭定了个“言论放荡,非毁典谟”的罪名杀害,年仅四十岁。

后人评价说,嵇康的思想,为七贤之中最为深刻、最有代表性的一家,嵇康的人品也是七贤之中最高的。

阮籍在思想上与嵇康齐名,著述颇丰。生在乱世,如履薄冰,阮籍虽蔑视礼法,旷达不羁,也曾作文讥讽钻营利禄之人。但又没有勇气脱离官场,一生曾官至中郎、散骑常侍,后又改任为东平相、步兵校尉等等。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阮籍遂以酩酊大醉来应对人生,司马昭曾为司马炎求阮籍之女,阮籍故意大醉六十日来拒婚。

最能纵欲无度,玩世不恭的当属刘伶与阮咸。刘伶一味沉醉于酒中,甚至裸体纵酒,有客来家竟不穿衣服,伤风败俗,荒诞至极。阮咸比刘伶更有甚,他一生沉湎于酒,曾以大盆盛酒,甚至与群猪共饮,但若论思想上的深度,他们与嵇康、阮籍差距是很大的。

山涛、王戎、向秀虽口尚虚无,但不反对礼法,他们热衷名利,苟全禄位。山涛官至尚书右仆射,居选职十余年,选用官吏,皆作评论。283年卒,享年七十九岁。王戎生性吝啬,贪财好利。家有好李,恐买者得其良种,竟钻核而后卖。向秀也在胆怯、恐惧中作了很多年的官,曾官至散骑常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