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
10635500000166

第166章 白马寺建成(68年)

西汉末年,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传说明帝夜晚梦到了一位金人,头顶上放出白色的霞光,在殿廷中现身后,又向西飞去。第二天,皇帝就此事询问臣子,有位大臣解释说,皇帝梦见的,一定就是西方的圣人“佛”。明帝对此产生了兴趣。永平七年(64年),汉明帝派遣郎中蔡和博士秦景前往天竺求佛经。永平十年(67年),蔡和秦景与天竺的两位沙门(高级僧人)带着佛像和佛经回到洛阳。汉明帝接见了天竺僧人,并把他们安置在东门外的鸿胪寺。第二年(68年),又命人仿照印度祗园另建住所,园中有塔,殿内有壁画。天竺僧人就在这里翻译佛经,传授佛教礼仪,他们所译的《四十二章经》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汉译佛典。由于驮佛经回来的那匹白马也供养在其中,这处住所就被命名为白马寺。“寺”原本是官署的名称,比如鸿胪寺,就是招待外国人和少数民族的宾馆。建造白马寺的目的就是为了接待天竺客人,因此也称为寺。白马寺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立的第一所寺院。东汉时,绝大部分佛经在洛阳翻译,而白马寺是最重要的译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