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做有智慧的校长
10626800000097

第97章 以另一种姿态,介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教师与学生课间的交往,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在课堂上跟孩子的交往,只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孩子的教养,精神上的发展,道德面貌的形成,所有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在课外时间来进行的、不列入课表的工作。一个教师,只有当他成为孩子们在其中度过其精神生活并建立彼此间道德关系的那些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情况下,才会是一个教育者。早在那几年,生活就向我说明,少先队集体和共青团集体,就是培养公民战士的强大手段。

可现在呢?我们看到的是教师的拖堂多多。教师呢,也知道拖堂是不好的,效果是不佳的,那为什么还要拖堂,做学生不喜欢的事呢?原因嘛,教师是为了抢一点时间,来完成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这个出发点是没错的,教师更是大公无私的,休息了多好?谁不知道轻松点好?但实际上呢,当下课的音乐响起来之后,孩子们会条件反射般没了听课的胃口,更谈不上兴趣和积极性了。从另一方面看,先一节课的教师一拖堂,还无形中挤占了第二节课教师的时间,形成二次疲劳。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拖堂是一定要少而又少的。一个老师拖堂愈少,学生就愈喜欢,学生愈喜欢,教育效率就会更高。那么如何避免拖堂呢?依我看,教师可以像魏书生学习,找一个管时间的学生干部,到了下课音乐响起的时候,他提醒教师按时下课。这样三四次之后,就会强制教师在课堂内精讲而多练。这样就会督促教师有一个课堂时间观念。这样就会促使教师更加精当地备课,设计好各环节。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教师不拖堂,也要靠主客观两方面来督促。主观方面讲,教师要有时间意识。客观方面讲,要有人监督。两个方面双管而下,慢慢就会养成不拖堂的习惯。

我们提倡教师不拖堂,但并不反对教师课间在教室与学生进行交往。聊聊天,说说话,关心孩子们的生活情况,知晓孩子们心中的小秘密,这都是我们提倡教师要做的事。教师有意识地倾听孩子们讲课外的事,说课外的话。大家都没有压力,都是开放的,孩子们乐意与教师交往。而在这种交往中,不知不觉就会增加师生间亲和力,扩大师生间的共识。有了亲和力,有了共同点,有了相同的话语系统,教育就不显得生硬如铁板一块。

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走出拖堂的阴影,而以另一种角色,介入到孩子们的课外生活中去吧。因为,教育需要这种形式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