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做有智慧的校长
10626800000019

第19章 做学生精神享受的点灯人

“我们认为,我们最重要的教育任务就是培养青少年形成一个信念: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进行这种精神创造。

“如何实地完成这项任务呢?依我们看,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复杂、最精细的领域之一。它之所以复杂而精细,是因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具体环境中,每个人都处在种种不同的环境中,有时是相互矛盾的思想影响之下。教育技巧在于,使人在为个人丰富的精神生活而努力去创造时,把这种愿望表现在他的活动、行为、品行之中,表现在与人们的相互关系之中以及生活的冲突之中。这种愿望从何而来呢?它来源于为人们进行创造的快乐感受,而这种感受则产生于那种为崇高思想所鼓舞的劳动。极为重要的是,要让人在青少年时期,每天都能从这个源泉中不断地汲取新的力量。如果存在着这种源泉,那您的学生就不会是一个消极的教育对象,而是一个能为自己培育信念的积极斗士。”

——摘自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第208页

这个要求和认识,教师要时时去引导和培育。让每一次学习、体验和付出都变得有意味并充满幸福。“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设疑阶段,鼓励人人提问题,提出的问题越接近目标,价值就越大,教师给予的赞许和肯定就越多。这是一种精神需求。教师在乎,学生就在乎给你看。倘若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教师置之不理,怎会有精神享受之言?在一次上课时,有一学生问:丑小鸭是鸭吗?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鸭妈妈还认识吗?教师并没有给予正向回应。此处至少伤害到孩子提问题的积极性。处理的方式其实很简单。抛给学生?还是教师来解决?还是让学生课后找到答案来告诉老师?我更倾向于第三种。想必教师如果在意学生的问题,提问的孩子一定会很重视这个问题的。教师的态度是,首先要肯定这个提问题的意识和举措之可贵,这一点是毫不置疑的。要给孩子一种信号:做任何事都是一种享受。读好课文是一种享受,听别人发言是一种享受,考试取得进步更是一种享受。有了这种理念,精神享受自然会在无意中生成。

教师要力争在每一次教育活动中,做学生精神享受的点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