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海洋生物
10626300000007

第7章 没有脊椎同样站得直活得好—海洋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的身体结构都比较简单、原始。可是无脊椎动物的种类非常繁杂,现存的种类至少有100多万种,已经灭绝的种类更是数不胜数。无脊椎动物在世界上已经知道的有30多个门类,主要包括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肠腔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

一般来说,无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就是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呈索状,位于消化管的腹面;而脊椎动物为管状,位于消化管的背面。无脊椎动物的心脏位于消化管的背面;脊椎动物的心脏位于消化管的腹面。无脊椎动物无骨骼或仅有外骨骼,无真正的内骨骼和脊椎骨;脊椎动物有内骨骼和脊椎骨。

1.随波逐流的水母

水母是一种低等的动物,常常漂浮在海面上,随波逐流。大多数的水母是透明的,因为它们的身体中含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水分。

水母的外形有很多不同的样子,有的像一把撑开的雨伞,有的像一枚硬币,有的像一顶帽子等,不论是什么形状的水母,都是非常漂亮的。但是你可千万不要被它们美丽的外表所迷惑,水母长有长长的有毒的触手,如果你用手去触摸它的话,准会被它蛰伤。

水母属于古老的海洋生物,它们喜欢独居,而且很分散,有时也会成群活动。水母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游动,收缩、放松是水母的最基本规则动作。

水母的主要食物是一些活的生物,属于肉食性动物,当猎物一旦接近水母的触手,毒素马上就会放出,使得猎物中毒。

虽然水母触手可以释放出毒素,但是由于水母没有骨骼、外壳、保护甲,所以一般来说水母还是很脆弱的。

水母的上半身是一团没有固定形状、可以任意伸缩的胶状体,它们就是靠着身体的这一部分来不断缩放,还有触手在水中摇摆以达到随波逐流的效果。当伞部下面的肌肉交替着做收缩和伸张运动时,水流就可以从伞部下面的一个口中被吸入或者被吐出,水流的一吸一喷就产生了一种向上或者向前的反作用力,水母正是靠着这种反作用力才能够自如的行动。可以说,水母身体上的伞状结构是它们最重要的运动和生活控制中枢,它们无论进食还是产生动力都要靠它,所以有的大型水母,它们的伞部直径可以达到1米左右呢。

2.海底鸳鸯—鲎(hòu)

鲎被称为“海底鸳鸯”,因为每年的春夏季节是鲎的繁殖季节,如果它们结为夫妻,从此便会形影不离,日复一日,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如果在这个季节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一看会发现竟然是一对,所以被称为“海底鸳鸯”。

鲎的长相既像虾又像蟹,是一类与三叶虫(现在只有化石)一样古老的动物,它是节肢动物中最古老的一种生物。

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唯独只有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鲎有四只眼睛,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说明这对眼睛只用来感知亮度。在鲎的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每只眼睛是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也就是能使物体的图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被人类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为此,这种亿万年默默无闻的古老动物一跃而成为近代仿生学中一颗引人瞩目的“明星”。

也许你还不知道由于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所以它的血液是蓝色的。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另外,鲎的肉、卵都是可以供人类食用的。

3.虾蟹,不只是味道鲜美

说到虾蟹,可能人们只知道它们的肉质鲜美,除此之外对于它们身体的其他部分却很少知道,其实虾蟹的甲壳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是有很大的用处,我们可以从虾、蟹的甲壳中提取许多有用的东西。例如,用虾、蟹的壳可以制成很好的纺织品浆料,这种用“虾皮蟹盖”制成的浆料,颜色鲜明,不易被水洗掉,而且成本低,可以节约大量面粉。此外,还可以从富含几丁质的甲壳中提取用途广泛的几丁胺,几丁胺具有吸附作用,是净化水质的一种沉降吸附剂。几丁胺还可以制成医用手术缝合线,这种缝合线具有不会感染,能够被人体吸收而不用拆线的优点。

不论怎么说,这类动物都与人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些是主要的水产养殖或捕捞对象。其中主要的有虾、龙虾和蟹等,在我国海洋渔业捕获物中产量相当大,特别是虾、毛虾、梭子蟹等,营养丰富,产值很高,地位更为重要。我国的虾蟹种类非常多,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目前已发现的约有1000多种,其中虾类400多种,蟹类600多种。

生活在我国海洋里的蟹的种类也特别多,有美味远扬的梭子蟹,有行走如飞的沙蟹,有能上树的椰子蟹,还有背甲沟纹似关公脸谱的关公蟹等等。但是,蟹中之王却是生活在日本海和白令海的高脚蟹。高脚蟹的身体有30厘米长,一条腿就有1.5米左右,两边的腿伸直了差不多有4米,体重约7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蟹。

4.会变色的海兔

海兔从外表看,体形确实像一只兔子,所以它就获得了“海兔”的名字。海兔是在浅海生活的贝类,喜欢生活在海水清澈、潮流较通畅的海湾,在低潮线附近的海藻间最多。

海兔的头部有两对触角,前边的一对较短,主要起到触觉的作用;后边的一对较长,主要起到嗅觉的作用。在海兔爬行时,后边的一对触角向前及两侧伸展;在休息时,则直向上伸展,和兔子的两只耳朵非常相似。海兔的足很发达,它利用发达的足部在海滩上或在水面下悬浮爬行,有时还可以利用侧足的运动做很短时间的游泳。相对来说,海兔的贝壳不怎么发达,它的贝壳是一个薄而透明、仅具一层角质层而且没有螺旋的贝壳。这个贝壳完全覆盖在外套膜之下,从外表根本看不到。

海兔主要是以各种海藻为食,另外海兔的体色和花纹与栖息环境中的海藻极为相似,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隐蔽起来,使敌人不能发现。特别是海兔对它周围环境的颜色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当它食用某种海藻之后不久,就能很快地改变为这种海藻的颜色。例如:有一种海兔,小的时候以红藻为食,它自身的体色就是玫瑰红色;长大之后,主要以海带为食,体色就变成褐色,以墨角藻为食的体色就会变成棕绿色。

在一些市面上有一种叫海粉的海产品,它不仅是消炎退热的良药,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是我国东南沿海居民所喜爱的大众化食品。你知道海粉是什么东西吗?原来它是一种贝类所产的卵,这种贝类就是海兔。也就是说,这些海粉是由海兔的卵做成的。

5.入水管和排水管齐全的蛏

在沿海的泥滩上,生活着一种双壳类的海洋动物,叫作“螠蛏”。它喜欢生活在有淡水流入的河口附近,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软体动物。

你知道吗,螠蛏的两个水管很发达,它完全靠着这两个水管与滩面上的海水保持联系,螠蛏用入水管吸进食物和新鲜海水,从排水管排出废物和污水。一般来说螠蛏在软泥滩上挖穴生活,潜伏的深度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夏季温暖,潜伏较浅,冬季寒冷,潜伏较深。平时潜伏的深度大约为体长的5~6倍,最深可以达到40厘米,约为体长的10倍。如果我们在海滩上看到相距不远的两个小孔,用长钩触动一下能喷出少许海水来,那么底下一定有螠蛏。这两个小孔就是螠蛏两个水管伸出的地方。螠蛏的大小可以从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推算出来,螠蛏的体长大约是两孔距离的2.5~3倍。

此外螠蛏可以供人类食用,而且它的肉质鲜美价格也很便宜,所以是一种大众化的海产食品。在我国沿海,尤其是浙江和福建两省,都用人工方法养殖它。因为是在软泥滩上生活,所以螠蛏的两个贝壳很薄也很脆。贝壳的形状近似于长方形,表面常生长一层浅绿色的薄皮。

6.海星

海星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们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浅海底沙地或礁石上。但是说到海星,你又对它们了解多少呢?

海星看上去很不像是动物,很多人以为海星是一种装饰用品呢,你别看它的外观动作十分缓慢,其实它是一种贪婪的食肉动物。它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还起着非同凡响的重要作用,这也就是它为何在世界上广泛分布的原因。

海星是生活在大海中的一种棘皮动物,它们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全世界大概有1500种海星,大部分的海星,是通过体外受精繁殖的,不需要交配。雄性海星的每个腕上都有一对睾丸,它们将大量精子排到水中,雌性也同样通过长在腕两侧的卵巢排出成千上万的卵子。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相遇,完成受精,形成新的生命。从受精的卵子中生出幼体,也就是小海星。

另外,海星还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再生。海星的腕、体盘受损或自切后,都能够自然再生。更奇怪的是海星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重新生成一个新的海星。因此,某些种类的海星通过这种超强的再生方式演变出了无性繁殖的能力,它们就更不需要交配了。不过大多数海星通常不会进行无性繁殖。

另外,海星具有高超的“分身术”。身体由5个对称的腕及五腕交汇处—体盘所组成。行动时,以腕代脚,能在危险时割体逃生。一段时间后,缺损的腕会重新长出来。海星身体背面微隆,呈浅黄色或橙红色,腹面较平,有口,颜色艳丽。海星是一种肉食性海洋动物,尤喜食贝类。有趣的是有些渔民因厌恶海星盗食贝类,吃掉鱼饵,捉住海星后常将其切碎扔入海中,他们不知道这样却更加强了其再生繁殖的能力。

海星实在是个奇妙的动物,口长在身体的底面,正好在腕的正中央,肛门却在身体背面。它吃东西的样子非常奇特,胃能从体内翻出,把贝肉裹住,并分泌消化液进行消化,等把消化的贝肉吞下去,胃再缩回体内,这种用胃取食的方式在动物界是绝无仅有的。

海星没有头也没有脑,在它的身体下面有口腔。海星通常有5条手臂(以上已经说到,在这里就不详细表述),每条手臂下面都覆盖着一些小小的充水吸盘叫管足。这些管足非常强而有力,海星就是靠它们来移动身体和捕食的。甲壳类动物是海星最爱的美食。

你相信海星是不会游泳的吗?事实上虽然海星生活在海洋中,但海星确实不会游泳,它依靠腕在岩石、海底或海床上爬行。世界上的海星大约有6000多个品种,大多色泽鲜艳。

7.不容易死的海参

海参喜欢生活在浅海海底,身体呈圆筒形,身体上长满肉刺,形状和黄瓜很像。

虽然海参没有强有力的自卫武器,但是快速游泳的本领足以让它很好地保护自己。它的嘴部围着一圈触手,用来吮吸和收集食物微粒。

当海参遇到危险时,它就从肛门中射出长长的黏稠纤维。纤维有时带毒,类似洗衣机的管子,把侵犯者包裹住。而当海参刚刚被吃掉时,它会迅速排出自己的内脏,经过几个星期的休养生息,这些内脏会再生出一个完整的新的动物体来。若把海参切成两段放回海中,几个月后,每段都能生成一个海参。这种抛出内脏诱惑敌人的自卫方式,在动物界可算是独一无二了。

海参的种类很多,广泛分布在世界的各大海洋之中,仅我国出产的可供食用的就有20多种,其中海参制成的刺参、梅花参都是上品。

8.海中刺客—海胆

海胆,也叫刺锅子、海刺猬,体形是圆球状或半球状,身上长着许多刺,就像一个个带刺的紫色仙人球,所以人们送给它一个“海中刺客”的雅号。除了这个雅号之外,它还有“海底树球”、“龙宫刺猬”等称号。世界上现存的海胆约有850多种,我国沿海约有150多种。常见的如马粪海胆、大连紫海胆、心形海胆、刻肋海胆等。

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海胆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身上的刺,不过海胆的刺有长有短,有尖有钝,种类是不同的,而且刺的结构也不一样。例如在我国海南岛珊瑚礁中盛产一种石笔海胆,形状如盛开的花,俗称烟嘴海胆,因为它的刺很粗壮,可做烟嘴用。有的种类刺会更长,长度可以达到20多厘米。虽然海胆多刺,但是它的胆子非常的小,只要一见敌人,就会逃跑。一般栖息在海藻丰富的潮间带以下的海区礁林间或石缝中,以及较坚硬的泥沙质浅海地带,躲在石缝中、礁石间、泥沙中或珊瑚礁中。大概是因为胆小的缘故,养成了背光和昼伏夜出的习性,靠棘刺防御敌害。

说到海胆的生存时间,海胆算是海洋里一种古老的生物,与海星、海参是近亲。据科学考证,它在地球上已有上亿年的生存史。由于沧海桑田的缘故,在我国的西藏高原,就曾发现过海胆的化石。它们在世界各大海洋中都生活过,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活动最为频繁。由于它们喜欢盐度高的海域,所以靠近江河入海处和盐度低的海水中很少分布,或者根本没有分布。

9.珊瑚虫是动物吗?

珊瑚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身体呈圆筒状,有八个或八个以上的触手,触手中央有口。它们大多数喜欢群居,结合成一个群体,形状像树枝。珊瑚虫的骨骼叫珊瑚,一般产在热带海中。

珊瑚虫身体微小,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用来捕获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它们能够吸收海水中矿物质来建造外壳,以保护身体。

珊瑚虫只有水螅型的个体,呈中空的圆柱形,下端附着在物体的表面上,顶端有口,围以一全圈或多圈触手。触手用以收集食物,可作一定程度的伸展,上有特化的细胞(刺细胞),刺细胞受刺激时翻出刺丝囊,以刺丝麻痹猎物。

珊瑚虫体内有藻类植物和它共同生活,这些藻类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其实藻类植物需要阳光和温暖的环境才能生存,珊瑚堆积的越高,越有利于藻类植物的生存。

你知道珊瑚虫和珊瑚有什么联系吗,其实它们的联系很简单,珊瑚虫体在一代代死去的过程中,它们分泌的外壳却会聚集在一起,慢慢形成千姿百态的珊瑚,进而形成珊瑚礁。

其实由大量珊瑚形成的珊瑚礁和珊瑚岛也没什么不好,能够给鱼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加固海边堤岸,扩大陆地面积。因此,人们应当保护珊瑚。

10.桃花鱼不是鱼

说到桃花鱼,可能大部分的人都以为桃花鱼是鱼类的一种,其实不然,桃花鱼也叫桃花水母,是地球上最低等级生物。桃花水母是一种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腔肠动物,距今已有6.5亿年,出现时间比恐龙早几亿年。它被誉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活化石”,其本身独有的基因对现代基因工程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对来说,桃花水母对生存环境有很高的要求,水质不能有任何污染。在一般情况下它的活体罕见,极难制成标本,被国家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更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桃花水母通体透明,稍微带有些乳白色,触手大约有256条,依据它的长短可分为七级,由伞部的收缩及触手的上下运动而浮沉水中。桃花水母体态可谓是晶莹透明,在水中游动的时候,姿态优美。它的伞体不停地收缩与舒张,将下伞腔内的水压出体外,借此朝相反的方向缓慢游动。当遇到食物时,触手上的刺丝囊即射出刺丝,刺中被捕获物,顷刻将其麻醉,以触手送入口中,吞入胃内。桃花水母多以剑水蚤、小线虫、小环虫、小蝌蚪、小鱼苗等为食。

11.海洋中的致命杀手—僧帽水母

僧帽水母是腔肠动物,分布在太平洋的暖海中。它长得像透明的浮囊,呈蓝青色,浮囊上有发光的膜冠,能自行调整方向,像帆船似的在海面上漂行。

僧帽水母的杀人武器是它的触手。虽然在下面的图中,僧帽水母的触手似乎仅仅长不盈尺,但实际上那些肉眼看不到的细小触手能够达到9米之长,所以很多游泳者在看到僧帽水母的时候已经来不及躲避了!僧帽水母中分泌致命毒素的是触手中微小的刺细胞。虽然单个刺细胞所分泌的毒素微不足道,但是成千上万刺细胞所积累的毒素之烈度不亚于当今世界上任何的毒蛇。

不过正所谓天下一物降一物,棱皮龟却不怕僧帽水母。棱皮龟在大吃水母时,嘴上挂着的一条条触手,两眼被螫得肿了起来,却不以为然。显然,棱皮龟对刺细胞的毒具有一定的免疫力,所以不怕螫。

12.海笔

说起海笔,就不由得想到了我们手中用来写字的笔,不过这两种“笔”的区别可大着呢。首先海笔是有生命的,海笔是一类美丽的无脊椎动物,并且海笔和其他珊瑚类动物是近亲。

海笔不喜欢群居,常常是单独居住在海底的沙地上。海笔的身体呈轴对称,非常像老式的羽毛蘸水笔。很有意思的是在海笔的主干上,对称的两侧长满了羽毛状的羽枝。羽枝上又有许多细小的对称的分支。有些羽枝甚至连接成网状的圆柱体。在放大镜下,人们可以看到,网状的圆柱体实际上是由成千上万的水螅虫一样的触手交织在一起的。海水从水螅状的触手中流过,其中的食物颗粒就会被水螅状的触手捕获,送进消化腔。

海笔虽然和珊瑚是亲戚关系,但是它和珊瑚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说珊瑚如果没有海浪的冲击和天敌的攻击,就可以长得很大。海笔却不一样,它们长到一定大小后就不再生长了,再猛烈的风浪对它的成长都没有一点帮助。

海笔有一个圆柱形的中央茎。茎的上端有很多轻软的羽状物,茎的下端深入海底的泥沙中,起着固定的作用。有一种能够发光的海笔只能生长在沙质的海底上,不能移动。因此,它是很容易捕获的猎物。海笔通常生长在有强大海流的地方,当它受到攻击时,就利用复杂的“光电池”发出很强的光,使敌人头晕眼花,无法辨认方向,接着就被强大的海流冲走了。

13.扇贝

扇贝是我国山东沿海著名的海产珍品之一,特别是位于渤海中的长山列岛所产的扇贝相当驰名。你知道扇贝名字的来历吗?顾名思义,扇贝一名是因为它的贝壳形状很像折扇的扇面而得名。因为它生活在海里,所以人们又称它为“海扇”。扇贝的分布相当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个海域,以热带海的种类最为丰富。中国已发现约45种。

扇贝有两个壳,大小几乎相等,壳面的颜色一般是紫褐色、浅褐色、黄褐色、红褐色、杏黄色、灰白色等。贝壳内面是白色,壳内的肌肉为可食部位。这部分的肌肉色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贝壳肌干了之后即是“干贝”,被列入八珍之一。

14.海羊齿

在海湾水下的礁石上,粘附着一片片羊齿植物那样的“枝叶”。“叶子”分别显现出紫红的、黄的和白的不同的色泽,随着海流轻轻漂动。大多数人会以为这是海洋中的一种植物,其实它是一种棘皮动物,由于它貌似羊齿植物,人们就叫它海羊齿。

也许大家对海羊齿知之甚少,海羊齿一般长有10个腕。腕上长着一些羽状排列的侧枝,叫做“羽枝”。它也有嘴巴,在反口面轮生着一些短而卷曲的细枝,叫做“蔓枝”。海羊齿的腕臂柔软而有力,它可以上下、左右自由摆动,依靠这股力量来游泳。它还会随着水流游动,遇到合适的地方,就轻舒蔓枝攀住岩石或海藻,暂时居住下来。

海羊齿的分布一般是在浅海,喜欢栖息在硬的石底、贝壳底或沙底,少数种生活在软泥底。主要食物是浮游生物,捕食方法主要是靠腕臂中长有的纤毛沟,从里面可以分泌出一种黏液来,将海水中的微小浮游生物捉住,然后将它们送到嘴里。

15.游泳冠军—乌贼

乌贼也叫墨鱼、墨斗鱼,但是大家可千万不要误会,乌贼并不是鱼类,它是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主要食物是甲壳类、小鱼等。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沿岸浅水中,冬季常迁至较深海中来抵抗严寒。

在众多的海洋生物中,乌贼的游泳速度非常快,与一般鱼靠鳍游泳不同,它是靠肚皮上的漏斗管喷水的反作用力飞速前进,它的喷射能力就像火箭发射一样,它可以使乌贼从深海中跃起,跳出水面高达7米到10米。乌贼的身体就像炮弹一样,能够在空中飞行50米左右。乌贼在海水中游泳的速度通常可以达到每秒15米以上,最大时速可以达到150千米。就是被誉为鱼类中游泳速度冠军的旗鱼,时速也只有110千米,所以和乌贼比,旗鱼只好甘拜下风了。

你知道世界上最小的乌贼有多大吗?世界上最小的乌贼是雏乌贼,它的身长不超过1.5厘米,和一颗花生的大小差不多,体重只有0.1克。这种超小型的乌贼生活在日本海浅海的水草里,其模样同一般的乌贼非常相似,只是背上多了一个吸盘,可以吸附在水草上,这样就不会被海水冲走。雏乌贼平时在水草上休息,一旦发现猎物便突然出击,等吃饱后,又回到水草上安静地休息,等待下一个猎物的出现。

世界上最大的乌贼要算大王乌贼了。它们一般生活在大洋深处,白天在深海中休息,晚上游到浅海觅食。在乌贼的王国里,还有一种体形很小的萤乌贼。它是一种会发光的生物,它的腹面有3个发光器,有的眼睛周围还有一个。它发出的光可以照亮30厘米远。当它遇到天敌时,便射出强烈的光,把天敌吓得仓皇而逃。

也许大家对于乌贼只知道是能制造烟雾的“专家”,但是对于乌贼的其他方面却知道得很少。乌贼其实和我们人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这主要表现在乌贼不仅食用味美,药用效佳。难能可贵的是它将食物的美食功能与医药保健功能结合在一起。按我国中医的传统观念,治病有药疗和食疗两种,而食疗即是把食品的美食功能与药用价值结合在一起,它既符合传统的医学观念,又接近现代保健食品的概念。

16.美味又营养的梭子蟹

梭子蟹,有些地方俗称“白蟹”。因为它的头胸甲呈梭子形,故得此名。又因其甲壳的中央有三个突起,所以又称“三疣梭子蟹”。

我国产梭子蟹的地方很多,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是我国梭子蟹的主要产地。

梭子蟹肉质细嫩、洁白,富含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梭子蟹在冬季洄游季节个体最为健壮,一般重250克左右,最大可达500克。雌蟹红膏满盖,口味极佳。梭子蟹可鲜食,或蒸、或煎、或炒,或一切两半炖豆板酱,或用蟹炒年糕、炒咸菜、煮豆腐,是沿海一带居民餐桌上的常菜。也可腌食,就是将新鲜梭子蟹投入盐卤中浸泡,数日后即可食用,俗称“新风抢蟹”。过去,渔民因梭子蟹产量高,常挑选膏满活蟹,将黄剔入碗中,风吹日晒令其凝固,即成“蟹黄饼”,风味特佳,但产量少,一般人很少吃到。

梭子蟹的头胸甲为茶绿色;螯脚背部和步脚呈鲜蓝色并布有白色斑点;步脚和螯脚的指节则为红色。由于梭子蟹的美味现在又很多地方都开始人工养殖梭子蟹。

17.大众化的海鲜品—贻贝

贻贝也叫海红,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渤海沿岸。贻贝的壳一般长6~8厘米,壳长小于壳高的2倍,壳薄。两壳相等,左右对称,壳面紫黑色,具有光泽,生长纹细密而明显,自顶部起呈环形生长。壳内面灰白色,边缘部是蓝色,有珍珠光泽。但足很小而且细软,如果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到它们的足。

贻贝一直以来被誉为是大众化的海鲜品。可以蒸、煮也可剥壳后和其他青菜混炒,味道都很鲜美。由于贻贝产量大,收获后不易保存,历来多煮熟后加工成干品—淡菜。淡菜营养价值很高,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分析,每百克鲜贝肉含蛋白质10.8克,糖2.4克,灰分2.4克,脂肪1.4克,干制贻贝肉蛋白质含量高达59.3%。贻贝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锰、锌、硒、碘等多种微量元素。值得一提的是,贻贝的营养价值高还由于它所含的蛋白质有人体需要的缬氨酸、亮氨酸等8种必需氨基酸,其含量大大高于鸡蛋以及鸡、鸭、鱼、虾和肉类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另据研究,贻贝脂肪中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其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猪、牛、羊肉和牛奶等食品为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较高。

18.章鱼

章鱼也叫八爪鱼,其实它并不是鱼,是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它有个圆球形的身体,它的嘴巴就位于身体前端、8只有吸盘的手臂围在嘴的四周;嘴巴内有一对强有力的角质颚,可将猎物的身体咬碎,即使有像螃蟹那么硬的壳保护也无法幸免。

章鱼的身体下方有一个吸管,连接到一个包含有鳃的外套膜腔。章鱼就靠着将海水吸进外套膜腔后再喷出的方式来呼吸。此外,靠着这种方式还可使它获得一种作用力来使身体往后移动,以便捕捉食物、逃避敌人或是到处旅行。

章鱼和乌贼都有墨囊通向肠内,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用吸管将墨汁喷出来,以蒙蔽敌人,使自己从容逃逸。

你知道吗,章鱼和变色龙一样能随环境的不同而改变自身的体色,比如在受到惊吓、发怒的时候甚至在被打伤的情况下都可以变色。有人怀疑这种变色是章鱼之间传递信息的“语言”。

很多了解章鱼的人,都知道章鱼好斗成性,可是虽然章鱼好斗成性,但是属于欺软怕硬的那种类型,假如碰到比自己厉害的对手,它就施展“丢卒保车”的战术,如果碰到不及自己的对手,它必然把对方打败为止。

章鱼一生只生育一次,一次会产下数百至数千个卵(大型的数量少,越小越多),藏于自己的洞穴之中。在孵化期间(不同品种需要不同的时间,通常是4~6周),雌章鱼寸步不离地守护着洞穴,不吃也不睡。它不仅要驱赶猎食者,还要不停地摆动触手保持洞穴内的水时时得到更新,使未出壳的小宝贝们得到足够的氧气。小章鱼出壳的那天,章鱼母亲也就完成了自己一生的职责,精疲力竭而死去。

19.鱿鱼

关于鱿鱼,大家对这个名字应该很熟悉,但是真正对它们了解多少呢?

鱿鱼虽然习惯上称它们为鱼,其实它并不是鱼,而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鱿鱼体内具有二片鳃作为呼吸器官;身体分为头部、颈部和躯干部。头部两侧具有一对发达的眼和围绕口周围的腕足。目前市场上看到的鱿鱼有两种:一种是躯干部较肥大的鱿鱼,它的名称叫“枪乌贼”;一种是躯干部细长的鱿鱼,它的名称叫“柔鱼”,小的柔鱼俗名叫“小管仔”。

鱿鱼其实是乌贼的一种,体圆锥形,体色很苍白,上面布满淡褐色斑,头很大,前方生有触足10条,喜欢成群游弋于深约20米的海洋中。

另外鱿鱼对于人体也很有益,鱿鱼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铁元素,对骨骼发育和造血十分有益,可预防贫血。鱿鱼除了富含蛋白质及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外,还是含有大量牛磺酸的一种低热量食品。可抑制血中的胆固醇含量,预防成人病,缓解疲劳,恢复视力,改善肝脏功能。其含的多肽和硒等微量元素有抗病毒、抗射线作用。中医认为,鱿鱼有滋阴养胃、补虚润肤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