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轻松得来好睡眠
10625900000007

第7章 睡眠如何促进健康

睡一半比不睡更伤身

最近这几年的春节,我和老伴都没有待在北京过年,而是结伴出去旅游。今年春节,我们一起买了两张卧铺票,准备坐火车先去广州转一圈,然后再去海南观光,感受冬日的温暖。

由于提前几天作好了准备,临近出发的前一天晚上睡得特别沉,目的是为接下来的旅游养精蓄锐。谁知道,这一觉却睡过了头,差点错过了早上5点的火车。

于是,在老伴的催促下,匆忙起床、穿衣、洗漱,然后钻进早已等在门外的出租车里。由于睡得过香,又是在睡梦中被叫醒,脑袋昏昏沉沉的像灌了铅一样。幸亏有老伴在身边,要不然都要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好不容易上了火车,找到了预定的卧铺坐下,想安静地休息一下,结果临铺的婴儿的哭声却特别大,响彻了整个车厢,孩子的妈妈怎么哄都没用。

老伴过去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孩子原本睡得正香,却被来回走动的人们急促的脚步声、广播员的喇叭声、小商贩的叫卖声等各种混杂的声音吵醒了,所以才哭闹不止。要知道,在平常他都是要早上点才起床呢!

如此说来,这个孩子遇到了和我一样的问题,睡到一半就被叫醒了,这种感觉只有我自己最清楚。

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所知,这种睡一半被叫醒的情况比完全不睡更糟。睡一半就被叫醒的人,其睡眠已经进入深睡期,大脑正在进行记忆的吸收、重整,却在“不该醒时醒来”,此时大脑需要更多时间恢复意识。一个人刚睡醒时,睡眼惺忪、反应较慢、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下降,就跟四杯啤酒下肚后的微醉感一样,相当于血液中含有%的酒精浓度。而且人们刚刚醒来的前3分钟,判断力只有正常情况下的一半,且会影响学习或工作表现长达2个小时。这种感觉和我被动起床赶火车的情形一模一样。

幸运的是,我是出来旅游的。对于常常在半夜里被叫醒,有紧急出差任务的人来说,真的是苦不堪言。最常见的就是轮班待命的医师。一些医生坦承,半夜起来的反应的确比白天来得慢,所以总是提醒自己更谨慎地作判断。

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存在,那么会造成免疫系统改变而容易生病,也会导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不平衡,进而自主神经受损,产生心悸、盗汗的症状。由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其原因是:长期睡眠被剥夺的人,体内血糖的耐受度会大大降低,从而造成胰岛素抗阻,进而产生新陈代谢症候群,甚至是高血压、糖尿病等。

因此,我建议旁边这位妈妈要么就给孩子喂点奶,让他继续睡,要么就用玩具或其他东西吸引他的注意力,使其停止哭闹,去通风口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让大脑清醒清醒。

而我自己,虽然混沌的感觉消失了,如果下次还有这种遭遇,那么我就会吃一堑长一智了:被叫醒后不能马上起床,最好多躺5~10分钟,想一些愉快的事情,让大脑慢慢回神,这样大脑的其他功能会随着渐渐苏醒。坐起身体,学会深呼吸,先缓缓吸气,仿佛吸到头顶,再将所有的气都吐出来,停两秒钟再做一次,一定会感觉神采奕奕。然后下床喝点水,让身体知道新的一天要开始了,用冷水洗个脸,让头脑更加清醒一点。也可以来一套简单的伸展操,试着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唤醒身体的其他部位。

这一系列的步骤操作下来,我想即便是在半夜4点突然被叫醒,也不会头脑发晕、神志不清了。

不过,在这里我只是提供一个方法而已,并不推崇大家尝试半夜被叫醒的滋味。除非是迫不得已,否则该睡觉的时候还是一定要睡好觉。

好想睡觉:睡眠先睡心

做梦是睡眠不佳还是睡得好?

每个人都会做梦,但大多数人醒来后不久就忘记了,最多只留下某些感觉。经常听到有人说:“昨晚没有休息好,做了一夜的梦”,“我晚上梦多,简直都没睡着”。于是,这一天学习、工作起来似乎还真感到有点精神不振、精力不足,仿佛做梦真的耽误了休息。

记得有一天,晚饭后我照例去公园锻炼。正当我挥拳甩腿之时,一位50来岁的中年妇女突然叫了我一声“老师”,回头一看,原来是社区居委会的王大姐。我随口问了句:“王大姐,平常你好像不怎么来锻炼吧!今天怎么有空呢?”

“老师,你不知道,最近这段时间,晚上我总是睡不好觉,老做梦。听人说增加运动能提高睡眠质量,我就来试试。”王大姐一脸的愁云。

我就趁势开解她:“做梦就做梦呗,你照样睡你的觉。”

王大姐又说:“可是听人说晚上老做梦的话,就是睡眠质量不高。我估计我这更年期要来了,所以睡觉总闹心。”

我一听,便笑起来,现在的中年妇女身体上稍微有一点小问题就和更年期扯上来了,其实并非如此。于是,我半开玩笑地问:“那昨晚你都做了什么梦啊?”

“什么梦?我都数不清,估摸着有四五个呢,不过一早上起来就记不大清楚具体是什么了。”说这话的时候,王大姐好像在掰着手指头数,她到底做了几个梦。

一听到她这么说,我便明白了几分,于是安慰她:“你这是正常现象,根本就不用太在意。一个晚上做好几个梦,几乎大部分人都有,因为人的睡眠分为深睡眠和浅睡眠。在浅睡眠中,人才会稍微有意识,才会做梦。而处在深睡眠就是你睡得正香的时候。一般来说,深睡眠和浅睡眠是每隔90分钟交替出现的,所以你才会出现一个晚上做好几个梦的经历。”

一听我解释得这么清楚,王大姐立马愁云散开:“这么说,我这是正常现象?”

“是的,很多人想求美梦都求不来。如果你吃得下,睡得香,有美梦,那才是身体棒。”我进一步打消了她的疑虑。

“真的?谢谢你,老师。我就不陪你锻炼了,我那边还约了几个姐妹打麻将,我先走了。”话音刚落,人就已经走出好几米远了。

梦,相信每个人都有。孔子以“吾不复梦见周公矣”之言,隐喻周代礼仪文化的失落。因此,梦,经常被称为“周公之梦”或“梦见周公”。圣人会做梦,凡人一样如此,梦是所有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梦境中的一切也许会令你如痴如醉,也许会令你惊心动魄,细细品咂,真是回味无穷呀!

然而,按照一般人的观念来讲,晚上睡觉接二连三的做梦是大脑不曾休息或休息不好的表现。其实,这种旧观念是不对的。做梦并能回忆梦境并不是睡眠不深的指标,也不能说做了梦就表示不曾睡好。梦是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不管你有没有梦的回忆,或有没有梦感,你每天晚上都必定做四五回梦。

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人类对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千百年笼罩在梦境中的神秘面纱被渐渐撩开。“有梦睡眠有助于大脑健康”,就是最近的研究结论之一,即梦是大脑调节中心平衡机体各种功能的结果,梦是大脑健康发育和维持正常思维的需要。睡眠医学专家认为,人的智慧潜力是很大的,在一般情况下只用了不到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潜藏在无意识之中,做梦便是一种典型的无意识活动。通过做梦重新组合自己的知识,把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合理地结合起来,进行整理、储备,最后存入记忆的仓库之中,使知识成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这也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句话的最好证明。

由此看来,做梦本身对人体并无损伤,除非你夜夜惊梦、不得安眠,果真如此的话,则应找医生看看。而一个美好的梦也许会是你的期待,也许会是你许久思考后期待的答案。

想睡踏实就别把明天的事情放在大脑中

如何才能睡一个好觉,宋代的《蔡季通睡诀》早就告诉人们“先睡心,后睡眼”,也就是说,睡觉时要先让身心安适,切勿想入非非。正所谓“无忧才是入睡方”,应注意心胸宽广,待人处事宽宏豁达、把握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心里无所牵挂,自然安然入睡。

然而,生活这本书实在是太复杂了,里面总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等着你来处理,不得不准备的考试、无聊极致而又不能缺席的会议、明天早上要交的提案……诸如此类的问题总会占据着大脑,即便是躺在床上,闭上眼睛,思绪还在不停地飞舞。

但事实上,你想得越多,思绪就越乱,思绪越乱,就越找不到答案,因此会变得十分焦虑,在床上滚来滚去,甚至踢床蹬被,借此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可这些都无济于事,只会越来越睡不着。失眠一天两天,你的身体或许可以承受,但当这种情况变成了习惯,就会严重减少你的有效睡眠时间。同时,你的健康必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曾经,我收到过一封就读于某名牌大学的某男生的求助信。信上说,不知道什么原因,交往两年多的女朋友突然提出和他分手,态度非常坚决,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失恋令他痛苦不已,为了找到原因,他天天冥思苦想,每天回到寝室就一个人闷着被子想,睡梦中在想,半夜两点大家都已睡着的时候还在想……后来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变得入睡困难,在半夜两点以前怎么都睡不着觉。从此,睡觉前的这段时间成了他最难熬的考验。另一方面,自己又即将毕业,找工作的压力特别大,不知道该怎么办。

尽管我当时给他了一些睡眠建议,但他再也没有来过信,我也不知道他是否已摆脱了困扰。为此,我始终耿耿于怀。很多年过去了,这封信一直珍藏在我的记事本中。每当我心中乱如麻团而难以入眠时,我都会拿出来翻翻,激励自己,告诫自己,不要把明天要做的事情带到床上去。因为我从帮助他人摆脱失眠烦恼的工作中,深刻体会到:工作重要,家庭重要,但保证自己健康的睡眠也很重要。

因此,睡眠之前必须保持大脑安静、情绪平和,切忌忧虑、恼怒。若你需要思考当日所做的事情或次日应做的事情,那你应该在上床前处理完毕。如果你入睡前总是担心明天的工作,又控制不住自己去想这些,就应该在睡觉前腾出一些时间,把关心的问题写下来,把你采取行动的计划写出来,归纳成为简明扼要的几点。之后,放下一切安心睡觉。如果在睡觉的时候,这些麻烦又找你来了,那你就可以告诉自己,“我已经把这些问题想过了,都解决好了”,如此给自己一些良性的心理暗示,慢慢就可以安心的入眠了。

像这位男生,我的建议是如果自己一个人想不明白,可以问问对方原因。能挽回的话就尽量挽回,不能挽回的话,就拉倒吧!这只能说明你们没有缘分,有缘无分的爱情是开不了花的。

当然,要在临睡前停止大脑的思考,对一些人来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比如我曾经是个急性子的人,心里藏不住事,什么事情都要在睡觉前解决,可是有些事情不是当天就能解决掉的,这时怎么办呢?

于是,我自创了一套安慰自己的方法,那就是允许把事情多放一天,等到明天来解决,这样今天就可以睡觉了。而如果明天我确实努力了,但事情如果没有完成的话,我就可以这么安慰自己:至少我已经尽力了,今天我也可以安心睡觉了。

另外,在睡觉之前还可以试着给自己的身体发出种种睡眠信号:比如放松心情,欣赏着自己喜欢的音乐,做一套简易的体操等。每天都在入睡前做固定的事情,久而久之就能使人条件反射似地迅速进入睡眠状态。

害怕黑夜不能入睡,你也许需要修复童年的创伤

有段时间,我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取消了出去锻炼的计划,改成了坐到电视机前看电视,那部电视剧的名字我记不起来,但里面的内容却记忆深刻。

这部电视剧详细地展示了两位男女主角的内心世界,而那种痛苦的内心挣扎竟然来自于童年时期受到过的心灵创伤。里面的女主角我很喜欢,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外科大夫,才貌双全,是科室里的业务骨干,院领导重点培养的对象。但从小学开始,一直有个噩梦缠绕着她,最后她甚至因为这个噩梦而辞职。更奇怪的是,几乎每天晚上她都做同一个梦,梦见自己在一堆废墟中行走,走到一张破旧的楼梯边,上面一条巨大的蛇向她扑来。她害怕极了,拼命后退,却看见姐姐那带着阴险诡异表情的脸,接着,她掉进了深渊……然后,噩梦醒来。

为了解开这个梦境,她回到童年住过的农场。回想起有一天,她跟随姐姐和小伙伴一起捉迷藏,眼睛被蒙住,结果脚被玻璃刺破。姐姐随便给她用布包扎了一下,就叫她自己走回家。她哭着说:“姐姐,我疼,走不动。”但姐姐却不管,依旧表情很凶地叫她回家,然后就带着小伙伴自顾自地玩去了。她一个人在废墟中边哭边走,走到破旧的楼梯旁边,一个可怕的男人将她骗到房子里,摧残了她幼小的身体和心灵。

所以,成年后,她的梦中老是出现蛇纠缠她的情境。而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梦中的蛇与“性”有关,代表了她童年时所遭受的性创伤。幸运的是,当她知道噩梦与自己的童年创伤有关后,便尽力去调整自己,借助心理学书籍和朋友的开解,她能够正视自己的恐惧情结,慢慢地走出了童年时期的心理阴影,恢复了心理健康。

这个故事让我思考了很多,因为电视剧中所讲述的场景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不久之后,我便接到了一封类似的求助信。信的内容大致如下:

老师:

请原谅我用这种方式寻求帮助。虽然我是一个20岁孩子的母亲,可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大岁数了,胆子还是那么小,一个人睡觉总也睡不着,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开着灯,才能迷迷糊糊地睡到天亮。

不过,这个问题不是第一次了。很小的时候我就很怕一个人在家,一个人睡觉,好累啊!为此,我的身体很疲惫,眼睛累得不行,刚迷糊了一会儿突然又觉得哪里不对了,就会马上睁开眼睛,很没有安全感。明知道什么奇怪的事情都不会发生,但就是不敢睡,简直无法控制自己。

老师,不知道你是否理解我这种情况,但请你无论如何一定要给我回信。我期待着你的回音。

一个孤独徘徊在黑夜的人

我当然能理解这位母亲的处境,像这种总是惧怕黑夜、做噩梦等情况,都是因在童年经历过类似的心理创伤事件造成的,比如鬼故事、被人抛弃在黑房子里等等。

其实,我们很多人在童年或者过去都有过创伤的经历,只不过内容不同罢了,有的是由于父母离异缺乏家庭的温暖,有的是因家境贫困而自卑,有的是父母教育方法不妥而承受巨大的痛苦,有的是感情受到伤害等。但是,这里有一个受伤后及时处理、发泄出来的问题。如果受伤后能够从身边的朋友那里得到安慰和理解的话,伤心不久就会过去。而如果自己一直闷在心里或者由于年龄太小,不懂得怎么解释缘由,那么就会留下一辈子的遗憾,成年后便会成为困扰自己的问题。

现在,很多知性父母和育儿专家都提倡在孩子开始探索周围环境的时候,不要用恐怖的东西诸如“老虎”、“黑”来吓唬,而要让孩子拥有一个阳光的心态。这一做法和我所讲的问题刚好不谋而合。

像这位女性患者,我建议她在家人或者可以信任人的帮助下,正视“怕黑”这件事,敢于剖析自己,积极寻求帮助,解开心结。如果没有引发其他的心理症状,那么可以通过催眠来打开心结,解决问题。

遇到突发事件时学会自我调整

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过得平坦,可当他自己真的平坦地走到尽头时,却又总是遗憾自己的一生过得太平庸,上帝几乎从来都没有考验他,体现他的价值。可是当真的有事情来考验他的时候,却又总是抱怨为什么上帝要这么对待他,考验他?

如果我是上帝的话,也会觉得无能为力,只会说一句话:“做上帝也好难啊!”

当然,平坦地过一生这种几率几乎不可能发生,所以上帝总会时不时地考验你。当突如其来的考验来临时,你会怎么对待呢?

在我的印象中,李女士是一位知书达理、有涵养的女性,而且她还是一位律师,有着令很多人羡慕的职业。她每个月都会定期地去美容院做保养,所以40多岁的人看起来像30多岁似的。

然而,2002年,她的家人卷入一场劳资纠纷,她多次出入各个部门,取证找材料,官司一打就是六年。六年来,李女士被官司折磨得筋疲力尽,每天晚上入睡前都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着官司的事情,一直到后半夜才睡觉。而只要外面有一点点声音,她会就睡不着。刚开始,她以为自己可能是因为想得太多而睡不着觉,可是后来即使她不去想,也依旧睡不着。她经常会心情烦躁,脾气很差,精神状态也特别不好。于是,她通过查找这方面的书籍才得知自己是患了抑郁症。在病情严重的时候,她甚至想过轻生。

后来,经朋友介绍,她来到了我的诊室。见到她的第一面,我简直无法将她本人和思维缜密、滴水不漏的律师职业挂上钩,她看起来就是一个战斗力极强的狂躁症病人。她一方面执著于自己的专业,一方面又深陷入家人的困境中而无能为力。很明显,这种矛盾深深地折磨着她,摧残着她。

其实,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上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该如何来应对呢?是就此认命,还是从困境中崛起?很多人在遭到挫折的情况下,会更努力地发奋工作,以取得更大的成绩来弥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和缺陷;也有不少人在遭遇突如其来的变化时,会聪明地逐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选择一些文娱活动,或参加社会团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也可以多与亲朋好友交谈,倾诉一下心中的烦恼,以寻求朋友的安慰和忠告,从而缓解精神压力。

还有一些比较乐观的人,当处于尴尬、难堪的困境时,他们会用幽默来化险为夷。开开玩笑,说说俏皮话或者讲些幽默小故事,这些自我解嘲的方式,确实可以大大地缓解我们的烦恼与紧张的情绪。英国著名化学家法拉第,年轻时身体不好,加上繁忙的研究工作,经常令他头痛,甚至失眠,他也因此一直处于忧郁的状态。他向一位名医求治,名医没给他任何药物,只留下了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

法拉第悟出了其中的奥妙,因而常常会去看马戏、幽默喜剧,令他乐而忘忧,久而久之,其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而一部分理智型的人在遭到重大事件刺激后,首先会冷静、理智地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尽量地克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从而妥善地处理续后工作,将损失和不良影响降到最低。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你把自己都拖累了,那么你还有什么资本去斗争呢?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李女士并没有悟出这个道理,她始终都是将苦闷自己一个人扛着,最终拖垮了自己的身体,让自己过了六年的非正常生活。但是庆幸地是,李女士最终也认识到了失眠所产生的抑郁症对自己带来的严重后果。针对她的情况,我给她采取了一个综合性的治疗。一方面给她进行拔罐这种传统治疗法并配合一些去肝火的中药,另一方面,又给她进行心理治疗,打开她的心结。可喜的是,六年后,李女士的劳资纠纷案最终胜诉了,她的一块心病终于解决了,精神状态也好了许多。再加上她定期地接受辅助治疗,李女士又逐渐回到了原来那种小资生活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