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童年的秘密(精典教育)
10620200000021

第21章 儿童对秩序感的热爱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儿童和成年人对于秩序的感兴趣程度是不同的,秩序能带给成年人一种外在的愉悦。

对于儿童来说就不是只有外在那么简单了。秩序对于儿童来说就好像是动物的大地、鱼儿的水一样重要。秩序是儿童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儿童出生之后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就会去适应他所生活的这个环境,找到支配环境的原则。由于环境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必须有一个正确和坚定的原则来给予他指引。

秩序也是儿童快乐的源泉之一。从年龄很小的孩子的游戏当中我们就能看出来。这些游戏在我们看来非常单调无聊,而儿童为什么玩得那么开心呢?其实游戏通过让儿童在放置物品的地方找到物品,给儿童带来了乐趣。

在做深入的探讨前,我们了解一下日内瓦的皮亚杰教授在自己儿子身上所做的一个实验。他在房间里放了几把有坐垫的椅子,当着儿子的面把一个东西藏在了第一把椅子的坐垫下,然后让儿子出去。

等儿子走后,他又把东西拿出来放在另一把椅子的坐垫下面。教授希望的是儿子在第一把椅子的坐垫下面找不到东西时会到另外的椅子下面去找。

但是儿子回到房间的时候,到了第一把椅子的面前把垫子掀了起来,发现东西没在那里后,只是用不完整的语言说:“不见了。”之后并没有试着去别的椅子下面寻找被藏起来的东西。

之后,教授再一次做了这个实验。让儿子看见他把一样东西从垫子下拿了出来,并且放到另一个垫子下面。可是儿子进屋后还是掀开了第一把椅子的垫子,看见没有,又和上次一样说:“不见了。”

皮亚杰教授有点失望,他觉得自己的儿子有点傻。他把第二把椅子上的坐垫掀开,大声对着儿子说:“你刚才不是看见我把东西放在下面了吗?”

结果他的儿子天真地说:“我看见了。”说完后他走到第一把椅子面前说:“不过我觉得它应该在这儿。”

东西被儿童找到的时候,并不是他最快乐的时候。也就是说,真正吸引儿童的不是找到东西。儿童对秩序有敏感性,所以在物品应有的地方找到它才会让儿童真正地快乐起来。

儿子认为不理解这个游戏的是皮亚杰教授。儿子认为,不把东西放在它应该在的位置,游戏就没有意思了。

捉迷藏这种游戏是儿童愿意玩的,基本上每个儿童都玩过。以前我亲眼看见过一群两三岁的孩子玩捉迷藏,不过他们玩的捉迷藏却让我非常吃惊。

我能真切地感觉到他们的快乐和对这种游戏的热爱,那欢快的笑声,喜悦的眼神,一举一动都在表达着儿童心中的愉悦。但是他们玩的方法却令人觉得奇怪。

首先是一群孩子在屋子里,看着一个孩子爬到桌子下面,在桌子上,盖着一张桌布,把孩子完整地藏在下面。

孩子们看见小伙伴藏好之后就出去了。不一会儿,他们重新回到屋子里,直接走到桌前,掀起桌布。

当看见桌子下面的小伙伴时,这一群孩子就会又跳又蹦,还会哈哈大笑,争着自己要藏,一遍遍地重复着同样的游戏。

后来,我又目睹了几个年龄稍大点的孩子和一个幼儿玩捉迷藏游戏。那个幼儿躲在一件家具后面,几个大一点的孩子虽然看见了,却假装没有看到他。

他们故意不去看那件家具的背面,而是找遍了房间的其他地方。这些大孩子认为,这样就能使幼儿快乐起来。

这时,幼儿大叫了起来:“我在这儿啊,你们没看见吗?”此时,幼儿似乎认为这些大孩子很愚蠢,而自己很聪明。

还有一次,我站在旁边看着一群孩子玩捉迷藏。其中一个孩子藏在了门后面,其他的孩子就又笑又喊地跑到了门那里,当看见门后面的小伙伴时,这群孩子高兴得又蹦又跳。

我在一旁看着的时候,一个孩子跑到我面前说:“你要不要一起玩呢?你为什么不藏起来呢?”

其实这种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很幼稚无聊的游戏却是儿童最喜欢的。儿童喜欢做游戏是因为游戏能够带给他们快乐。我们就必须注意,在儿童对秩序敏感的时期内,在适当的位置找到适当的物品,能让儿童获得快乐。

按照儿童的思维去解释捉迷藏,“藏”就是在一个隐秘的地方放上一个物品或者找到一个物品。

这些例子都表明,儿童在某一时期对秩序具有敏感性是与生俱来的。这种感觉是内在的情绪和对外界的感知。表明儿童不仅仅能够认识周围物品的样子和客观的状态,更能够认识周围物品和环境的位置关系。

用这样的敏感性去看周围的环境时,环境中的东西就不会割裂开,就能自然地成为一个整体。

其实环境中的每一个部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一个人真的适应了环境,他就会根据自己大脑的指令活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假如说一个人的脑袋有各种各样的图像,不过这些图像凌乱不堪,这样的话必然会给人带来很多不便。

这就像一个人摆放家具,不懂得家具之间有什么秩序,他的生活也会是一团糟,这些都会让他非常苦恼。

童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期间儿童会学到很多的东西,包括在未来的生活中自己该如何做才能更好。

人们适应环境是有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的,没有人会一下子就适应了。儿童在敏感期的时候,大自然会给予儿童很多的礼物去帮助儿童适应环境。其中第一个礼物就是对秩序的敏感性。

这种对秩序的敏感性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着生活的方向,以便儿童能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就如同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之前先发给学生教学课本,从而让他们先有了知识的概念和学习知识的方向。

儿童和成年人一样会说话,这样的能力是大自然赋予的。人的智力不是在不知不觉的时候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培养中慢慢积累的。这种智力的积累在儿童的敏感期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