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婚前协议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10620100000014

第14章 摆脱“享乐适应症”

女人是个天生的购物狂,没错,她们热衷于进进出出各大商场,花了钱受了累还乐此不疲,这一点上高收入的年轻女性表现的尤为突出。她们拿着高薪,但是每个月的收入全部用来了消费和享乐,银行账户一到月底基本处于“零状态”,却仍没有一点忧患意识。

她们可能会说:“购物能带来一种快乐,我喜欢。”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当信用卡催着你还钱的时候,你还有心情逛吗?购物还能带给你快乐吗?还是说你患上了“享乐适应症”?

“享乐适应症”说的是一种心理循环,比如说,你相中了一件衣服,试穿了,仿佛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然后你认定了非它不可了,于是付账。然而,回家后,你发现,信用卡又透支了!在你愁着怎么还款的时候,甚至你会觉得原来这件衣服并没那么好看了。可是几周或者几个月后,这件事你就忘得干干净净,又开始新的物质追求了。这种现象被学者称为“快乐水车”或者“享乐适应症”。

所以,想要快乐别到购物中心去找,那里是找不到的。女人要学理财,一定要克服“享乐适应症”。

“月光族”或者“鲜花族”(先花族)表面上生活多姿多彩,光鲜亮丽,但实际上却存在着巨大隐患。因为她们的收入全都用来消费了,所以资金链是断开的。一旦有意外出现,就会弄个措手不及。

安娜跟王敏是同事,一次两人一起去北京出差。安娜是一位个性活泼开朗的女孩,喜欢时尚、追随潮流。和安娜在一起,王敏都觉得这次出差有了不少趣味,不像以往那样枯燥乏味。在办完公事后,两人相约一起去王府井逛街,安娜的出手阔绰着实让王敏见识了一番。

平时王敏的消费是比较节俭的,衣服虽然也是中高档,但一般不会超过500元一件,而护肤品也专门挑二线产品,经济实惠,质量也相对不错。可是,这次见安娜的购物行为,王敏不由得自愧不如起来。两个人同样的工资,可是安娜买东西时好像不花钱一样,一千多块钱的鞋子眼都不眨一下就买下来了,还有各种名牌包包、衣服。想着安娜还只是刚来到公司的毕业大学生,害怕自己被人瞧不起,王敏也跟着买了个名牌包包。

可是买完之后,王敏就后悔了。她跟安娜不一样,安娜还是单身贵族,没有任何负担,而王敏已经结了婚,并且每个月还要跟丈夫一起还房贷,而今天买的这个名牌包包就足以花掉她一个月的工资。想着下个月的房贷,她就头疼不已。

回到公司后,听到公司内的女同事纷纷夸赞自己的包包时,王敏又忽然觉得这包包买的还是值得。

虽然说,偶尔一次奢侈不算什么,可是像王敏这样,明知道自己每个月都有房贷要还,还是为了享受别人的“面子”而大方了一回,而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享乐适应症”最难难在观念的改变。因为持该观念的人认为赚来的钱就是用来花的,存钱?没概念。

艾小姐毕业于北京一所著名高校,毕业后在一家外企上班,月薪5000元,除去每个月的房租、生活费,剩下的钱几乎都花在了买衣服和鞋子上,有时候还偶尔跟朋友去三里屯泡泡吧,上下班愁着挤地铁公交一般都打的,有时候懒得自己做饭,就在外面吃。一个月下来5000元不够花,就跟好朋友借钱用,工作三年的她基本没有什么积蓄。26岁的她并没觉得自己这样做有什么不好,想着又不用自己买房结婚,到时候找个经济条件好的男人结婚,最好还能有套房子,就什么都有了。现在年轻,为什么不潇潇洒洒的呢?

话说如此,可是艾小姐真的就不需要存有一定的资金了么?嫁给一个“钻石王老五”是好,但万一嫁的人收入平常呢?虽然说婚姻不能以钱财为基础,但是又有多少女人愿意嫁给一个没有积蓄的男人呢?像艾小姐这样大手大脚惯了的人又怎么习惯呢?跟普通人相比,艾小姐的收入算多的了,即使这样,她仍为钱而发愁。

与她不同的是,下面这位大姐做的要出色的多。

李大姐,48岁,在望京某小区做保姆,每月1500元,扣除基本的生活费用,她每月坚持给家里寄800元,三年下来,家里一共收到了28800元的汇款。试想想,艾小姐的月收入是李大姐的三倍多,但同样三年下来,李大姐有了28800元的积蓄,而艾小姐依然囊中羞涩。难道是大学毕业的艾小姐财商不如李大姐吗?

像艾小姐这样年轻女高材生“月月光”的太多了,享乐主义让她们只顾着潇洒去了,赚来的钱要么用来投资自身的穿衣打扮,要么就拿来吃喝玩乐潇洒去了。工作几年下来,身边没有任何能增值,或是真实存在的资产。这样的生活能有安全感吗?算是有品味、优质的生活吗?有人会说:“我年轻、漂亮、时尚,当然要嫁个有钱的老公了,那时候我还愁没钱花吗?”好吧,就算趁着年轻,嫁了个有钱人,那又如何呢?你能保证你就是他身边的最后一个女人?他有钱,什么都可以有,而你呢?少了他,你一无所有!“我可以分财产啊!”可能你还会这么想。亲,我要怎么告诉你,才不会伤害到你呢?新《婚姻法》可是规定了,夫妻之间一方的婚前财产只归一方所有,这也意味着你净身嫁过来,你还得净身出户呢!哪里有财产给你分啊,那个“美好时代”已经过去了,快别幻想了。所以,快醒醒吧,你该做点事了。做什么?摆脱你的“享乐适应症”。

怎么做才能消除掉“享乐适应症”呢?以下几点供参考:

首先,要做好规划。把每个月必须要花的钱先计划出来,比如房租费,生活费等,这些一般都是固定的,那么这部分要单独备好,剩下的为储蓄积累资金。

其次,开源节流。收入若是你的全部“源头”,那么在你划出固定费用后,一定要从余下的钱里拿出一部分存放到银行。那么你就要节流。怎么节流?能走过去就不要坐车,更不要打的;潮流这东西就像气候,一年有四季,年年换,今年流行红色,明年流行绿色,怎么跟得上?衣服够穿就行,包包能提就好,不必要的花费还是免了吧。省下的就是赚到的,这种赚钱的方式还不轻松么?

最后,强迫储蓄。你可以办张零存整取卡,把钱交给银行总比放在你口袋里强。最多被通货膨胀吃了点,放你口袋里每月就蒸发了。还可以尝试着简单的投资,但是注意不要挑那些收益很高的理财产品,因为它们的风险很高,现在的你还没那个能耐,搞不好就全打了水漂。

做完这三部曲,若你手中还有现金,那么你去花吧。记住,这时候手中的现金最好不要超过你储蓄的数额。买东西之前,问自己一声:这个非买不可吗?不买就没得穿了吗?还有多久会过时了?等等,诸如此类,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你手中的现金还需再拿出一部分来储蓄。

总之,理财这回事,说难不难,但真要做起来,你还是得费点功夫,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克服享乐主义等。

点石成金:

“享乐适应症”是一种谁都想犯的“富贵病”,享受谁都爱,但前提是你得足够有“财”来为这个病买单。没钱犯这“毛病”纯粹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如果你不想的自己荷包大出血,那就别停下来,继续有规划地理财,这样你才能享受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