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精典教育)
10619800000044

第44章 共融性:让孩子懂得世界美丽,是因为人们互相体谅

向孩子灌输助人精神,分享精神

世上有许多人,虽然读过很多书,了解不少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去应用。我不想让女儿变成这样的人,所以尽量教给女儿实用的知识,并努力向孩子灌输助人精神。我希望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游刃有余地与人际环境产生很好的共融性。

维妮弗蕾德是个开朗的孩子,她愿意同别人分享她所得到的一切。从5岁开始,维妮弗蕾德就给小朋友们上课,认真承担老师的责任,她愿意将自己所知道的教给其他的孩子。同时她还发挥创造力,发明了很多新的教学游戏,帮助更多的孩子更容易地获得知识。

我希望维妮弗蕾德从小就具有无私的品格,做一个慷慨、懂得为别人付出的孩子。我让她跟我一起参加教会组织的义工活动,为那些贫病的人们进行街头募捐。维妮弗蕾德会做一些简单的手工,送给一些孤儿或者那些年迈的孤寡老人。为维妮弗蕾德的爱心所感动,一位70岁的老人在复活节的时候专门送了一副蓝色的手套给她,并对她说:“亲爱的孩子,是你的‘国王’(维妮弗蕾德的小手工)让我拥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你有一颗金子做的心!”

尽管我从来没有命令或者教育维妮弗蕾德去奉献些什么,但是维妮弗蕾德却已经把慷慨与慈悲当成了她必须履行的义务。维妮弗蕾德在儿童时期就希望能赚很多的钱,她认为只有拥有了足够的财富,才能买漂亮的玩具和厚实的衣服送给那些衣衫单薄的孩子。维妮弗蕾德看到那些贫穷的孩子渴望玩具的眼神时,就会感到悲伤。她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建一个“玩具基金”,这样所有的孩子都有玩具,我鼓励她坚持这样的想法。维妮弗蕾德和她的朋友们组织义演,表演他们所熟悉的《哈姆雷特》,为自己的“玩具基金”募捐。为了这个美丽而伟大的事业,她写了一篇感人的演讲词,以便在各种聚会上进行演讲以募捐“玩具基金”。维妮弗蕾德在她的稿子中写道:

南丁格尔女士在战地医院用她的微笑抚慰每一位伤兵。每一天,她都最早工作最晚休息。伤兵们热爱她、尊敬她,见到她,就像见到能消除一切痛苦的女神。因此,这位尊敬的女士被称为“光明女神”,她挽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成为一位受人敬仰的女士,并得到了英国国王亲授的功绩勋章……

维妮弗蕾德认为这是个能够打动人心的故事,一定能感动更多满怀悲悯之心的人。这是一篇稚嫩的演讲词,但它感动了我。这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演讲,更是因为她美丽的心灵,高尚的灵魂,无私的服务精神和分享精神,我为有这样的女儿感到骄傲。

生活中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奉献的真谛,没有体验到助人的快乐。他们放任孩子自私、吝啬、无度索取……如果想让世界充满爱与奉献,就从教育我们的孩子乐于助人开始吧。

在零食面前谦让远远不够

在维妮弗蕾德的朋友中,有一位胖胖的小绅士叫特里,他是维妮弗蕾德最好的男性伙伴。特里5岁的时候第一次拜访我们家,我注意到他在分享零食的时候,总是让维妮弗蕾德先挑选,彬彬有礼。即便我告诉他,他是客人,有优先权,可以先挑的,但他总是笑眯眯地把这个权利让出去。维妮弗蕾德很容易就吃到了她心仪的巧克力小熊饼干。

特里的绅士风度让我很感兴趣,特里的妈妈一定是一位优秀的母亲。为了引起维妮弗蕾德的注意,我赞扬了特里的谦让和礼貌。特里非常适宜地说道:“零食是女孩子的特权,如果维妮弗蕾德是个男孩子,我相信,她也会像我这样做的。”特里走后,维妮弗蕾德认真地向我致歉。尽管我没有指责她,没有流露出不满的情绪,但是特里的行为让她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够好。我非常坚定地告诉她:“妈妈知道你以后一定会像特里那样做,是不是?”维妮弗蕾德通过这件事情学会了为别人着想,学会了分享的另一层含义,从此之后,她再也不会第一个把手伸向零食盘子。

关注别人的需要和感受、富有同情心,是一种美德。只明白在零食面前谦让还远远不够,我需要让维妮弗蕾德懂得这个世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人们互相体谅。一个人的灵魂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他能够首先考虑别人的痛苦和快乐。如果一个孩子在享受的时候,能够先想到别人,能够保持礼让的风度,我相信他已经长大了,而且一定会成为一个讨人喜欢的人。

共融的意义在于分享获得的快乐

很多母亲喜欢逗弄孩子,她会对孩子说,给妈妈吃一口,等到孩子真给时,她又不吃了。父母不经意间拒绝了孩子,扼杀了孩子分享的快乐,分享的真正意义在于孩子给予之后所获得的快乐。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被他人接纳的愉悦。

分享不只是孩子跟孩子的事。你可以要求孩子跟你分享,如果孩子连他最亲密的人都难以分享,又如何和别人分享?家庭是孩子分享的重要场合,我会和维妮弗蕾德分享很多东西,我接受维妮弗蕾德的帮助,尊重维妮弗蕾德的建议,分享维妮弗蕾德的思想以及她为我做的香蕉船。

不要强迫孩子分享他心爱的东西。孩子可能会自愿跟伙伴分享很多东西,但不一定非是他最心爱的,这并不妨碍他分享意识的建立。不要呵斥孩子必须分享,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痛苦的经历,这种经历很可能会让孩子畏惧“分享”。

分享是个过程,一定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只有孩子从分享里感受到自己带给他人的快乐,以及因他人快乐而带给自己的满足感,他才真正懂得了分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