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精典教育)
10619800000010

第10章 强化内部动机:表扬与奖励要恰当

我干完了,快给钱

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对孩子许下这样的诺言:如果你取得好成绩,我就奖励你十块钱;如果你愿意自己打扫卫生,我就给你买玩具。我们这种金钱与物质的奖励方式,将孩子的内部动机一点点地削减掉了。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使孩子的动机力量倍增、积极性更高,其效果反而是外加报酬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

我的邻居安太太对儿子鼓励的方法就是通过奖励金钱达成的,她一般采用极度超标的内感报酬和外加报酬完成。一次,她的孩子吉米自己打扫了卫生,这是吉米第一次自己动手清扫,这对吉米来说的确是很大的进步。安太太异常高兴,她极度夸张地表扬孩子,而且将对孩子的爱和评价这次的事情联系起来,她说:“吉米,你简直太好了,太棒了,做了这么多的事,这可是我没有想到的。噢!太好了,你现在是个懂事的孩子了。我以前还错怪你,真不应该!妈妈很喜欢你,因为你做了这样的事情。为了你今天的表现,妈妈还愿意给你一元钱作为奖励。”安太太的表述方式会让孩子觉得,我做了这件事情,妈妈才更爱我,如果没有这么做,妈妈是不是就不会那么爱我呢?这就是孩子的思维方式。安太太没有给孩子温暖、健康、适度的鼓励和回应,而是把她的好评将吉米本身的好坏与所做的事联系起来,与是否爱他联系起来。这是非常微妙的,一次这样的赞扬就会让孩子对母亲的爱心产生疑惑。

我认为,对孩子的鼓励和赞赏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他们的行为上,而不应将孩子本身的好坏与所做的事情联系起来,更不能以此来表示是否爱他。只有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所做的事情上,才能使他有满足感、成就感,促使他做成更多的事情。表扬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技巧,应该在表扬中将你所支持的原则或者道理,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的心中,而不是外化成孩子对奖励的需求和物质的渴望。内化成功,孩子才可能自觉自愿地去做每一件值得赞扬的事情。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站在那里表扬孩子,也没有那么多人会自觉继承父母的这一作用。有时候,即使做了很好的事,也不会有人赞扬。

那么物质奖励呢?安太太用钱作为孩子的奖励方式会对孩子有着怎样的影响呢?生活中,还有多少父母将经济奖励作为核心的奖励方式呢?物质奖励会让孩子认为,如果做了父母期望的事情,很可能会得到物质报酬,从而产生一种心理定式,不断渴望达成这种奖励,充分将内部动机演化成外部的物质需求,让事情变了滋味。这种外化的奖励行为很可能成为孩子发展的桎梏,孩子的动力变成了外部动机,变成了金钱交易。我们应该试着增加孩子内部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其中的乐趣,帮助孩子感受劳动的快乐和美好。

对孩子的赞扬也是有选择的。在维妮弗蕾德的成长过程中,当她有很大进步的时候,我会直接夸奖她,但对于有些她一直做得很好的事情,我会在心里面说:女儿,你真行。

引领孩子将合理“界线”内化

很多好的习惯、品质、行为、原则、修养、礼貌都需要内化成孩子的一部分,永远跟随着孩子。幼儿的成长过程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规范内化的过程,内化是一个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

孩子们的生活蕴含着许多教育内容,我们可以坚持不懈地教孩子学会负责任,教会孩子在尝试错误中积累经验,学会判断什么是“我不可以”的,什么是“我应该”的,陪伴他而不是替代他,让他学会为自己负责,学会给自己做决定。而负责的基准是他在心灵深处拥有原则和道理,而这些都需要内化成为他思想的构成部分。

在孩子成长的每一天,有许多教育孩子的时机,每一个环节可能都是孩子吸收某种东西、学习某种原则、触探某种底线的过程。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吸收健康的、正确的内容,并将其一点点地内化进孩子的心灵,让他完全拥有它们、掌握它们。它们成功内化,我们就不需要日日引导,我们站在孩子身边就可以看到,他在按照自己的正确方式行事。维妮弗蕾德的谦虚品质、读书习惯都是一点点、一天天内化的结果。

小小的婴孩与父母建立了情感联系,建立了基本信任,父母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的舒服和被爱的需要。孩子的自主意识一天天壮大,出现了很多该与不该、要与不要、能与不能的界线,我们就需要为孩子设立“合理的界线”,并引领孩子将合理“界线”内化。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障碍,只要坚守原则,引领得当,孩子就能够依照一定的标准为自己负责任。

父母如同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护栏。你必须坚强,当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撞击护栏时,你要站稳。你必须坚强到底,保护他的同时,让他自己走路,自己判断。

我做是因为我喜欢这么做

上文说到,对孩子的鼓励和赞赏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行为上,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所做的事情上,在“做成事情”所带来的美好感受中去体验愉快、满足与成就,要把对孩子的鼓励演化成孩子内部的需求,而不是总试图通过外部激励刺激孩子努力。

一个星期天,我外出,维妮弗蕾德把屋外的花园收拾得干干净净。她不仅自己动手除去了花园中的杂草,清扫了那些从树上掉下来的枯叶,还为花园浇了水、松了土、施了肥。当我回到家时,看到花园干干净净,非常开心。我非常热情地问她是怎么工作的,都做了什么样的工作,维妮弗蕾德兴致勃勃地给我讲述了她怎样扫地,怎样处理落叶,怎样除杂草,怎样用小水桶为花草浇水,怎样找到肥料,还弄脏了哪里等。孩子在讲述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劳动的愉悦。紧接着,我所要引发的就是女儿的成就感:我牵着女儿的手,一起来到花园,由衷地赞美花园的美丽,并表明自己以前从来没有发现家里的花园可以如此美丽,如此干净。维妮弗蕾德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成绩,内心充满了自豪与成就感,辛勤劳动换来的成果是对劳动最好的奖励。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温暖的言语、赞赏的眼神、精神的鼓励可以令孩子很开心。可是,那些单纯的物质刺激可能会让孩子产生为了满足物欲而去“努力”的思想。开始时孩子会为得到奖励对事情充满兴趣,积极性也很高,但这种兴趣已不再是对事情本身的兴趣了,而是奔着父母提供的物质激励去的,这样迟早会丧失做事本质的快乐。所以,同物质奖励比较起来,我认为精神奖励更为重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成就感、满足感、荣誉感等内部动机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