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之间的关系是很奇妙的,一方面是抚养人与被抚养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另一方面又是对方的朋友和玩伴。
1岁时,孩子能感觉到父亲对自己的注意,此时,对于孩子的种种活动,父亲要多鼓励;2岁时,孩子开始断乳,与父亲的关系更加重要,孩子也变得相对独立;7岁时,孩子会寻找属于自己的朋友,此时,孩子的情感趋向稳定,如果父亲能成为孩子找到的第一个朋友就最好不过了。
父亲除了在平时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谈举止,还要了解孩子的内心在想什么,这样才能理解孩子,给他必要的支持,这样能帮助孩子提高感知外界和自省的能力。
在小斯宾塞上中学时,曾经发生过一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小斯宾塞的每科成绩都在同学之上,而他的数学和生物学更是优秀,知识量也大大多于同龄人。
有一次,小斯宾塞的数学成绩不是第一名,他觉得很不开心,就好像遭遇了重大的挫折一样。他想和我说说这件事,我耐心听了。
听完,我告诉他,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把每件事做到最好,所以第一名也不可能属于每一个人。
小斯宾塞问我:“如果你遇到我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我想也不想地回答他:“我肯定会去祝贺那个得第一的人。”
后来,小斯宾塞把这件事写到了日记里:
我就好像是听到了朋友温柔的建议,一点不觉得伤心,反而觉得很高兴,这种高兴无以言表。后来,我按照这个建议做了。
只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个得第一名的同学脸上,竟然充满了感激。他为了得到第一名,整整努力了三年,就是因为我的存在,他才没有如愿。
我想,只有像孩子一样,经历了各种竞争的父亲,才能真正理解孩子。
传统教育文化中的很多价值观还在影响着当代父亲的教育思想。他们认为自己的地位是崇高和权威的,孩子是自己的,就应该按照自己的思想塑造孩子,而忽略孩子的实际情况。教育孩子时也是习惯于采用非打即骂、训斥、发号施令等方式。
这样既不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还会破坏亲子关系的和谐,使孩子从心理对父亲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如今是一个大力提倡平等、民主的社会,对人才的独立性、创新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素质的具备,需要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才能得以实现。这也对父亲提出了新的教育课题。父亲要从思想上改变君臣父子的观点,将孩子置于和自己平等的位置。
因此,父亲更要做孩子的朋友,这就需要深入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情绪发展、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的成长做出科学的指导。
信任孩子,做孩子的朋友,能够激发孩子内心努力的动力,帮助孩子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孩子会在父亲的信任和理解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建议,所有做父亲的,应该用自己的人生经验、用好的教育方法对待孩子,像与朋友一般快乐地交流。
孩子失败时,告诉他:没关系,可以重新开始。
孩子被不公正对待时,告诉他:你没有错。
孩子悲观时,告诉他:成功离你不远了。
孩子怨恨时,告诉他:大家都会犯错,你要宽容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