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精典教育)
10617900000096

第96章 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感觉到

爱孩子是一回事,孩子能不能感受到这种爱又是另外一回事。

要想让孩子拥有健康的情感,那么让孩子看到、听到、感觉到、触摸到别人对他的爱和信任,就是非常重要的课程。

然而,这一点对于一些人到中年的父母或者家风严肃的家庭来说,似乎很困难。但是,这种困难并非是因为这种爱不存在,或者这种爱没有表达的价值,而是因为他们不习惯这样做。

我想,也许每一位父母都会说,自己是非常爱孩子的。可是也会有许多孩子说,父母一点也不爱自己。原因就在于,父母没有主动把自己的爱表达出来。

对爱的理解上,孩子和父母会有差异。父母觉得管教是爱的体现,方式、方法并不重要,只要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想来做事,就心满意足了。而孩子年纪小,无法体味父母的苦心,他们更希望感受到父母的爱。

父母不会表达对孩子的爱,容易让孩子产生误解,觉得父母高高在上不能亲近,自己很难得到父母的爱。孩子对父母产生误解后,容易对父母的管教产生逆反心理。这样会使亲子关系恶化,也会导致孩子听不进忠言。

父母最忌讳用沉默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沉默对待孩子,就是金子也会被孩子看成黄泥。父母想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必要的语言沟通是不可少的。

父母主动表达出对孩子的爱,能够让孩子体会到爱的温暖。父母的爱能让孩子变得更勇敢、聪明、自信,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营养品。父母不主动表达,孩子就体会不到,也无法受益。

我一直坚信,既然爱孩子,就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这份爱,这样也能激发孩子产生相应的爱的情感。

有一次,我的朋友查理给我讲了一段他的亲身经历:

一天我下班回家后,像平常一样,一手端着咖啡,一手拿着报纸。突然,12岁的儿子出现在我面前,大声对我说:“爸爸,我爱你!”

我一下子愣住了,之后的几秒钟,让我感觉特别漫长。我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回答、该做何反应,是应该轻轻点点头吗?还是用亲切的语气答应一声比较好?有生以来,我感觉第一次这么窘迫。

到最后,我只好反问儿子:“你真正想说什么?出什么事了?”

儿子笑了,什么也没说,就朝屋外跑去。我紧跟在他后面,把他叫进屋里。当我再问他是怎么回事时,他终于告诉我:“这是老师要我们回家必须做的一个实验,你要是想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就去问问我们老师好了。”

第二天,我去向儿子的老师询问,老师告诉我,学校只是想要了解一下,当学生对父母表达爱意时,父母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回馈,大多数父亲和我的反应是一样的。

老师还告诉我,她觉得很遗憾的是,她的父亲从来没有对她说过“我爱你”。

我这时才发现,我们这些整日为了生活奔波劳碌的人,已经忘了怎么发现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感情了。我们早就应该认识到,孩子虽然需要食物和衣服,但他们更需要父亲口中的一句“我爱你”。这句话,我从没听父亲对我说过。

晚上,我和往常一样,走进儿子的房间,准备和他道一声“晚安”。在我开口前,我用一种男人特有的声音对他说:“儿子,我也爱你!”

当时,我看到儿子的脸上闪现出惊讶的表情,但随即又沉浸在感动中。我不禁有些心疼:早知道这样,我应该每天都对儿子说“我爱你”的。

听完查理的故事,我的心也被打动了。有了爱,就要大声地说出来。当你把这样好的情感表达出来后,也能唤醒别人内心的这种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