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10617500000048

第48章 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要避免的问题

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我们能按照其中的不同分成6个部分,在每一个部分中又有一些小的分支。不过关于这种自由的教育模式,那些从事教育很长时间的教育者很不认同。在现实教育中,能够看到,我们用教科书教学能够让儿童更快地学会那些知识。

一般来说,在学校中,那些一、二年级的儿童每天早上学习两个半小时,那些四、五年级的儿童每天只学习两个小时。在固定的学习阶段,儿童需要做一系列的流程,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会让儿童休息三十分钟。

不过,儿童处在不一样的年级和年龄会有不一样的娱乐,在下午的训练中,他们有的会进行手工劳动,有的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还有的会拿着画板写生。

等吃过了晚饭,儿童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假如儿童在家里的时候,他们会读书。经过这样的训练,这些儿童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他们做一件事情会更加快速。

通过这种训练,儿童可以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这种能力会一直完善,变成儿童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这里,我会用《欧洲道德史》中的一个句子描述一下我们所讲的教学,这句话是:“追求利益和功名是一件很没有道德的事情。”

在儿童的眼中,那些追求利益或者功名的教学,无论有多好的利益或者是有多大的市场,都会使他们变成无知的孩子。一件大的事情中会有很多的小事情,不过这些小事情中不可能会有大事情发生。

作为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我们需要的就是让儿童变成能够建设整个社会的人,只有这些儿童都成为有智慧、有道德的人之后,才能把社会建设得更美好。

在工作中,我们一直说的是想象,不过儿童真正喜欢的东西被我们忽略了。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是不是一个健康的人或者是不是一个拥有一定知识的人,都会有自己喜欢的事情。

不过这种喜欢是临时的,不固定的,也可以是对本身的成长没有用处的。但是,换个角度来思考,想象是我们研究一个未知的领域的开始。

我们现在接触到的有关教育的理论中,存在一个错误,这个错误就是,认为学习知识一点也不重要。

相对来说,那些研究教育的人觉得儿童是如何学习的才是关键,他们不想知道通过这种训练儿童获得了什么。

换句话说,这些专家觉得儿童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比知道更多的书本上的内容更有价值。不过,在长期使用这种教育方式后,不管是谁都会认为自己之前的学习是没有用处的。

在我看来,假如我们不知道怎么学习,确实是不可能知道更多的东西,不过,假如我们知道的那些知识没有得到应用,也就没有办法进行思考。

大家都明白,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可以思索,可以有疑惑,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理解,之后我们能了解更多的事情。不过,那些专家不是有意说我们学习的内容毫无用处,比较而言,这些专家仅仅是没有看到知识的重要性。

现实中,大家都认为在学习的时候,人类的精神世界也在发挥着作用,所以,大家就轻视甚至是完全忽略了我们掌握的事情。不过,在人类的脑海中,那些掌握了的事情就好比是氧气和水分,也是我们活动的机能,更进一步讲,这些等同于人类的生命。

假如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儿童没有掌握需要的知识,这个就好比是在进行激烈的活动时没有得到营养的补给。

在孩子的训练中,他们要在活动中得到需要的知识,而且是在他们觉得幸福的基础上获得的知识。《圣经启示录》中有这样一句话:“假如我们知道怎么做才能了解更多的事情,不过我们却没有储存起来,这简直太悲哀了。”

对上面的想法做一个总结,我认为现代教育有缺陷是因为下面的6个因素:

1.讲话。没有条理的讲话是最失败的教育,即使口若悬河也比不上教科书。不管是在以前还是现在,有用的教科书有很多,不过在用的时候我们还要选择合适的。在选择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到儿童的兴趣在哪里。

2.讲课。这个活动中,教师会在不同的教科书中选择一些类似的素材然后按照顺序弄好,接着直接灌输给儿童,让他们强行记住这些东西。讲课的时候,教师讲的都是细心挑选之后的知识,并且整理得很有条理,不过这些起到的作用很小。

这个时候,也许让儿童自己阅读原来的著作会更有成效,在阅读的过程中,儿童可以亲自了解一下作者是抱着什么样的信念写出了这本书的。

阿诺德、斯林、鲍文也讲过课,我们觉得很成功,不过他们讲课也是针对一小方面,并且他们是在自己充分了解了的基础上才会讲。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做到这样,所以我们对于讲课的成效要重点关注。

3.教材。通常情况下,儿童使用的教材都是用很多的有名的书本拼凑而成的。我们把这些教材划分成两种:一种是对所有事件的简单陈述,这些教材会让儿童认为非常无趣;还有一种是有趣的不过没有实质内容的教材。这些都不是好的教材,没有任何的价值。

4.教育失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育者常常会让孩子不断学习,不过本身却不想获得更多的知识。

5.在进行儿童教育时期注重的是辅助的设施而不是知识本身,这些会让儿童变得消极并且没有兴趣继续学习。

6.在儿童教育的时候,挑选的文学著作精选都没有办法让儿童了解到原来的著作中想要表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