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国家的基本单位”,这一说法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父母应承担的职责。
展望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公社性质的社会状态屡见不鲜,公社生活有利于人们在公共事件处理和宗教活动事务上进行良好合作,还能帮助人们抵御敌人入侵以及不平等的环境。
但无论进化到哪个时代,公社社会的基本准则是不变的:全体社会成员共享一切事物。我们不假思索地认为,这种形式最终会失败,但实际上并没有。
美国有很多管理良好的公社性质机构,这跟美国有利的环境有密切关系,雇佣劳动不像在英国那么普遍,比较合乎公社存在的条件。
尽管如此,政府企图将民主原则与公社原则相结合,以用于统治,在进行新的尝试时,却遭到了极大失败。一种机构要想长盛不衰、繁荣发展,就必须只能由绝对统一的制度来领导,若是在公共事务中将两种原则混合,那么结果将会是派别间的互相诋毁和自以为是。
家庭其实也可以算是一个公社了。一个家庭里,成员们地位平等,恪尽个人职守,平等共享家庭全部财产。
家长制盛行的时代,往往是许多个家庭组成部落,家长作为部落首领,具有强大的权威。我国的家庭规模普遍较小,成员主要是父母和嫡系子女。除此之外,自然隶属于这个家庭的随从和亲属也是家庭的组成部分。
家庭规模较小的特点让我们很难发现它的其他特征,我们认为自然公社即家庭是国家的基本单位,但由于它本身规模的小巧玲珑,只适合小规模工作,于是我们很难发觉,每一个家庭都拥有着国家的一切功能。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很高,那么就会大大有利于这个国家建立更多的国际友好关系。相反,如果一个国家贫穷落后,文明水平极低,那么它跟其他国家的联系就会很少,在国际上就会更孤立无援。
一个国家应该是广结朋友,而不是只与一两个国家打交道。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家庭拒绝与外界联系和交流,那么就会使这个家庭的知识道德水平渐渐下滑。
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找到合适的途径来发挥自身的功能,或者说,国家强盛与否也跟是否拥有众多愿意被纳入国家统治领域的领地和属国密切相关。
家庭可看作是国家的缩影,一个家庭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往往会乐于助人,力所能及地帮助朋友,做许多善事。
国家也犹如人类的身体一样,是由无数肌体所组织成的整体,家庭作为国家的基本单位,不仅应该和睦邻里关系,善待友爱他人,更重要的是尽家庭之力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的家庭生活才能称得上完美。
总的来说,要做到共享公共利益,共担公共事业,均分公共福利。要保障家庭和国家的完整统一性,否则家庭就失去了完整性,不再是活的整体,也很可能会变成坏死的组织,危害国家。
国家在与世界各国进行交往、加强交流联系、促进共同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带头作用。家庭是国家的单位,也要树立长远目标,不局限于在本国内获取自己的利益,而应该勇于承担起必要的责任。
那样的话,我们便很容易达成了《博爱》里美好而崇高的理想:人们不是靠血缘关系而是因为爱而组成、隶属于一个家庭,由于联盟契约的关系而出现家庭组成国家、国家之间由爱结盟、进行美德竞争的现象。
家庭、国家以及其中包含的各个组织,都在认真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就像发酵剂能催发大面团一样,“小家”和“大家”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每个家庭都必须了解家庭契约的性质和义务,明白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职责,来维护好神圣秩序。就如河水淹不过源头一样,我们的生活也受制于我们对自己的认知。
对家庭观念、教育和各种社会关系的重视,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实用效果呢?这样做能让我们增强能力,让我们在生活中轻而易举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我们该给予孩子怎样的教育?我们该重视哪个学科呢?对于这个问题,一门或者一组的学科在道德上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处理好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是一个国家的基本义务。在有些情况下,作为国家的组成部分的家庭,也扮演着与其他国家的家庭进行对话交流的角色。
这样说来,学习并掌握邻国的语言并不只是为了本国知识文化水平进步,更是为了联系四周的兄弟姐妹们,追求更高家庭的道德规范。
因此,对孩子进行语言上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每个孩子在努力学好母语的同时,也要至少学习两门外国语言。
一次,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和她的母亲一起去一个德国家庭做客。那时,只有她们母女是英国人,于是,这个女子直到宴会结束前,一直在看她带过来的一本书,没有和别人交流,甚至没有吃任何东西。
然而她不知道,其实德国人比我们英国人更善于交流,但是她在整个宴会中都沉浸在自己的书里,偶尔跟她的母亲抱怨几句:“这里又乱又嘈杂,完全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这里这么无聊,要待到什么时候?”
她还没有领会到,每一个家庭都不可能做到与世隔绝,不与外界联系。如果她能明白自己和母亲同时还代表着英国的形象,有义务去了解德国人的待人接物方式,那么她将在宴会上主动去和德国人交流。
我们将回归家庭传统模式作为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在此引用马奈先生对《爱弥儿》的一段精彩评析来总结:“教育和家庭终于可以放在一起让人思考了,在这场关于家庭重建的浩大运动中,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提高了,但还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改变,在本世纪中叶之后,法国产生了伟大的运动浪潮。”
“教育上开始把父母与孩子各个年龄时期的联系,容纳进自己的体系内容中进行思考。人们对于这些关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更希望建立起相亲相爱、情真意切的密切关系。”
卢梭在“回归传统家庭模式”的伟大运动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让我们看到他对人类社会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事实说明,他的著作《爱弥儿》给人们带来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力,长期占据着人们的思想空间。现在我们发现,法国的家庭关系依然比我们英国更加亲近温暖、柔和宽容、关爱体贴。
法国家庭的这些行为在全世界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在法国人身上,形成了人类宽以待人、仁爱友善的品行。
家庭的友爱和谐让年轻人们觉得很是满意快乐,甚至不去想男欢女爱的恋情。母亲努力促进与女儿之间的友谊,女儿则向母亲报以热情和赤诚之心。虽然左拉并没有描绘这样的情景,但是法国女孩们的仁爱之心得到极大支持和赞扬,因而她们是纯洁、美丽、善良的。
在我国,“回归传统家庭模式”是需要每个家庭每个人参与的伟大事业,相比我们的前辈,我们的家庭契约变得宽松,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家庭中从事这样的工作。
我们英国的家庭生活是令人感到满意和幸福的,但事实上,我们必须要懂得,不断学习新的东西才能使我们更智慧。
一个国家就像是一个人一样,会依自己的性格来处理事情。尽管我们对英国的家庭生活感到满意和幸福,但是我们也还是要多学习法国家庭宽容大度的特质。
在法国,家庭成员诸如长辈姑嫂、侄儿外甥、鳏寡孤独都受到整个家庭的爱护,家中的随从侍女也都有自己专门的小房子。
孩子从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渐渐地培养出礼貌温和的气质和顽强的意志力、严于律己的能力。他们极高的素养也促使家庭生活变得更加幸福美满。
在我们英国家庭里,我们不会把他们那些人当成家里的成员那样爱护,反而觉得他们妨碍我们的家庭关系。万事都有好坏两个方面,法国家庭生活的特质也不是完美的,我们不能照搬照抄,但谁也不能否认它的确为我们提供了努力完善的方向。
除此之外,虽然我们说英国的家庭生活是很让人满意的,但却很容易出现家庭的自闭和与世隔绝,我们应该向邻国的家庭学习,像他们一样,家庭之间要建立友好关系,扩大交流,加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