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还应该继续叙述空地一体战、水陆联合作战、海空联合作战、海陆空联合作战等相应的战例,这一章才能叫作完整的联合作战,但本书不打算这么做了,因为不管是什么模式的协同作战,骨子里都是一样的,就是寻求互相间的配合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军兵种、各个武器平台的作战功效,而前面的四节已经足以把这些东西的相互关系说清楚了。而且我个人认为,联合作战只是个名词,这个词虽然出现于现代,事实上从战争出现,人和人之间开始战斗,战斗的性质就是联合的,这种联合可以是一个人和一个人之间的联合,也可以是一支军队和另一支军队之间的联合,甚至是一个国家和多个国家之间的联合;从武器的角度说,可以是两种相同兵器之间的联合,也可以是两种以上不同兵器之间的联合,乃至于各个军兵种之间的联合。
事实上很明显,所有的单一军兵种战术以及各类联合作战的协同,都是建立在与其相应的武器装备基础之上的,与其说这些是战术,倒不如说这些是技能,一种掌握武器装备使用方法的技能,一种最大限度发挥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技能。那么可以这么认为,现在所说的联合作战的战术,就是一种基于武器的战术,它和武器装备的更新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武器装备发展的成熟而进步,某些特定的战术亦会随着某种武器装备退出历史舞台而消失。
如果把矛盾理论放在作战理论研究的最顶层(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观点),把基于武器的战术体系放在较下层,我尝试画出了一个树状结构图来说明一些个人的观点。
在第七章第一节的基础上,我把战斗(战争)的内在本质描述为:一个(多个)作战体系对另一个(多个)作战体系的能量输出,以打败、击垮、摧毁、消灭另一个(多个)作战体系。
最简单地说,战争或战斗的本质就是体系的对抗。这个体系可以是一个人、一件兵器,也可以是一个军队、多件兵器,甚至可以是一个国家,当然最常见的是军队;而打击方式是一种能量的输出,可能是动能、势能,也可能是机械能、化学能,甚至是核能、电磁能以及我们尚未知的能量输出;最终的目的就是击败,摧毁与之对抗的敌对体系。
在这个认知基础上,可以把战争分为战略和战术两个层次,我个人并不认同战役这个划分,战役只是由一系列互相间影响的战斗组合而成,实质上并没有脱离以上对战斗本质的描述。
战略可以说是为了建立一个体系,从全局角度争取主动权,创造有利形势;战术可以说是为了实施战略思想而进行对抗的方法和手段。对于战略的问题暂时不予谈论,在战术体系中,我个人把其分为基于谋略的战术和基于武器的战术。基于谋略的战术建立在头脑的基础上,是为了执行战略思想,在某个局部再次实施体系布局的方法、手段,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战略的延伸,是战术的开始;基于武器的战术建立在力量的基础上,是实施打击、实现体系对抗的方法、手段。打个比方,把基于头脑的战术比作人的大脑,把基于力量的战术比作人的肢干,可以认为基于谋略的战术对基于力量的战术有指导作用,反过来基于力量的战术又影响基于谋略的战术,如果再把战略比作整个人,那两个战术体系最终都是为了人这个整个体系而服务。
这两个战术体系有一个共通点,就是都是在谋求相对的优势和绝对的优势。不同在于,基于谋略的战术在谋求相对优势时,是在己方体系处于劣势或双方处于均势时,更多的采用各种方法来调动、牵制、诱惑敌方体系来形成对己方有利的态势,这些手段的运用更多的在于智慧的发挥,对武器系统的依赖较少;而基于力量的战术在谋求相对优势时是在双方技术装备性能接近,不存在代差,也不存在数量悬殊的情况下,更多的采用各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武器系统的方法、手段,从而形成在武器运用上的相对优势,这首先是建立在武器系统之上。
在谋求绝对优势的时候,基于谋略的战术和基于武器的战术又有共通之处,基于谋略的战术在己方有优势的情况下,运用各种手段将这种优势最大化、全局化;基于力量的战术也是在己方有优势的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直至对抗结束。在对战斗本质描述的基础上,同样也是在这两个战术体系的基础上,可以延伸出对战争(战斗)类型的划分。比如按实施对抗的时空关系,可以区分出相对独立的战斗和相对连续的战斗(战役);按对抗的能量输出条件,可以区分为冷兵器条件下的战斗、火药武器条件的战斗、机械化条件的战斗、信息化条件的战斗,甚至未知能量条件的战斗;按参与对抗的力量,可以区分为单一兵种的战斗、多兵种协同战斗,乃至于整个体系的联合作战。无论怎么划分,始终没有脱离对其本质的描述,其方法、手段的运用始终在这两个战术体系之中。
另外还要指出一点,我个人认为战术有两个基本属性,即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从人类战争史的观察,我个人得出结论,战术所追求的就是更合理、更有效的方法、手段,这两点始终贯穿于两个战术体系之中。
这个树状结构图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不能代表一个成熟理论。而这个系列的书籍就是研究和探索这个结构图的奥秘,力争最终的成型。在下一本《奇正》中,我将尝试对树状结构图其中的某个组成部分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