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泰国人
10616600000003

第3章 延绵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军俘虏的荷兰学者范·海克伦1943年被送到泰国修筑铁路。在押运途中,他在泰国北碧府的班考意外地发现了六块单面剥落的砾石器。后经过鉴定,它们属于旧石器时代初期的太古石器。这说明在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这一地区的社会发展与亚洲东南部其他地区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与中国的周口店文化属于同一文化系统。它说明,早在远古时代泰国这片土地上就居住着一些原始民族。

据历史学家考证,目前生存在马来西亚的小黑人和沙盖人就是这些原始民族的后裔。小黑人个子矮小,黑皮肤,卷曲的黄头发,圆脸,平扁的鼻子和厚厚的嘴唇,牙齿雪白且露在唇外。沙盖人瘦高身材,肤色较浅,头发为波浪式。他们原来散住在南部的克拉地峡、湄南河三角洲及东南部山地,过的是游牧式的生活。后来柬埔寨方面的吉蔑人进入泰国而使小黑人和沙盖人被迫南迁进入马来西亚,而在湄南河上游的山区和东北部的呵叻高原居住着佬族,从语言系统和体型上来看,他们和老挝的寮族和中国西南的佬族应属同一族系。

泰国目前最大的民族是泰族,关于泰族的起源众说纷纭。据一般的史料记载,泰族源于中国南部,于公元11~12世纪才移居到目前的泰国,其先民属于古代越人。古代越人分布在中国南部及中南半岛北部地区,在中国古书中称“百越”。但这种说法受到许多人的质疑。近年考古学家在泰国东北部的万昌发现一些古代村落的遗址,考察到泰国的文化起源于大约五千年前的青铜文化期。这一发现使得泰国史学界欣喜若狂。他们认为,如果上述发现得以证实,那么亚洲文明起始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历史就可能要重写。但至目前为止,未能找到更多的证实资料,加上泰国的风俗和残存的文化一直在变动,且很少记录下来,尤其在18世纪,由于受到外族的侵略而毁了不少早期的文物。

泰人曾称“暹罗人”,属汉藏语系泰语族民族,和我国的壮族族源相近,与我国境内的傣族、老挝的佬族、缅甸的掸族属同一族源的民族。目前,泰人在全国都有分布,占全国人口的82%,是泰国的主体民族。泰人有4000多万,根据他们的分布地区和方言,又分中部泰人、东北部泰人、北部泰人和南部泰人。中部泰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6%,他们受古代孟人和高棉人文化影响较深,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都比其他泰族泰人先进,中部泰语(曼谷话)是全国通用的标准泰语。东北泰人简称“东北人”,约占全国人口的30%,他们在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方面与老挝人相近。北部泰人即“泰阮”,自称“昆勐”,意即本地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7%,13~18世纪之间,曾建立以清迈为中心的兰那泰王国,故又有“兰那泰人”之称。清迈历来是北部泰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也有人称“北部泰人”为“清迈人”。南部泰人主要指南部半岛春蓬府以南的泰人,人口5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9%,现代的南部泰人是历史上的当地泰人、孟人、马来人及北部、东北部的移民长期相互融合形成的。

泰人身体矮小,鼻宽唇厚,皮肤黄色;讲泰语,信奉佛教。泰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农业活动为中心的,从全国范围看,泰人各部落居住在低地峡谷和平原上,多种植水稻。他们的住宅、谷仓等都建在木桩之上,这种干栏式的房屋称为高脚屋。高脚屋内以竹板为地板,无椅凳,人们都席地而坐。高脚屋原先用竹子建盖,后发展为以木为主。多呈方形或长方形。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无墙只是数根桩柱,木桩高度一般在1.5米以上,以作饲养牲口、碾米、储藏物品等用。这种建筑之所以能在泰国流行,是因为它适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其特点是:不怕水患,通风防潮,能避虫、兽。现多见于农村。城市居民的住宅大都是泰式风格的钢骨水泥结构的现代建筑。泰人家里的地板每天擦洗,十分干净。进屋必须先把鞋脱在门口,穿袜或光脚进屋。有的家庭也在门口备有专用拖鞋,可换鞋进屋。

泰人的基本食物有稻米、蔬菜、鱼。稻米经煮、蒸,做成米饭。蔬菜有南瓜、番茄、豌豆、葱等,其中有的生吃,有的煮吃。一般只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鱼一般是腌制或晒干,吃前或煮或煎。鸡、鸭、猪肉等肉类只有富裕人家才经常食用,对贫困家庭来说,这些只是节日、喜庆宴席上的食品。牛奶和乳制食品,泰人一般是不食用的。

泰人家庭属父系继承的一夫一妻制。无男孩的家庭,财产由女儿继承。妇女在家庭的地位与男人平等,结婚后承担一切家务事,饲养牲畜,洗衣做饭和养儿育女。到街市上做买卖,也是妇女的事,男子不沾手;田间劳动和男子共同承担,有的活如插秧,只是由妇女承担。所以说,泰人妇女劳动量比男人要大。传统上,泰国人结婚通常由媒人牵线,男女双亲决定。青年男女往往到结婚才能互相见面。订婚后,男方须向女方赠彩礼,婚礼上除双方亲属、客人外,还要有和尚在场。在婚礼中,和尚一面念经祈祷,一面把圣水撒在新人头上,并让两位新人牵起手来,象征他们结成夫妻。人死后,需请和尚念经超度,实行火葬,土葬现象十分的罕见。

泰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成分复杂。除泰族外,全国还有3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华族(即中国的汉族)、佬族、马来族和高棉族较多,他们与泰人一起构成了泰国民族的主体。人口少的民族大多居住在北部山地,如苗族、拉祜族、傈僳族、克伦族等,以及生活在丛林中、发展最落后的“黄叶人”等。

据中国的史书记载,公元3至13世纪泰国大部分地区由孟人统治。公元3世纪孟人建立了这一地区第一个国家,中国古籍称之为金邻和林阳,他们都是商业性的城邦国家,处于当时中西交通的线路上。公元7世纪来自大唐的玄奘和尚取经曾途经孟人建立的另一个国家——堕罗钵底。该国的中心在湄南河盆地,商业兴盛,崇奉佛教,在其强盛期,在北部南奔建立了哈利奔猜国,也即“女人国”,同时也带去了小乘佛教。10世纪时柬埔寨的吴哥王国强盛起来,灭掉了堕罗钵底国,到13世纪女人国也被兰那泰国所灭。兰那泰国在中国史书中被称为“八百媳妇国”,是一个以泰族为主建立的国家。高棉人的吴哥王朝对泰人统治时间并不长,拉玛甘亨率领泰族人奋起抗争,终于赶走了高棉人,建立起泰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素可泰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