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培养孩子的方面有很多,交际能力就是其中之一。为人父母有责任指导孩子去结交更多的朋友,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鼓励孩子珍惜友谊
不要说小孩子之间了,就是大人有时候也难免会发生口角。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做家长的一定要放平自己的心态,保持一个冷静的态度,不要看见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就只顾着教训别的小孩,而是要耐心地了解他们发生争吵的原因,用正确、积极地方法教育孩子怎样处理:比如要是错在自己的孩子,要教育他学会明辨是非,并真诚地向对方道歉;如果是对方错了,也要认真地向他讲明道理,告诉他知错能改就是个好孩子,鼓励两个人和好如初。要教育孩子学会分享。让他们学会尊重和体谅伙伴,在交往中不要害怕吃亏上当,不要想着处处占上风;还可以鼓励他们进行一些互赠礼物的小游戏,比如,自己制作一个小泥人送给自己的小伙伴,用来增强两人的人际关系。
2.不要对孩子抱有太高期望
对于一些性格保守,有些内向的孩子,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教会他与别人交往。比如,孩子可能不喜欢参加任何活动,一放假就整天躲在屋子里看电视或者看书。面对这样的孩子,首先不要冲他生气和嚷叫,可以试着先邀请一两个朋友到家里玩,等他接受以后再慢慢试着邀请更多的人,这样就能帮助他扩展自己的交际圈。
3.培养孩子交友的能力
孩子也需要有友谊的滋润,只有在这份滋润下,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建议家长要多多支持和鼓励孩子之间进行交往。
(1)语言鼓励
父母应当明确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希望并喜欢你结交合适的朋友”,这样能够帮助孩子认识交友、择友的意义,让他们愿意靠近并接受别人。
(2)行动鼓励
孩子的同学或者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时候,父母要热情欢迎,并让孩子自己做主负责招待朋友,比如可以把自己收藏的小人书拿出来一起分享等,但像吃饭和留宿这样的事情则必须得到家长们的同意。
(3)父母帮助
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孩子,父母应当给予更多帮助,比如可以鼓励孩子去参加夏令营,为他们提供建立友谊的机会等。
(4)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家长们可以相互联系着尽量多搞些家庭间的集体活动。要注意集体活动务必要设计得生动有趣,这样才能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才能让他们在活动中玩的开心。
(5)从培养兴趣开始
兴趣是友谊的基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对小孩子的世界也同样适用的。再者如果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擅长某种活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一些友谊就是建立在共同爱好的基础上的,父母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的兴趣所在,然后创造一个能够让孩子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业余班:足球队、音乐班、绘画班等,要让孩子自己去选择。
(6)要留有余地
要给孩子交友留有一定的余地,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原则上,天下没有哪个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交到坏朋友,但只要不是什么特殊情况,父母最好让孩子自己决定要交什么样的朋友。
(7)传授给孩子交往的技巧
比如,在交朋友的时候会用到的一些介绍用语、招呼用语以及与同伴之间的协商用语、道歉用语等。
4.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现在的托儿所、幼儿园使得孩子在集体生活中,能够依靠教师和保育员的指导,与同伴和平相处,从而形成初步的群体意识、道德规范和亲社会行为,并帮助他们在集体中陶冶情操,培养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健康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个体的社会化。
然而,这样的孩子由于时刻都习惯处在一种既定的框架里生活,免不了会形成一种从众心理和依赖思想,最终养成懦弱、依赖性强、谨小慎微的不良品格。一旦孩子失去了强烈的自主意识和坚强意志,也就等于是缺乏健全的个性和人格,他们将来是无法在社会中立足的,更不要说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了。
因此,教育者要针对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别差异来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切忌强求完全一致,要做到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育不同的孩子。这样,才能在实施集体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也能为孩子今后的个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