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10616300000014

第14章 什么是有逻辑的论证

所谓“讲逻辑”,就是在思考或论证一个命题时,使用正确的逻辑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讲逻辑的过程,我们需要明白包含在这一定义中的一些重要概念。我们先来看看组成一个逻辑论证的最基本的元素:命题。

所谓命题,就是一个或者“真”或者“假”的陈述句。

这群羊是白色的。

所有的羊都是白色的。

有些羊是白色的。

这三句话各是一个命题。其中第二个命题是假的,因为它所描述的内容与事物的实际情况不符合;第三个命题则是符合事物实际情况的“真”命题;而第一个命题则可以通过观察那群羊的颜色来判断真假。逻辑学上把这叫作一个命题的真值,不过我们不需要讲得太学术,只要知道“命题”就是指一个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就可以了。

请勿随地吐痰。

快去把碗洗了。

您吃了吗?

恭喜发财!

以刚才的定义来看,上边的四句话都不是逻辑论证中所需要的“命题”。“请勿随地吐痰”和“快去把碗洗了”是祈使句,祈使的对象可以选择服从或不服从,但都无所谓“真”或者“假”。“您吃了吗?”并不是陈述句,自然也没有真假的概念。最后一句是祝福的话,也没有真假,不是命题。但将这四句话稍微改动后就可以成为命题了:

广场的告示牌上写着“请勿随地吐痰”。

妻子要求丈夫快去把碗洗了。

老张问老王:“您吃了吗?”

老王给老张拜年,说道:“恭喜发财!”

论证是逻辑活动,任何特定的论证都是推理过程的具体表现。逻辑论证的目的,就是通过一些已知真假的命题去推导出另一些命题的真假。“讲逻辑”就是指在你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并不是只把含有自己观点的命题直接扔给对方,而是通过已知真假的命题用逻辑的论证推导出自己的观点命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过程,我们来仔细地考察一下“命题”的一些特点。

大致上,命题可以分成两类:直言命题和假言命题。

我感冒了。——直言命题

我可能感冒了。——假言命题

直言命题清楚明确地描述了事物的属性,更容易进行对命题真假的判断,所以在逻辑论证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直言命题。针对直言命题进行的论证是最有效的辩论,因为它提供给我们的是确定的信息。“我感冒了”与“你没感冒”之间的分歧总比“我可能感冒了”与“你可能没感冒”之间的分歧大得多。事实上,后两句话在逻辑上是等效的。

当然,尽量使用直言命题不等于必须使用。能否使用直言命题取决于实际情况,假如你确实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感冒,使用假言命题才是正确的。

直言命题根据描述的对象不同,可以再细分成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两种。全称命题又分为全称肯定命题和全称否定命题两种。全称肯定命题意味着“所有的”、“每个”,它肯定了某个类别所有事物的某种共性。全称否定命题是指“没有”,它强调某个类别缺乏某种特性。全称命题的特点是:如果命题为真,那么命题所描述的内容将适用于同一类别中所有的个体。

所有的熊猫都是黑白两色的。

如果这个命题成立,那么任何一只熊猫都是黑白两色的,“有些熊猫是黑白的”也必然成立。但使用这个简单的推理过程时却要非常小心,因为它体现了论证中从全称到特称的逻辑推理过程有内在的必然性,我们必须在能保证这个必然性成立的情况下去使用它。

没有人会同意那个观点。

如果这个命题成立,那么“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同意那个观点”。

全称命题就是这样简单的概念,生活中经常会有人使用。一个全称命题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是真的:它所陈述的事物是真实的;这个事实适用于整个类别。不过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有时并不是那么精确。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

这个命题在逻辑上就是模糊的,它可以被解释成以下命题中的任何一个。

中华民族所有的成员都勤劳勇敢。

中华民族大部分的成员都勤劳勇敢。

中华民族有些成员勤劳勇敢。

当我们这样区分开后,就会发现第一个全称命题显然是假的,因为我们身边总会有些人不那么勤劳勇敢。如果我们只是顺口说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往往不会有这种区分,而是下意识地去认同“中华民族所有的成员都勤劳勇敢”。这种思维的缺点经常被宣传广告所利用。要想做一个讲逻辑的人,就必须在遇到这种口号式的命题时多思考一下其中的含义是否符合事实。

直言命题的另一个形式:特称命题。只要命题中没包括类别中的所有成员,它就是特称的。特称命题和全称命题是对立的,它的特点是其所表述的内容是事物的部分个体。

小王今天请假了。

很多猫不抓老鼠。

当我们讨论一个命题是特称命题还是全称命题时,关注点在于命题表达的是不是一个类型的整体,不管它包含的部分是大是小,是单个还是绝大部分,只要并不代表整体,它就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不对其类别的所有个体发生作用。

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区别很明显: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全称命题都很明确,它或肯定或否定整个类别的某种特性;相反,特称命题通常都是模糊的。例如“有些”、“某些”这些词指的可能是绝大部分,也可能是很少数,这就可能会导致论述的麻烦,所以在使用特称命题时,应尽可能地精确。

了解了命题的概念后,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论证。所谓“论证”就是一个命题的系列,这些命题根据互相之间的逻辑关系分为前提和结论两部分。

所有素食主义者都是和平主义者。

小陈是素食主义者。

所以,小陈是和平主义者。

在这个论证的过程中,“所以”一词显示了三个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前两个命题是这个论证的“前提”,第三个命题是这个论证的“结论”。这就是一个论证最普遍的结构:以若干个作为前提的命题出发,得到若干个作为结论的命题。由此可知,论证是由若干个命题组成的,无论是前提还是结论,都由命题来表示。因此,逻辑论证的基本步骤或者说“推理”的过程,就是根据已知正确的若干命题,推断出其他命题。

对于论证中的前提和结论,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中的“逻辑指示词”来进行区分。常见的用于指示前提的逻辑指示词有“因为”、“由于”等表示原因的词,而对结论来说,常见的逻辑指示词有“所以”、“因此”等表示结果的词。

因为突降大雪,所以火车大面积晚点了。

上面这个论证不是想讲述火车大面积晚点的事实,而是要解释这个事实发生的原因。“突降大雪”是前提,“火车大面积晚点”是前提导致的结论,只要前提是真的,我们就可以理解火车为什么大面积晚点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复杂或者比较委婉的说法,比如“考虑到我们面临的如下困难”表示前提,“我们有必要采取如下的措施”表示结论等。

前提是论证的基础,推论出命题的正确性,要建立在已知命题的正确性上,所以建立一个正确论证的第一步,就是要确认前提的正确性。在上述的论证中,如果没有突降大雪,那论证就不成立,我们仍然无法解释火车大面积晚点的原因。当然,前提正确只是论证成立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

所有猫都会飞。小黑是只猫。所以小黑会飞。

很多宠物猫都不会抓老鼠了。小黑是只宠物猫。所以小黑不会抓老鼠。

第一个论证有个错误的前提,因此得到的结论并没有说服力。第二个论证的前提都是正确的,但它得到的结论仍然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命题间的逻辑关系并不成立,关于这一点,会在下一个小节里进行更详细的讨论。

在我们和别人口头或者书面的交流中,论证是最常用到的逻辑过程。除了用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外,论证也可以用来发现事实真相。

小福尔摩斯正在调查一宗盗窃案。目前只有两个嫌疑人,老王和小郭。经过取证,在盗窃案发生的时候,老王正在另一个城市里。所以小福尔摩斯推断作案者是小郭。

上述案例中,小福尔摩斯用来推断作案者的方法即是一个简单的论证。传统的侦探小说中有很多侦探通过各种已知的线索,也就是已知的命题,来论证出凶手是谁的结论,这往往也是整部小说中最高潮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