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子圣经:你是孩子的榜样
10615600000067

第67章 参与社会活动

“妈妈日志”

看望孤独老人

畔畔长大了,尽管个头还不高,可有时做事、说话让我觉得他已经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了。每逢周末我们是要带他去公园或动物园、游乐园,这些地方是他快乐的天堂。可自从有一次我带他去看望了一个老者后,到了周末,他总会要求我再带他去。

那位老者住在我母亲家附近,也是我的母亲告诉我她没有儿女,没有伴侣,一直依靠社区的救助。母亲经常去陪她聊天,有什么好吃的也总带给她一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带畔畔去看望母亲,正巧母亲要去看望那位老人,于是我建议带上畔畔同往。

那是位枯瘦如柴的老人,花白的头发,深陷的眼窝,干枯的双手,只是目光充满了笑意和友善。

“奶奶好!”畔畔在我的身边小声地说着,他好像有点怕,但依旧没有忘记礼貌。

“好,好,真是乖孩子,来让奶奶看看!”老人伸出手,那样急切地想拥抱畔畔,看得出老人渴望享受这样的天伦之乐。

“畔畔,过去吧,奶奶很好,不用担心!”畔畔听我一说,慢慢地过去了。

很快,畔畔与老人熟悉了,畔畔给老人表演了很多节目:唱歌,舞蹈,还给老人讲故事。老人一直在笑,畔畔也在笑声中更快乐地表演,都忘记了一旁的我和母亲。

到了走的时候,畔畔恋恋不舍。“妈妈,奶奶是不是没人陪?她看到我好开心啊!以后咱们经常去陪她吧!”

“好啊!畔畔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我被畔畔纯纯的爱感动了。

“反面教材”

畔畔告诉我,明天幼儿园要举办运动会,老师说希望家长们也能来观看、助威!

“妈妈,明天你和爸爸会来吗?”畔畔充满期待地问我。

明天不是周末,也有很多工作,可是畔畔的眼神让我不忍心拒绝,真是左右为难。老公肯定是去不了,这周他都是早出晚归,动不动就加班,根本耽误不了。但是如果我也不去,那么畔畔恐怕真要失望了。

“畔畔,爸爸最近工作特别忙,你也看到了,经常都没办法回来吃晚饭呢,所以明天肯定不能去了!”我必须实话实说了。

畔畔情绪低落了。

“不过,妈妈肯定去,畔畔,你原谅爸爸吧,让妈妈陪你去,好吗?”我必须陪孩子,这样的活动,我不能扔下孩子不管。

“真的吗?妈妈,我不生爸爸的气,妈妈去,我也很高兴了!”畔畔一下子高兴起来,似乎已经看到他在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了呢!

第二天,我陪着畔畔去参加运动会了。很多家长都来了,一片欢腾的景象。

突然发现,经常和畔畔一起玩的丽丽一个人站着,郁郁寡欢。我们走过去,“丽丽,怎么一个人站在这里呢?”

“爸爸、妈妈都不来,就我一个人,呜呜……”丽丽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

“丽丽,不哭,不哭,爸爸、妈妈肯定有事走不开,不要因为这个不开心哦,这样吧,阿姨给你加油,好吗?等一下,好好比赛哦!”我抱着这个不太开心的孩子,庆幸自己来了,否则畔畔也会如此不快乐吧!

“榜样力量”

给予孩子重视!

在繁忙的工作中,难免顾及不上孩子。有时不能参加家长会,有时不能参加他们的各项活动。当孩子向你发出邀请时,他们希望能得到肯定的回答!这样孩子会意识到父母对他的重视,这会大大增强他的自信心。

其实,即使工作再忙,也应该保证在孩子的活动中有一个他的亲人在场,这可以证明你已经想尽办法来关心、重视他了。你为此做了很大的努力,孩子的心中有一杆秤,他可以衡量出轻重。

“育儿理论”

奉献与快乐

孩子早晚是要走向社会的,我们需要为孩子走向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首先应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了解到爱是令一个人真正快乐的源泉。

没有人怀疑,奉献与快乐之间是有着密切的关联的,因此我们应努力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奉献精神,让他们形成快乐的性格。

并且,我们都了解,每一个人的价值都渴望被认同。同样,孩子也是如此。当孩子意识到自己能为别人提供帮助,并让被帮助人得到快乐,而同时自己也因此获得赞许时,他所得到的快乐比拥有一件昂贵的礼物要有分量得多。

“举一反三”

1.新闻是我们感知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对孩子也不例外。因而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收看、收听新闻,提高孩子关心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同时辅以必要的解释和介绍,予以引导。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既能让孩子了解社会,又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可谓一举两得。

2.父母应尽量抽空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比如家长会、运动会、社区会演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他的重视,也是父母与孩子进行快乐沟通的良好机会。

3.鼓励孩子参加社区大扫除,或是探视社区孤老,让孩子从中发掘到付出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