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戏说管理
10604000000032

第32章 大权不可旁落

整个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成为了东汉历史的主题,发生了多次流血事件。在这一次次的动荡之中,东汉王朝土崩瓦解,出现了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关键就在于大权的旁落。这个教训应该为我们今天的管理人所牢记,适当的授权是必需的,但是必须保证决策的控制局势的权力不可旁落。我们从汉中后期几位皇帝身上就可以总结出这个教训。

东汉外戚专权最厉害的是梁冀,他在汉顺帝刘保年间就已经权力很大了,顺帝死后,冲帝刘炳在位半年就死了,于是立了汉质帝刘缵。别看汉质帝人小,但是很聪明,梁冀怕威胁到自己,就把质帝毒杀了,又拥立了汉桓帝刘志,也是因为他才只有15岁,无法掌握实权。外戚梁冀掌握大权二十几年,皇帝身边都是他的眼线,汉桓帝想除掉他,只能依靠身边最亲近的人,也就是那些宦官,等到利用这些宦官除掉了梁冀,汉桓帝把五个宦官一天内封侯。打这儿起,东汉的大权又转向了宦官手里,等汉灵帝刘宏继位后,外戚窦氏家族,力图铲除宦官的实力,发生了窦武与太监两军对垒的情况,最终窦武失败,结果汉灵帝身边形成了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把握了汉末政治,直到被袁绍等人发动兵变,将他们斩尽杀绝,东汉政权也随之在事实上灭亡了。

我们回顾一下东汉后期的历史就会发现,这些皇帝继位的时候,年纪都非常小,汉冲帝只有2岁,是个刚出生的娃娃,汉质帝7岁,汉桓帝15岁已经算大的了,汉灵帝继位的时候,只有12岁,在这种情况下,上文汉武帝所说的那种情况就出现了,女主摄政,只能依靠外戚,小皇帝夺权依靠宦官,在这个交替的过程中,皇帝始终无法扭转乾坤,大权始终旁落,所以皇帝失去了应有的权威性,屡屡出现被谋害的情况。

这个教训应该为我们今天的管理人所重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大权旁落,只会引起下属的纷争,从而扰乱整个企业的局势,造成企业人力、物力的严重内耗,使得企业缺乏竞争力,缺乏效率。企业管理人要始终把握企业的控制权,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贯彻,保证能够协调各方的利益,促进企业的发展,否则必然会被别的企业所取代。

为下一步目标,进取益州奠定基础,并且诸葛亮又论证了取得荆州的可行性,坚定了刘备的信心。

第二个阶段目标是取得益州。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是个天府之国。占有了益州,既可以依险据守,割据一方,也可以出兵夺取天下,是一个攻守兼备的良好根据地。并且当时益州当政的刘璋平庸无能,人心渴望明君,具有取得益州的可能性。

第三阶段目标,就是三分天下,形成曹操、刘备、孙权三家鼎立的形势。当时曹操、孙权已经形成气候,势力已经起来了,刘备如果还妄谈一统天下的话,显得有些不切实际。其实,刘备很现实的任务是在夹缝里求生存,取得自己的立足之地,因此诸葛亮为刘备选择三分天下,可以说很符合刘备的实际情况。

第四阶段目标是实现上述目标以后,等待时机,恢复中原,就可以复兴汉室了。

诸葛亮制定的目标可以说是非常高明的,既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又有长远的远景规划,将现实目标和最高目标统一在了一起,并且层次分明,方向明确,可以逐步地去施行。这个目标的确定,激励了刘备及其属下的将士,刘备以后的道路也是沿着这个方向前进的。开始取荆州,夺西川,火烧赤壁而最终三分天下。而刘备属下的关羽、张飞、赵云等将领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浴血奋战,立下了汗马功劳,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目标管理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用好这个方法,首先,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并且具有可实现性。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目标,而不是一统天下,因为以刘备当时的实力,一统天下显然是不可能的;其次,目标的可操作性要好。诸葛亮定出目标的同时,还对每个目标进行了可行性论证,保证了目标具有操作性;最后,要将现实的目标和长远的目标结合起来。只有现实的目标也不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了长远目标可以更好地调动积极性,成就更大的事业。